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孤独症常用干预方法

孤独症常用干预方法


ABA教学中常运用的技术-强化
有效强化的原则:ABC教学中为保证上课的质量,首先要 选好本次课程的强化物,实现有效强化的原则。
适当性:强化物应该是患儿选出来的,是患儿所喜欢 的,能真正起到强化作用的;
伴随性:指当患儿完成教师所制定的任务后,应伴随 给予强化物;
及时性:指当患儿完成教师指定的任务后,立刻给予 强化物(在其行为发生的3秒内);
ABA教学中常运用的技术-辅助
辅助的技巧: 从时间上,辅助一定要及时,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产生兴趣并体验成就感差程
度,以诱导孩子做出正确反应。 尽量避免出现无意识辅助。在完成指令的过程中,避
免孩子寻找与指令内容无关的信息。 注意在辅助孩子做出正确反应后给予记奖励。
ABA教学中常运用的技术-强化
二、强化:ABA强调任何一种行为变化都和它 自身的结果有关联。当孩子对指令做出正确反 应后,我们要及时给予奖励。强化的原理就是 适当的行为因得到奖励而继续出现;不适当的 行为因没有得到奖励而减弱乃至消失。
正强化:正强化就是通过奖励性刺激,促进正 向行为的增加以达到帮助孩子体验到与人交往 的愉快,建立自信、体验成就感的目的
三、辅助:是一种附加的刺激,它被使用在有意识地引 发正确反映(期望反应),从而帮助患儿在指令与正 确反应之间建立联系,以保证患儿行为的正确性,使 强化的目的得以实现。进行提示能加速患儿的学习进 程,同时也能减少患儿学习中所遭受的挫折。通过给 予提示能帮助患儿理解(语言)指令,保证患儿成功 作出正确反应;建立对指令必须做出反应的意识;使 教学能继续进行。
ABA教学中常运用的技术-指令
发指令的技巧: 及时,适时。 明确,准确,不应该有选择,如:好不好?行
不行?可不可以? 声音清晰,以平常说话的语调为好。 内容上可根据患儿的能力,由简单明了至复杂
发展。尤其在教学的开始阶段或者在患儿掌握 某种技能有困难时,指令要简明。简明的指令 有助于避免混淆。
等。
ABA教学中常运用的技术-指令
发指令时应注意的原则: 统一性---在开始教第一个孩子时,指令要保持
一致,以使患儿准确地理解教师要他做什么? 等患儿能力提高以后才可以考虑是否能变化指 令。 不重复性-----如果指令发出后,提示下患儿没 有反应,应认为患儿做出的是错误反应,应给 予错误的纠正。而不应重复再给予指令,甚至 多次给予指令及提示。与强化结合相使用,在 患儿出现正确的反应后,应及时予以强化。
给予强化)
ABA教学中常运用的技术-泛化
六、泛化:它是指个体学习到的能力的大致的或类似 的转换。孤独症患儿自身的障碍特点导致其技能的泛 化能力差,而一种技能患儿只有在不同的环境及不同 的条件下都能运用,我们才能认为该技能患儿的确是 掌握了。因此泛化是ABA训练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和方法。一旦一个技能在一个环境中被教会,就要将 它转移到了变化中的环境(如:材料,位置,人员) 中进行泛化。泛化关系到训练的有效性,即可以确定 行为的改变是因为孩子学到了东西。要使一个教学方 案达到有效性,就要系统的进行泛化。
四、连环法 是将目标行为分解为不同的小单元行为,将较简单的
小单元行为连在一起按照一定的顺序教。最终能使孩 子独立完成一个包含有一系列动作的活动。
ABA教学中常运用的技术-连环法
例如:教孩子购物。确定目标行为是购物。然后将目标行为 分解
1、知道超市的位置。 2、能够走到超市,中途不跑开。 3、知道买东西要用钱。 4、知道拿购物筐去购物。 5、记住自己要买的东西。 6、挑选自己要买的东西放进购物筐里。 7、到收银台交钱。知道应找回多少钱。 8、提着购买的东西回家
孤独症常用干预方法 应用行为分析法
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也称儿童自闭症,是一类起病 于3岁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 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 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 代表性的、最为常见的一个亚型。
多数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
应用行为分析法
应用行为分析法简称ABA, Applied Behavior Analyses
ABA教学中常运用的技术-塑造
