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水的组成说课课件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课题 水的组成 一、电解水实验 现象: 两极都产生无色气体。 现象: ①两极都产生无色气体。 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 。 ②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2。 结论: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结论:1.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 氢气(H 氧气 氧气(O 水(H2O) 氢气 2)+氧气 2)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氢气(H 二、氢气 2) 1.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 .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可燃性 产生淡蓝色火焰 。 产生淡蓝色火焰)。 .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 3.验纯方法:管口朝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若 .验纯方法:管口朝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 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示氢气已纯。 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示氢气已纯。 4.爆炸极限:4%~ .2%。 %~74. %。 .爆炸极限: %~ 三、单质和化合物 1.单 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设计目的: 设计目的:通过现象分析得出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
成的。 成的。
5、拓展视野
水电解出来的新物质中有氧气和氢气, 水电解出来的新物质中有氧气和氢气, 氧气我们已学过, 氧气我们已学过,那么氢气有什么物理性质 和化学性质? 和化学性质? 该气体是无色的(与氧气相同), ),无味 该气体是无色的(与氧气相同),无味 空气中无异味),不溶于水( ),不溶于水 的(空气中无异味),不溶于水(在玻璃管 中体积没变),这是物理性质; ),这是物理性质 中体积没变),这是物理性质;它可以燃烧 有浅蓝色火焰),是化学性质。 ),是化学性质 (有浅蓝色火焰),是化学性质。
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 验 创设学习情景 实验探究→验 实验探究 证实验→讲解总结 拓展视野→ 讲解总结→拓展视野 证实验 讲解总结 拓展视野 升华提高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 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 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学生 的学习方法有: 的学习方法有: 1.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 2.多种感官协同法 多种感官协同法
不纯氢气的燃烧
看完后,教师提出: 看完后,教师提出:那在什么样 的情况下,氢气燃烧才不会爆炸呢? 的情况下,氢气燃烧才不会爆炸呢?
氢气验纯
只有经过验纯已经纯净的氢气才能安静地燃烧
是不是只要空气中 混有一点点氢气或氢气中 混有一点点空气在点燃时 就会发生爆炸呢? 就会发生爆炸呢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 教师做出解释: 教师做出解释: 那是不可能。 那是不可能。它有一 个限度, 个限度,若空气中混入氢 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 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 %~74. %, %,点燃时就 %~ .2%,点燃时就 会发生爆炸, 会发生爆炸,这个范围就 是氢气的爆炸极限。 是氢气的爆炸极限。
4、讲解总结 、
让学生观察玻璃管中的水,发现水减少了,接 让学生观察玻璃管中的水,发现水减少了, 着提出减少的水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着提出减少的水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是否蒸发变成 水蒸气呢?(从实验分析这种情况不存在) 水蒸气呢 (从实验分析这种情况不存在)
氢气( 氧气( 水(H2O) ) 氢气(H2)+ 氧气(O2) 由此可见水中含有氢(H)、 两种元素, 由此可见水中含有氢 、氧(O)两种元素,即水是由氢 两种元素 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 的 组 成
水的组成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练习 说板书设计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 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 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 氢气, 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 氢气 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 成上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成上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在课题之后还 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 水的组成揭秘, 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 水的组成揭秘 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埋下伏笔, 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埋下伏笔,对正 确书写化学符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确书 作:陈
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 是什么呢? 是什么呢 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 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 上产生一种与O 上产生一种与 2不同的 气体叫氢气。 气体叫氢气。为了方便记 忆,我们谐音称之为负氢 父亲)。 (父亲)。 设计目的:巩固氧气的检验方法,了解氢气具有可燃性, 设计目的:巩固氧气的检验方法,了解氢气具有可燃性, 并且学会从实验现象得出它是一种不同于水也不同于氧气 的新的物质,意识到这可能发生了化学变化。 的新的物质,意识到这可能发生了化学变化。
6、升华提高 、
下面的纯净物是由几种元素组成? 下面的纯净物是由几种元素组成? H2O H2 O2 H2O2 KClO3 KCl SO2 CO2 SO2 C Fe S 得出结论: 得出结论: 1.单 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设计目的:因本节内容还没有涉及到元素的概念, 设计目的:因本节内容还没有涉及到元素的概念,故 应引导学生一是通过对水的组成的研究, 应引导学生一是通过对水的组成的研究,知道水由两种不同 元素组成,那么水就是化合物; 元素组成,那么水就是化合物;二是知道一种符号就代表一 种元素;三是知道通过对化学符号种数的判断,就知道它是 种元素;三是知道通过对化学符号种数的判断, 属于单质还是化合物。 属于单质还是化合物。
本节课的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由氢(H)、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由氢 、氧(O)两种 两种 元素组成的。我们还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元素组成的。我们还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在这 个实验中我们看到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个实验中我们看到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我们还简要介绍了一些有关氢气的知识。根据水、氢气、 我们还简要介绍了一些有关氢气的知识。根据水、氢气、氧 气等物质组成元素的比较,我们还了解了单质和化合物。 气等物质组成元素的比较,我们还了解了单质和化合物。 单 质 纯净物 物质 化合物 混合物
1、创设学习情景,提出疑问 创设学习情景,
设计目的: 设计目的: 引起学生的注意, 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实验探究
设计目的: 设计目的: 教师先入为主, 教师先入为主, 让学生接受电解水的 实验可以探究水的组 成,并且让学生意识 到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的。
3、验证实验 、
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
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及区分单质和化 合物是本课题的重点; 合物是本课题的重点;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是 本课题的难点。 本课题的难点。
4.教具准备 4.教具准备
直 流 电 源 水 电 解 器 电 解 用 水 木 条 火 柴 酒 精 灯 小 试 管 投 影 仪 课 件
既然氢气可以平静地 燃烧, 燃烧,那能不能作为一种 新的能源呢? 新的能源呢?
设计目的: 设计目的:
因新教材对氢气性质的要求只作初 步的了解, 步的了解,所以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现 象得出氢气的性质, 象得出氢气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讲解氢 气验纯的方法和它的爆炸极限, 气验纯的方法和它的爆炸极限,归纳出 可燃性气体在燃烧前要验纯的结论, 可燃性气体在燃烧前要验纯的结论,从 而拓展学生的视野。 而拓展学生的视野。
2.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①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它的化学符号为H 它的化学符号为H2O ②了解氢气的性质 ③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教育, ①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教育,培养他 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②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 维 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③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 学的兴趣
练
习
1、水不属于( 、水不属于( ) A、纯净物 B、化合物 C、氧化物 D、混合物 、 、 、 、 2、电解水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约为( ) 、电解水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约为( A、2:1 B、1:2 C、8:1 D、1:8 、 : 、 : 、 : 、 :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火焰是( )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火焰是( A、无色 B、蓝紫色 C、蓝色 D、淡蓝色 、 、 、 、 4、点燃下列混合气体,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点燃下列混合气体,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H2和O2 B、H2和空气 C、H2和N2 D、N2和O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