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作文】中考给材料作文训练ppt

【初中作文】中考给材料作文训练ppt


议论文的基本思路是:
(1)概述材料大意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应抓住材 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还应注意选择与下文即将提出的 中心论点密切相关,与中心论点无关的部分可略去不提。
(2)提出中心论点
这一中心论点是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提出的,因而,认真分析材 料,从中提炼出恰当的观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观点提炼得不准 确,文章就“跑”了题,后面的文字写得再好也无济于事了。
在题目提供了两则以上的材料时,运用概括法就 是要找到它们的共同点。有一个题目给了三则材 料,要求根据材料写议论文。
A 有人问世界著名球星贝利他最满意的进球是哪一 个,他回答说:“下一个。” B 有人问我国著名导演谢晋他拍得最满意的影片是 哪一部,他回答说:“下一部。” C 鲁迅先生说过:“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认真思考一下不难看出,这三则材料的共同点都是在讲 “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才能进步”的道理。找到了这一共同 点,文章的中心论点就可以确定下来了。
给材料作文训练
形式
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有各种 不同的形式,常见的有一 篇文章、一条新闻、一个 事件、一种现象、一则寓 言、一幅漫画,还可以是 一首诗、一段歌词、一组 素材,或者一句格言、一 个成语、典故等等。
要求
给材料作文题目的要求也是各式各样的,有的 要求读一篇文章后写读后感, 有的要求根据材料自选角度写议论文,有的要 求根据图画、图表写一段说明文字, 还有的要求以提供的材料为开头续写,或根据 材料扩写、缩写。 鉴于以上情况,面对给材料作文的题目,必须 注意仔细审题、辨明文体,认 真分析材料、准确领会题旨。据此确定文章的 中心和思路。
总结
在分析材料、提炼观点时还应注意的一点是思路要灵活, 要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比如“滥竽充数”这一成语故 事从不同角度分析就可提炼出几个不同的观点(上一节已 讲过,不再重复)。达· 芬奇画蛋的材料,从广义上说,可 以提炼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 的观点;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可以悟出“学好基础知识、 练好基本功很重要”的道理;从教师的角度则可以探讨 “名师出高徒”、“抓好基本功训练的必要性”的问题。 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不仅有助于提炼出富有新意的观点, 同时也有利出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发散性。多角度分析 材料,必须从题目要求出发,不能脱离材料
二是引申法
运用这种方法是要在分析概括材料中心的基础 上进一步展开联想,由充数”的典故从一般意义 上来说是在讲没有本领的人混进来冒充有本领 最终总要现出原形。从这个道理引 申开去,我们可以想到人必须有真才实学的重 要性。
三是类比法
• 给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有不少是寓言故事,还 有的是列举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对这类材料的分析就不能停留在就事论事,而 应当运用类比联想的方法,想一想我们身边有 哪些类似的社会现象。 • 比如“暴风可以吹断一棵大树,但在森林面前 却是无能为力的。”这一谚语讲的是自然界的 现象,如果根据这一材料写议论文就决不能只 停留在分析为什么“暴风吹不倒一片森林”, 而应当联想到人类社会中“集体力量大”的道 理。
(3)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这部分是议论文的主体,应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充分阐明论点的正 确性,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分析说理过程中既要广泛展开,阐述 一般规律,又要联系实际,说清现实意义。 (4)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或提出希望要求
