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概论第一章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包括动物和人的心理,个体、群体的社会心理)2、心理现象的内容:心理过程、个性心理、意识与无意识三类。

3、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个过程。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

5、主要的心理学流派:A、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代表人物杜威。

该学派主张研究意识,但是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

B、行为主义,是心理学上的第一次革命。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宣告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行为主义心理学后期的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C、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创立。

人文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社会特点,主张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去研究人性,给人的心理本质做出了新的描绘。

第二章1、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系统。

神经元是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它的作用是接收和传递信息。

2、神经元由胞体、树突、轴突组成。

3、神经系统分成周围神经系统好人中枢神经系统。

4、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第三章1、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意义:a、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b、感觉保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C、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简答)3、感觉阈限是指持续一定时间,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量。

感觉性是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4、感觉的相互作用(简答)含义:指同一感受器接受其他刺激以及其他感受器的技能状态对感受性发生的影响。

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A、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受器中的其他刺激影响着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现象。

①感觉适应(名词解释)指人的感受性会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而发生变化的现象②感觉对比指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B、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①感觉补偿②联觉5、嗅觉是有气味的气体的物质作用于鼻腔上部黏膜中的嗅觉细胞产生的兴奋引起的。

6、味觉的感受器是分布在舌面各种乳突内的味蕾。

7、平衡觉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包括半规管和前庭。

第四章1、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2、知觉和感觉的关系(简答):感觉和知觉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a、二者是不同的心理过程,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依赖个别器官,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依赖多种器官。

b、感觉介于心理和生理活动,知觉是纯粹的心理活动。

相同点: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反映,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的感觉的深入发展,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3、知觉的加工方式:a、自下而上的加工b、自上而下的加工4、知觉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5、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

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与距离知觉、方位知觉与空间定向等。

6、哪些因素提供了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的线索?a、肌肉线索b、单眼线索c、双眼线索、双眼视差。

7、时间知觉:我们知觉到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

第五章1、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2、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不随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运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是最重要的原因。

不随意注意的作用:既可以帮助人们对新异事物进行定向,使人们获得对事物的清晰认识,也能使人们从当前进行的活动中被动地离开,干扰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

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的原因:a、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b、对兴趣的依从性c、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d、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e、对人格的依从性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分配性注意:是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4、注意分配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熟练程度或自动化程度。

第六章1、感觉记忆是指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又称瞬间记忆。

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以物理性的编码和形象编码为主,存储时间大约是0.25到2秒,容量比较大。

2、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包括工作记忆和直接记忆,以声音编码为主,同时还有视觉或语义编码,保持时间为5秒到2分钟,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

短时记忆最大的特点是其保持的容量是有限的(5到9个单位)3、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存储的记忆。

这是一种永久性的储存,保持时间长,1分钟以上直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制。

4、长时记忆一般按照语义类别编码、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和主观组织等方式进行编码。

5、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得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在时间进程上,遗忘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

6、遗忘的进程受到的影响(简答):a、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b、学习的程度c、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系列位置效应:在回忆的准确率上,最后呈现的词遗忘得最少,其次是最先呈现的词,遗忘得最多的是中间部分。

这种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发生的现象就叫系列位置效应)d、识记者的态度7、遗忘的原因:衰退说、干扰说(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压抑说、提取失败。

第七章1、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2、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属性。

3、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4、有意想象:a、再造想象,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例如:建筑工人根据建筑蓝图想象出建筑物的形象。

b、创造想象,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例如:鲁迅创作的阿Q形象,毛泽东创作的诗歌《沁园春。

雪》,都是创造想象的产物。

C、幻想,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例如:各种神话、童话的形象都属于幻想。

5、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它主要通过语词表现出来。

6、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简答或论述)a、知识表征的方式,一个人的知觉特点影响着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b、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话活动的准备状态。

C、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d、动机e、情绪f、人际关系第八章1、语言的种类:对话语言、独白语言、书面语言、内部语言。

2、语言活动的中枢机制:a、布洛卡区。

布洛卡区的功能有:产生发音程序;提供语法结构;语言调节机制;语言动机和愿望的产生;语言理解。

布洛卡区损伤的病人不仅产生语言运动障碍,而且语言的理解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威尔尼克区:它的主要作用是分辨语音,形成语义,因而和语言的接受(或印入性语言)有密切的关系。

威尔尼克区损伤引起接收性失语症。

接收性失语症的表现:a、词盲b、对词义做出错误的估计第九章1、动机:动机是在目的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生物性需要(填空):进食需要;饮水需要;睡眠和觉醒的需要3、社会性需要(社会性需要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需要):劳动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4、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

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

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这就是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5、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a、准备阶段:准备阶段是一般包含确定目的或目标、制定计划、心理冲突、作出决策等许多环节。

b、执行阶段:在作出决定之后,便过渡到执行决定,进入实际行动。

执行决定的意志行动的最重要环节。

6、意志行动中冲突的种类: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7、意志的品质:独立性、果断性、坚定性和自制力。

(简答)独立性:表现为一个人有能力自己做出重要的决定并执行这些决定,有责任并愿意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负责,深信这样的行为是切实可行的。

独立性不同于武断。

果断性:表现为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能及时地,坚决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

果断不同于轻率。

坚定性:也叫顽强性,不同于执拗。

坚定性表现为长时间地相信自己的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为执行决定而努力。

自制力:自制力是善于统制自我的能力。

如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呵呵情绪反应的能力。

第十章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2、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

情绪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

心境:人的心境是一种持续的、微弱的会影响人的整个情绪活动的情绪状态。

特点:非常缓和与微弱;持续时间长久;是一种非定向的,具有弥散性的情绪体验。

激情:是人到底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

特点: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有冲动性和力量;发作短促、冲动,但会迅速弱化,消失掉;通常由专门对象所引起,指向性较明显。

3、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的美的特征的主观体验,是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愉悦、肯定、爱慕、满意的情感。

4、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

第十一章1、能力的种类: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2、一般能力是在许多基本活动中都表现出来,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能力。

3、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能力结构的差异;能力的性别差异。

第十二章1、五因素模型:塔佩斯运用词汇学的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了再分析,发现了5个相对稳定的因素,之后形成了著名的大五因素模型。

开放性: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质;责任心:显示出了胜利、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质;外倾性: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宜人性:体现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具有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2、现代的气质学说将气质分为4种典型的类型:a、胆汁质(史湘云)不可遏止型b、多血质(贾宝玉)活泼型c、黏液质(薛宝钗)安静型d、抑郁质(林黛玉)抑郁型3、人格的成因(简答或论述)A、生物遗传因素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