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概论各章复习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各章复习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各章复习重点:绪论1、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什么?2、简述广义文化结构四层次说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中国文化生成的历史地理环境1、历史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造成中国长期闭关锁国局面的真正原因是什么?3、中国文化生成和发展的历史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个方面。

人文地理环境又分为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地理环境。

4、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及气候等因素,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疆域、政区、民族和人口等因素。

5、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种文明形态,中华文化是全世界唯一延续至今而从未中断过(3000年)的文化体系。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1、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主要阶段和形态?2、中国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有哪些特点?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3、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形态难以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你怎样认识古代统治者的“重农轻商”政策或观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5、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是农耕自然经济。

6、中国古代也有为数不多的海洋贸易,但在海外经济往来中,主要是一种“赐贡”的贸易形式。

7、中国文化的早熟使中国人容易产生“瞻后”式思维方式和守旧的民族心态。

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1、什么是宗法制度?周朝确立的宗法制度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内容?2、试分析论述在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的主要特征。

3、简述中国与欧洲政体的差异性。

4、试分析论述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5、中国文化产生的独特条件是什么?请从历史地理环境、经济模式、社会政治结构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6、中国一脉相承的专制制度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

这种社会政治结构有两大特点:一是宗法制度完备,二是专制主义严密。

这两个特点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

7、中国上古时代,王位继承方式实行禅让制,即优者继承制。

禅让制是以传贤为宗旨的民主选举首领制度。

后被禹的儿子夏启破坏,代之以“家天下”的世袭制,建立夏朝。

8、根据现存文献和考古资料,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产生于商朝后期。

西周建立后,确立了一套体系完备、等级严格的宗法制度。

西周宗法制度的创立者是周公。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1、周代文化维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3、诸子百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最有代表性的是那四家?4、简述孔子或原始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5、秦汉宏阔的文化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6、儒学是怎样崛起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的?7、简述“经学”的形成过程。

8、原始先民的宗教崇拜主要有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

9、考古学和民俗学一般将上古时期的文化分布划归为三个文化集团:即华夏文化集团,东夷文化集团和苗蛮文化集团。

10、周礼的内容丰富多彩,最重要的是确立了君臣的礼仪原则。

一是“亲亲”,贯彻血缘宗族原则,强调父子、兄弟关系来维系宗族,二是“尊尊”,执行政治关系的等级原则,分清君臣上下的等级。

共宗旨就是要“别贵贱,序尊卑”。

体现君臣、父子、兄弟、夫妻的上下尊卑之别。

周礼的形式为“仪”,即各种礼节和仪式。

11、西汉司马谈将春秋时期诸子百家概括为“儒、墨、道、法、名、阴阳”六家,刘歆又补充了“农、纵横、杂、小说”四家,形成了十家有影响的学派。

12、秦朝统治者在文化统一上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等。

13、西汉时期,为了统一文化思想,汉武帝采纳了儒生董仲舒“罴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14、经学是汉代至清代的官方哲学。

汉武帝以后,经学内部因学术派别不同,出现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大派别。

15、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由东汉人张陵创立,发展于魏晋,至南北朝时,首次使用“道教”一词统一各个道教派别。

16、道教的基本信仰与教义是“道”。

认为“道”是“虚无之柔,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

”强调信徒“修道养德”,以达到“得道成仙”之目的。

道教最关心的是“人如何不死”。

17、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东汉时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最初依附于玄学,最终则代替了玄学的地位。

隋唐两代是佛教的鼎盛时期。

18、宋文化以理学为奠基石。

宋代理学由五位儒学大家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创制。

创始人是周敦颐,朱熹是集大成者,在理论上作出重大贡献的是二程,后世多称“程朱理学”。

第五章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1、简述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两次大交汇的过程。

两次中外文化交汇有什么不同?第六章中国语言文字1、词汇(语汇)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简述汉语的结构特点。

3、简述汉字的特点。

4、举例说明汉语、汉字所承载的主要文化信息。

5、简述汉语、汉字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贡献。

6、汉语的发展主要经历了文言文(古代汉语)和白话文(现代汉语)两个阶段。

7、按语法结构,世界上的语言大致分为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复综语四种类型。

其中,汉语是“孤立语”的突出代表之一。

8、世界上的文字按功能主要分为表音文字(如拉丁语系、英语)和表意文字两种(如汉语)。

9、汉字形体的发展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阶段。

10、人们通常所说的“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最早是由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总结出来的。

