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总结
天命还是人为?
如果再给项羽一次机会
……他会成功吗……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房(即张良)。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韩信对项羽的评价“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xū),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w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然而“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注:①呕呕:和悦的样子②印刓敝:把印信捏在手中,棱角都被摸圆了。
残暴、贪婪、骄傲自满、心胸狭窄等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
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
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
东。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
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
以霸。
”项王见秦宫室皆以
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
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
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
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
果然。
”项王闻之,烹说者。
项王自叙七十余战,项羽最得意之战:项羽召黥(q íng)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项羽本纪》
项羽遂西,屠杀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
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高祖本纪》
残忍暴戾
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所过无不残破。
项羽的悲剧警醒我们:
1.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失人心者不能得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要善纳良言,遇事要斩钉截铁,当断则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3.要深思熟虑,不可只凭匹夫之勇;
4.要善于任用人才,不可过分自负;
5.生命珍贵,不可轻易放弃奋斗。
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
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王翳取下项羽的头颅,其余的骑兵相互踩踏争抢项羽的尸体,相杀者数十人。
相互拼死的有好几十人。
到最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自争得一肢体。
[补充]
乌江峡谷
乌江腾龙峡
写作·特色
本文写人有哪些特色?
1.描写人物细腻传神
2.通过对比和衬托描写人物
3.通过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人物
4.融个人爱憎寓含蓄叙事之中
——春秋笔法
课堂写作训练(时间:10分钟)读完《项羽之死》你一定有自己的看法,请自定论点,写一段100字左右议论文字;
1、引用一句诗句或名言;
2、以《项羽之死》中的情节、细节为事例;
3、结合论点,点评事例;
4、联系现实,强调论点。
示例一:
(观点)做人必须要有尊严。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尊严,生存在这世上也就毫无意义。
(事例)项羽在乌江边,面对束手就擒和自刎两种抉择,他毅然选择自刎。
(点评)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无以计数,人生的尊严也就丢失了。
(名言)古语云:“男儿膝下有黄金。
”所谓“黄金”,就是这珍贵无比的尊严。
(现实)因此,在面对选择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严。
示例二:
(名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事例)项羽攻破秦城时,只顾烧秦殿、庆功业、赏士卒,却偏偏忘了安抚百姓!以致他在溃围迷路时,竟被一田父欺骗,误入大泽,走向绝境。
(观点)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
(点评)项羽英雄一生,却不知民心之贵千金难买。
(现实)可见当政者治政、为官者处事,当以百姓为重。
例三
(名言)士可杀,不可辱。
(观点)尊严比生命更重要。
(事例)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时,他没有投降——投降就会受辱;他选择了死——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乌江边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
(点评)项羽把人的尊严放到至高的位置,放弃了生命,却赢得千古美名。
(现实)现实生活中,多少人为了一点远不如生命宝贵的虚名浮利,竟能轻易丢掉尊严,虽然活着,却比死去更可悲。
项羽之死?
名家看乌江自刎
一、重点实词释义:
1、项王军壁垓下:
名词作动词,本指军垒,此处为设营驻守
2、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楚歌:名词作动词,唱起楚地的歌曲
3、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
4、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拔起;盖:超过
5、直夜溃围南出:名词作状语,向南
6、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随从
7、田父绐曰:欺骗
8、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乃:就;
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
9、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身:亲身;当:抵挡;破:打败;服:臣服
10、此天之亡我:使动,使……亡
11、今日固决死:固:本来;决:必定
12、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向:名词作动词,向(四面)杀出
13、愿为诸君快战:痛快地
14、期山东为三处:期:约定;
山东:山的东面
15、汉军皆披靡:溃散
16、辟易数里:畏惧退缩,退避
17、骑皆伏曰:通“服”,心服
18、乌江亭长檥船待:通“舣”,使船靠岸
19、地方千里:地:土地方:方圆
20、亦足王也:名词作动词,称王
21、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籍:我;西:名词作动词,西征22、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
23、吾知公长者:有德行的人
24、所当无敌:遇到
25、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独:单独;籍:指项羽
26、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身:自身;被:遭受
27、若非吾故人乎:你
28、吾为若德:为:送;德:人情
二、重点虚词:
①乃:
1:项王乃大惊曰:于是
2:于是项王乃上马骑:就
3: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
4:汉军乃觉之:才
②则:
项王则夜起:于是
③以
1:以故汉追及之:因此2:无以渡:没有……的办法3: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以为:把......分为。
④于是项王大呼:在这时
⑤项王瞋目而叱之:表修饰
⑥之:
是何楚人之多也:是:指示代词,代指汉军;之:复指代词,这,这么
天之亡我: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我何渡为:
“何……为”,固定结构,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
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为:句末语气词
三、特殊句式:
①定语后置句:
1:麾下壮士骑从者百余人耳。
2: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3:汉骑追者数千人。
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②被动句:
然今卒困于此
③判断句:
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此项王也。
④省略句:
1:项王则夜起,饮(于)帐中。
2: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之)赐公。
3:马童面之,指(于)王翳曰
4:吾闻汉购我头(以)千金,邑万户
⑤固定句式:
何……为,表疑问: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独……乎:籍独不愧于心乎?
6.状语后置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四、重点翻译:
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译: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呀!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译:项羽就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
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
3: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译:然而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战争的过错啊。
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译: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呢?纵然他们不说,我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
5: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
身亦被十余创。
译: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
百人。
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
6: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译:我听说汉王用千斤金,万
户封邑悬赏我的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