怎样从所给的材料中提炼观点呢? 一般说来,可以有三种方法:
练习1
• 材料
这是一片起伏的灌木丛生的原野,灌木上结着鲜红的大小 不一的浆果。有一天,三个年轻人从这里经过,被这繁星 般地浆果吸引住了。他们决定,从小路的起点走到终点, 每人摘一枚浆果,看谁摘得最大,每人只能有一次采摘机 会,而且只能一直朝前走,不能走回头路。 假如你是其中一个年轻人,你怎样摘到一枚较大的浆果? 这一段路途的经历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请以《人生路 上的浆果》为题写一篇叙议结合的文章。
[要求
①用第一人称,700字左右。 ②结合材料所设置的情景具体写。 ③感悟人生部分不能超过全文的三分之一。
[写作导引]
先分析材料,浆果虽然像繁星一样多,但要摘一枚最大的并不容易, 因为只有一次采摘机会,且不能走回头路。所以必须付出代价,没 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如何看待“最大”,一种情况是繁星般的浆 果中那枚最大的被你采到;一种情况是在众多的浆果中虽不是最大 的,却是我最喜欢的,因而自己认为它最大;还有一种情况是选择 一枚较大的。虽没能采摘到最大的,但已尽了全力。除此之外,只 能是不负责的随意选择,失败和悔恨是必然的。写这篇文章,可采 用先记叙后议论的结构。记叙部分应突出采摘的艰难,环境描写、 心理描写是必不可少的。议论部分应是全文的主旨所在,根据你采 摘到的浆果的情况,可得出对人生的启迪。如你在采摘中获胜,可 从正面进行议论,怎样度过一生才有成就、有意义;如果你在采摘 中是个失败者,则可从反面论述人的一生该怎样度过;如果你在采 摘中采到的不是最大的但却是你自己喜欢的,则可议论只要用心去 追求,就能实现你的人生价值,不必考虑是否符合世俗的所谓成功, 要敢于走自己的路。写这篇文章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能写成 单纯的议论文或单纯的记叙文。;2、议论部分要符合要求。3、记叙 部分要具体,突出采摘时的困难。
人生路上的浆果
薄薄的晨雾正在慢慢散去,太阳像一个羞红了脸的小姑娘,悄悄露出妩媚的脸庞。 小草叶尖上一颗晶莹的露珠无声地坠下,瞬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不时地,清脆的 鸟鸣震动着人的耳鼓,那是百灵鸟儿展开美丽的歌喉,把生命的赞歌献给壮丽的朝阳, 献给可爱的大自然。这仙境般的景色令我们心驰神往。迎着清凉的风,伴着潺潺的溪 水,初升的太阳把我们三个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 “瞧呀,这儿简直是个世外桃源!” 舒宁发出一声赞叹。我和冰冉也睁大了惊奇的眼睛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这是一片起 伏的灌木丛生的原野。灌木上结着鲜红的大小不一的浆果。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格 外鲜艳。 “这样吧,我们做个游戏。”冰冉又出鬼点子了,“这儿不是有一条小路吗, 咱们从这头一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浆果,看谁摘的最大,不过,每人只能摘一次, 只能朝前走。怎么样?”“没问题!”我和舒宁不甘示弱,站在了小路的起点。;摸摸 这个,又望望那个,我始终下不了决心。这时我才知道,这个游戏并不轻松。偷眼看 冰冉,她也正在满脸严肃地边看边想。舒宁呢,也在犹豫着,还不时自言自语。我继 续向前走,突然,一枚熟透了的浆果闯入我的视野,啊,个儿真不小,比我刚才放弃 的都大。我心中暗喜,这次,第一是非我莫属了。我毫不犹豫地把手伸过去,只稍稍 一用力,它便落在我的掌中了。拜着它,一种成功的喜悦涌上了心头。我先到达了终 点。过了好长时间,舒宁和冰冉才步履艰难地出现在我的视野中,看到她俩满脸汗水 和衣衫不整的样子,我已感觉到不妙。她俩顾不得擦去汗水,拿出两个硕大的浆果。 我输了。回去的路上,我们彼此无言。我猛地意识到,人的一生不就像这条小路吗? 从出生到死亡,我们从路的起点走到尽头。这条人生之路交织着成功与失败,伴随着 喜悦与悲伤。轻率是年轻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是成功的大敌。人们往往因为一时的冲 动、偷懒或侥幸心理作出错误决定,以致走向成功的反面。有时,那个轻率的决定甚 至会成为终生的遗憾。我在游戏中摘了最小的浆果,但它使我又多了一分成熟,能使 我在生活中引以为戒,牢牢把握住人生的方向盘。感谢那个小小的游戏,感谢那枚小 小的浆果……
一 . 概括法
运用概括法,在只有一则材料的情况下,要通过分析理解 抓住材料的中心和本质。
例如: 达· 芬奇画蛋的故事叙述了画家小时候学画的经历。其中既有对 达· 芬奇的评价,又有他学画蛋的过程,还有他的老师对他的教 导。这一连串的材料究竟包含了什么道理呢? 通过分析,可概括出一个观点--基本功的重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