但大致说来,汉字构造的方法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转注”和“假借”是汉字运用的条例。

分别写出甲骨文中的三个指事字和三个会意字。

第八章中国古代教育1、列举三种中国古代的选士制度。

简述明清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2、试阐述科举取士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3、列举6-10位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

简述他们的主要教育思想。

4、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有何特色?5、简述中国古代的主要教学思想。

6、怎样理解“温故知新”与“学思并重”这两种教学思想?7、春秋战国时期,“私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开始发展起来,当时产生了一大批学识渊博、充满智慧的民间私学大师,如孔子、孟子、墨子、荀子等。

8、汉代的选士制度实行“察举制”。

汉文帝二年,下诏选士,“举贤良方正之士”。

中央政府对各地选上来的士人,经过测试加以任用。

汉武帝时,除选考贤良方正外,又开始有察举孝廉等举措。

9、魏晋南北朝的选士制度,除了察举孝廉、贤良方士、秀才仍沿两汉旧制外,又增添了“九品中正制”。

10、唐代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非常完备的学制体系。

中央政府设国子监总辖各级学校。

国子监具有双重性质,即是大学,又是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11、隋唐时期创立了影响以后历代的科举取士制度。

唐代科举取士之法,主要有“生徒法”、“贡举法”、“制举法”。

武则天时,又兴“武举”。

到明清两代,选士制度仍实行科举考试,且科举制已相当模式化,考试程序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阶段。

12、“书院”是唐宋以后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机构。

当时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鹭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等。

13、“蒙学”是明清两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初级教育形式。

蒙学的教材多是字书,以识字为主,最著名的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流传广泛,影响很大。

据说,联合国教科文基金会组织已经把《三字经》列为世界儿童道德启蒙丛书之一。

第十章中国古代艺术1、试阐述中国古代艺术的整体风貌。

2、怎样理解“气韵生动”是中国艺术的内在精神?3、为什么说“中和之美”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4、中国古代绘画显示出那些共同的美学原则?5、中国古代艺术的两大基本类型是阳刚与阴柔。

6、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门类包括建筑、雕塑、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

7、中国古代建筑大体上可以分为宫殿、陵墓、寺庙和园林四种主要类型。

8、中国古代绘画大体上可以分为宫廷绘画、文人绘画、宗教绘画、市民绘画和民间绘画五类。

写出四幅最著名的中国古代绘画及其作者、朝代。

9、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书法艺术家是王羲之、颜真卿、张旭。

王羲之行书天下第一,其代表作《兰亭集序》等;颜真卿是楷书天下第一,其代表作《颜勤礼碑》等;张旭是草书之圣,代表作《古诗四帖》等。

第十一章中国古代史学1、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史学家和史学名著?2、中国古代史书主要分为哪几种体例?各种体例的代表作是什么?3、简述中国古代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4、简述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5、孔子编订的《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鲁国太史左丘明撰成的《左氏春秋传》(简称《左传》),是继《春秋》之后产生的又一部重要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其体例更加完备,记事更为详实,文字更加优美,代表了先秦编年体史书的最高水平。

北宋司马光撰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事上起三家分晋(战国),下迄五代末年,共294卷,体例严谨,结构完整、叙事翔实、注重考证。

6、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是纪传体史书的始祖。

中国古代史学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记述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近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上古历史的一次大总结,曾被鲁迅先生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也是纪传体的代表。

7、《四库全书》是清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纪晓岚等主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

8、“二十四史”是我国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

它包括:01.史记(汉·司马迁)02.汉书(汉·班固)03.后汉书(范晔、司马彪) 04.三国志(晋·陈寿)05.晋书(唐·房玄龄等)06.宋书(南朝梁·沈约) 07.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08.梁书 (唐·姚思廉)09.陈书(唐·姚思廉)10.魏书(北齐·魏收)11.北齐书(唐·李百药)12.周书(唐·令狐德棻等) 13.隋书(唐·魏徵等)14.南史 (唐·李延寿)15.北史 (唐·李延寿)16.旧唐书(后晋·刘昫等)17.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18.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19.新五代史(宋·欧阳修)20.宋史(元·脱脱等)21.辽史 (元·脱脱等)22.金史(元·脱脱等)23.元史(明·宋濂等)24.明史 (清·张廷玉等)9、魏晋南北朝时,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也是纪传体的代表,此二书与《史记》、《汉书》并称为二十四史“前四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