五、塑造法是行为改变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强化近似成功 的反应逐步建立新的行为。即通过连续不断地逐步强化, 修正个体的行为,使其行为逐渐接近设定的目标。
经常需要采用塑造法的情况有: 身体动作(对孩子动作进行强化,使这些动作越来越接近
正确的动作); 语言技巧(对孩子逐步改善的发声进行强化); 书写及绘画(在孩子画出的字母越来越接近于卡片上的时
六、巩固训练能使患儿逐步自立,是其未来生活的关键环 节。训练孩子学习一些他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到好处的行为, 如一些语言表达,玩耍活动或是自我表达等。即可以让他学了 很多实用的知识,也会在外面的环境中得到巩固。
ABA教学中常运用的技术-巩固
巩固法的原则体现在: 缩小“课上”和“课外”的差别。将学校与其他环境的转化在
一致性:指在患儿的ABA教学中,如果有多位教师参与 教学训练,那么不同的教师在给予强化物时应保持一 致性原则,家长也要保持一致。
ABA教学中常运用的技术-强化
强化的频率 高频强化:(1:1)即对患儿的每一次正确的反应给予一
次奖励。高频强化的使用在患儿对教学的配合能力较弱, 情绪较差,或对患儿提出新的课题时。 低频强化:(X:1),即在患儿数次正确反应后给予一次奖 励。低频强化使用在患儿能够较好的配合教学,情绪较好, 与患儿进行其所喜欢的活动时,课题难度不大或患儿已表 现出能够独立完成时。 通过强化比率的变化也可以看到患儿配合能力及自我控制 能力的提高。
负强化:负强化就是通过移去孩子不喜欢的刺 激物
ABA教学中常运用的技术-强化
强化物:运用强化时的手段。 强化物的分类: 社交型强化物,如:鼓掌,拥抱,摸摸头,说“你真棒
”“很好”; 实物强化物,如:患儿喜欢的东西,卡片,小玩具等; 游戏强化物,如:患儿喜欢的游戏(荡秋千)、打电脑,
“不知不觉”中。 强化方案“正常化”。对孩子的强化方式(强化频率,强化物)
要逐渐转化为在普通环境中常有的形式。 将已学会的技能与新的技能连接起来。教孩子学习新的课题时
能够利用他已学会的技能,这样新旧两个均能的带强化。 学会功能性(实用)行为。
ABA教学中常运用的技术-辅助
辅助注意事项: 辅助不及时 过度依赖辅助。 使用最小化辅助原则。 辅助频率的降低和辅助的渐退 辅助不等于代替,辅助的同时要注意孩子的参与性,
避免无意识辅助。 辅助也需要泛化,要多动脑筋,针对不同的儿童选择
不同的辅助方法。
ABA教学中常运用的技术-连环法
ABA教学中常运用的技术-泛化
以裤子为例来说明五级泛化 一级泛化:不同的人之间都认识裤子 二级泛化:认识不同的裤子 三级泛化:不同的时间,地点都认识裤子 四级泛化:应用到生活中(什么时间穿裤子,什么时
间换裤子) 五级泛化:为什么要换裤子(脏了,破了等)
ABA教学中常运用的技术-巩固
ABA教学中常运用的技术-强化
避免过度强化 在教学中应注意避免一次给予患儿过多的食物
类强化物,防止患儿过快出现吃饱了的现象, 进而使强化物失效。同样对于实物强化物也应 避免让患儿一次玩的时间过长。当强化物失效 时,也应考虑到是否强化物太单调而缺乏变化, 导致患儿缺乏持久的兴趣。
ABA教学中常运用的技术-辅助
洛瓦斯 1981年 《发育障碍儿童教育》 三岁半前开始 每周有30-40个小时 每星期5-7天的训练 每天4-6小时
应用行为分析法
A-B-C模式:前因-行为-结果 A(Antecedent):前因,指的是问题行为出现之前
发生了什么事 B(Behavior ):行为,指的是问题行为的具体表现,
ABA教学中常运用的技术-辅助
辅助的种类: 身体辅助:是辅助强度最大的一种形式,也在最直接、最效 动作示范:通过示范指令的动作帮助孩子理解并完成 方位辅助:将刺激物放置于孩子容易给出正确反应的位置 语言辅助:用语言补充、描述指令,示意患儿做出正确的
反应 视觉辅助:图片、实物进行提示
行为是可以看到的,可以衡量的,次数是可数的。 C(Consequence):结果,问题行为出现后发生了
什么事,结果是行为获得的东西,它可以增加或减 少行为的发生。
ABA教学中常运用的技术-指令
一、指令:指让患儿做什么事情时所出示的刺激。 语言指令,如:让患儿做什么事情时所说的话; 非语言指令,如:手势,示范动作,物品,卡片
看电视等; 食品强化物,如患儿喜欢的糖,饼干,薯片等; 代币强化物,各种代币,如小红花等。
ABA教学中常运用的技术-强化
如何选择合适的强化物 首先应对患儿实行强化物的调查和选样。观察患儿平
时的选择倾向,应提供6种以上的选择,选中后随机换 位置再次进行选择,如果2-3次均选择同一个物品,则 此次课程的强化物即为此物品。在选择强化物时,同 时应注意评估一下其是否有效,是否安全健康,是否 可以做到,即“可实现性”;是否可以控制,即“可控制 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