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程教程教案(1)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统计学(statistics)课程代码:62251020(62251030)学时:54 学分:3 适用专业:税务财务管理会计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经济数学参考教材:《统计学基础》陈仁恩、厦门大学出版社一、课程目的、任务统计学是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本课的内容既包括统计方法,也包括必要的社会经济指标核算的基本知识。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有关经济问题,为国民经济的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字资料,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因此,在教学上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指标的核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
在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教学中,对统计知识的需求不一样,因此有的内容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具体的要求将在各章的教学内容中加以说明。
在各章的教学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容按“了解、一般了解、重点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指标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分析方法等内容按“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学要求:学习《统计学》课程,总的要求是要熟悉统计学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目标:学生初步掌握对统计信息资料基本分析方法的运用。
主要教学环节安排:理论教学45学时,实验教学9学时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授与实例分析相结合。
本课程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同时组织相应教辅材料、教学活动以配合本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学形式:以教师讲授的板书内容为主(教学内容中的粗体字),同时组织相应统计实验(以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为标准)、统计习题。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实践报告三、课程教学重点1、统计学的有关基本概念;2、统计实践活动的环节;3、统计基本分析方法。
课程教学难点统计调查方式理解与选择;统计资料的分组整理;统计分析指标及统计分析方法。
课程教学内容提要及注释第一章统计总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的目的在于从总体上对统计学提供基本的认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一般了解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国家统计的职能、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统计的涵义;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研究方法;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等。
一、统计学的涵义1.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的科学,任务是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推断或预测,直到为采取决策提供依据。
2.统计数据的收集:是取得统计数据的过程,它是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
离开了统计数据,统计方法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如何取得所需的统计数据是统计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3.统计数据的整理:是对统计数据的加工处理过程,目的是使统计数据系统化、条理化,符合统计分析的需要。
数据整理是介于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之间的一个必要环节。
4.统计数据的分析: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它是通过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的方法探索数据内在规律的过程。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或自然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表现。
对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确认的认识1、就共性而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统计认识活动的规律和对客观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认识方法2、就具体而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有⑴统计活动的特点和过程⑵统计认识对象的特征⑶怎样才能取得反映个体表现的资料并将它过渡到对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⑷如何利用部分数据推断总体并把握推断的可信度⑸应当用哪些统计分析方法能使统计的认识深化对统计学性质的认识是一门研究数据的科学,属于方法论学科。
对统计学分类的认识理论统计学(Theoretical Statistics)是指统计学的数学原理,它主要研究统计学的一般理论和统计方法的数学理论。
由于现代统计学用到了几乎所有方面的数学知识,从事统计理论和方法研究的人员需要有坚实的数学基础。
此外,由于概率论是统计推断的数学和理论基础,因而广义地讲统计学也是应该包括概率论在内的。
理论统计学是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没有理论统计学的发展,统计学也不可能发展成为像今天这样一个完善的科学知识体系。
在统计研究领域,从事理论统计学研究的人相对是很少的一部分,而大部分则是从事应用统计学(Applied Statistics)研究的。
应用统计学是研究如何应用统计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
由于在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都需要通过数据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因而,统计方法的应用几乎扩展到了所有的科学研究领域。
例如,统计方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形成了生物统计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形成了医疗卫生统计学,在农业试验、育种等方面的应用形成了农业统计学。
统计方法在经济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也形成了若干分支学科。
例如,统计方法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形成了经济统计学及其若干分支,在管理领域的应用形成了管理统计学,在社会学研究和社会管理中的应用形成了社会统计学,在人口学中的应用形成了人口统计学,等等。
以上这些应用统计学的不同分支所应用的基本统计方法都是一样的,即都是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主要方法。
但由于各应用领域都有其特殊性,统计方法在应用中又形成了一些不同的特点。
2.统计学研究特点:(1)总体性:因为统计学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或自然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故而统计学研究一定是站在全局性、整体性的视角即总体性进行的。
例如,对工资的统计分析,我们并不是要分析和研究个别人的工资,而是要反映、分析和研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企业事业单位的总体的工资情况和显示出来的规律性。
统计研究对象的总体性,是从个体实际表现的研究过渡到对总体的数量表现的研究的。
(2)数量性:统计学研究对象的数量性,具体说来,就是通过各种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来反映对象总体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效益和趋势等。
一切客观事物都有质和量两个方面,事物的质与量总是密切联系、共同规定着事物的性质。
一定的质规定着一定的量,一定的量也表现为一定的质。
但在认识的角度上,质和量是可以区分的,可以在一定的质的情况下,单独地研究数量方面,通过认识事物的量进而认识事物的质。
因此,事物的数量是我们认识客观现实的重要方面,通过分析研究统计数据资料,研究和掌握统计规律性,就可以达到我们统计分析研究的目的。
例如,要分析和研究国民生产总值,就要对其数量、构成及数量变化趋势等进行认识,这样才能正确地分析和研究国民生产总值的规律性。
(3)客观性:统计学所研究的量不是抽象的量,它是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客观反映,是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具体反映。
即具体数量表现不是主观意志所能转移的。
(4)数据的随机性:数据的随机性也表明了数据来源的客观性。
(5)范围的广泛性:统计学几乎不同程度的渗到所有人类活动的领域。
三、统计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设计统计是要分析数据的,但首先需要考察的是,数据的来源是否合适,实验采集的数据是否符合分析的目的和要求。
所谓实验设计就是指设计实验的合理程序,使得收集得到的数据符合统计分析方法的要求,以便得出有效的客观的结论。
它主要适用于自然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的统计数据搜集。
实验设计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1)重复性原则:即允许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多次实验。
好处是:其一可以获得更加精确的有效估计量;其二,可以获得实验误差的估计量。
这些都是提高估计精度或缩小误差范围所需要的。
(2)随机化原则:是指在实验设计中,对实验对象的分配和实验次序都是随机安排的。
是实验设计的重要原则。
(3)区组化原则:即利用类型分组技术,对实验对象按有关标志顺序排除,然后依次将各单位随机地分配到各处理组,使各处理组组内标志值的差异相对扩大,而处理组组间的差异相对缩小,这种实验设计安排称为随机区组设计。
2.大量观察大量观察法是统计学所特有的方法。
所谓大量观察法,是指对所研究的事物的全部或足够数量进行观察的方法。
3.统计描述统计描述是指对由实验或调查而得到的数据进行登记、审核、整理、归类、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加以分析,从中抽出有用的信息,用表格或图像把它表示出来。
是统计研究的基础。
它通过对分散无序的原始资料的整理归纳,运用分组法和综合指标法得到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揭露客观事物内在数量规律性,达到认识的目的。
分组法是研究总体内部差异的重要方法,通过分组可以研究总体中不同类型的性质以及它们的分布情况。
综合指标法是指运用各种统计指标来反映和研究客观总体现象的一般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方法。
统计模型法则是综合指标法的扩展。
它是根据一定的理论和假定条件,用数学方程去模拟现实客观现象相互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4.统计推断所谓统计推断就是以一定的置信标准要求,根据样本数据来判断总体数量特征的归纳推理的方法。
统计推断是逻辑归纳法在统计推理的应用,所以称为归纳推理的方法。
(1)参数估计法:当总体的界限已划定,总体某一数量特征(如总体平均数、方差等)的数值就是唯一确定的,所以把总体的数量特征称为总体参数。
但是总体参数通常不知道,这就需要通过样本数据计算样本统计量,并以此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的取值或取值区间,这种方法称之为参数估计法。
(2)假设检验法:假设检验的特点是,由于对总体的变化情况不了解,不妨先对总体的状况作某种假设,然后根据样本实际观察的资料对所作假设进行检验,来判断这种假设的真伪,以决定行动的取舍。
假设检验的方法是统计推断常用的方法。
描述统计学(Descriptive Statistics)研究如何取得反映客观现象的数据,并通过图表形式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显示,进而通过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反映客观现象的规律性数量特征。
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加工处理方法、数据的显示方法、数据分布特征的概括与分析方法等。
推断统计学(1nferential Statistics)则是研究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它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统计总体的未知数量特征做出以概率形式表述的推断。
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划分,一方面反映了统计方法发展的前后两个阶段,同时也反映了应用统计方法探索客观事物数量规律性的不同过程。
统计研究过程的起点是统计数据,终点是探索出客观现象内在的数量规律性。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搜集到的是总体数据(如普查数据),则经过描述统计之后就可以达到认识总体数量规律性的目的了;如果所获得的只是研究总体的一部分数据(样本数据),要找到总体的数量规律性,则必须应用概率论的理论并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科学的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