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政治的性质与核心问题一、关键术语1、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含思考题答案)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
(2)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3)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关系的本质出发,0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A、政治学中个人,集团和阶级三种分析单位理解政治.(1)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
政治学中的古典自由主义是这一政治观的典范,其中个人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古典自由主义传统的核心内容就是。
人是作为“个人”而存在的。
社会由无数的个人组成,没有个人,社会也就成了一个空洞的概念。
其次,在分析维度上,古典自由主义对个人的设想是理性和能动的。
亦即个人不但了解自身的需要,而且在特定的环境中能够做出最合乎自身利益的判断,并具有选择的能力,能够采取有见识的行动。
(2)以团体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基于现实经验的考察,多元主义者发现在政治活动中非常活跃,发挥重大作用的不是个人,而是各种各样的团体,亦及所谓的利益集团。
在美国政治中,利益集团的作用如此显著,以至于本特利认为,只有理解利益集团才能理解美国政治。
因此,多元主义将团体作为自己的分析对象。
事实上,多元主义一词中的元指的便是组织。
政治学的分析单位遂由个人转向团体。
(3)以阶级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除了个人和团体,阶级也是政治的一种分析单位。
尽管在马克思之前的历史学加和政治经济学家们就已经发现了阶级的存在,但正是马克思对阶级分析方法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出发点或前提是线面的论述: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在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这种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则体现为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剥削/压迫和斗争/反抗关系.上述三种分析单位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政治的不同视野。
就理论研究而言,如何选择分析单位与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性质相关,在这一意义上,它有一定的客观性。
但另一方面,问题意识的产生却与研究者的价值立场、态度情感甚至意识形态倾向密切相关。
B.三个具有某种连续程度的类型。
(1)政府政治观。
国家机构被视为公共的是因为它们对社会的共同社会负有责任,其耗费的公共开支源于于税收。
市民社会是由家庭,家族,私人企业,工会,俱乐部,社区组织等组成的,它们之所以被视为是私人的,是因为它们由个体公民设立并运作,以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满足更大的社会需要。
(2)非政府政治观主要指对政党和利益集团的研究。
(3)广义政治观政治属于所有社会集体活动-正式的非正式的,公共的私人的中心,它存在于所有的人类集团、机构和社会中。
2、权力:是指某人或某一群体所享有的从事某种行为的资格或正当性。
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通常而言,政治学中的权力,指涉主体间关系,是主体在社会关系中实现某一既定目标或达致某一结果的能力。
目前,西方政治学界将着眼于决策的权力称为“权力的第一面”,它强调在政治过程中团体的积极参与。
同时,将通过硬下疳政治议程而排除某些决策出台的权力(即所谓的“议题设置”或“不决策”)视为“权力的第二面”。
权力是政治的核心概念,围绕权力而发生的问题是政治的核心问题。
3、国家与市民社会:将政治限定为与政府有关,意味着存在某种政治与非政治的区分。
这一二分法更为通常的表达方式是“国家与市民社会”或“公域与私域”。
4、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5、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政治是所涉事情重大而普遍的国家活动;行政相反,它是关于个人和细琐事情方面的国家活动.政治是政治活动家的特殊领域,行政则是技术官员的领域。
虽然政策若无行政的帮助便一无是处,但是行政并不因此就是政治。
6、政党分肥制:政党分肥制”基于平民民主的理想,鼓吹“胜利品属于胜利者”,即由在选举中取胜的政党从自己的支持者中里选官员。
二、复习思考题1.如何看待政治概念界定中的纷争与歧义?对于政治概念界定中的纷争与歧义可从不同的角度揭示政治理解的多种可能性。
以及这种理解所具有的开放性和演变性。
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对于理解政治的复杂性而言,还可以依据其它维度维持下去。
对政治现象的复杂性理解,有助于我们时刻提醒当下认识的局限性。
借用盲人摸象的比喻,不同角度看到的政治犹如盲人摸到的大象的不同部位。
因此,多元视角以及由此产生的比较优势,可以拓展我们的眼界。
丰富我们对政治的想象力。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对政治的理解不只是一个如何客观认识的问题,也不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语言问题,对它的界定渗透着不同意识形态。
折射出不同的价值理念。
对政治的理解必须放在更大的时代和理论脉络中来进行,其理盖源于此。
2.你赞成哪种权利观,为什么?经典权力观古典多元主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同学们自由发挥。
)3.政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如果说权力是政治的核心概念,那么围绕权力而发生的问题便是政治的核心问题。
从理论上说,与经典权力观相关的问题有:权力的必要性、权力的合法性基础、权力的制约机构、权力的功能与范围、权力的行使方式、权力行使的效率与效能、权力的更替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权力面临的挑战等。
在这些问题中,权力的合法性基础与权力的制约结构最为重要,因为前者涉及民主的基本原则,后者则体现了宪政的基本精神,它们一起构成了政治或政治学的核心问题。
第二章政治学:研究方法与学科特点一、关键术语1、传统制度主义和新制度主义19世纪下半叶,也就是政治学发轫之初,出现了大批对政治制度进行描述的形式——法律研究,我们今天称之为老制度主义或传统制度主义。
新制度主义强调“制度是重要的”,并将之置于因变量的解释地位。
简要的说,就是强调制度(规则、规范)对人们行为选择的制约作用。
2、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3、“精英-大众”二分法“精英-大众”二分法认为有史以来的人类社会分为少数居于统治地位的精英与众多被统治的百姓。
精英-大众”二分法是精英理论的前提和基石。
二、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政治学研究范式的多元性?恰如存在不同的政治界定一样,政治学者对如何研究政治现象也持有五花八门的立场。
在分析的假定、焦点和方法等方面,政治科学家们彼此提供冲突的东西;它们经常描述同一个东西,却提出十分不同的分析。
他们甚至以不同的方法来观察世界。
研究取向的多元性是政治科学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果结合前面叙述的历史过程,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政治学研究范式的多元性。
首先是上面刚提及的,在历史上先后出现的不同研究范式“各领风骚’,它们相互并存而没有彼此的替代关系,其次,政治学进入后行为主义阶段后不复存在占主导地位的研究范式。
前者是指数量上多,后者指地位上无中心。
政治学中还在生成新的研究取向,如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女性取向和话语分析。
研究范式的多元性在不同的国家情形有所不同。
政治学研究范式的多元性意味着我们正处在一个转型期,一个多中心的时代意味着失去主流的时代,同时也可能意味着主流重构的时代。
研究范式的多元性一方面开拓了我们的思维,使我们拥有广阔的的研究领域与视野,但另一方面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三章国家和超国家政治一、关键术语1、立宪君主制定义:君主的权力在不同程度上受宪法和议会制约的政体形式。
(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二元君主制:以君主为核心的行政权力体系受到议会一定程度牵制的一种政体形式。
议会君主制:是指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政府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
2、共和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议会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位”国家元首。
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
总统共和制:在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
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
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
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
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3、公民社会”公民社会最初与古希腊城邦范围相同。
从政治观点看,雅典是城邦;从社会的观点来看,雅典是公民社会。
这个社会的政治问题,是这个公民社会里的公民们所面对的公共问题,政治问题是在经公民们参与的政治过程中处理的。
雅典公民不可能在城邦政治之外发展自己的公民性格,离开对城邦政治的参与,也就意味着被放逐于社会之外,处于非公民状态,甚至是非人状态。
在现代,公民社会这一术语主要指称市民社会参与政治的这一公共面相。
现代公民社会不仅包括了私域,而且包括了公域;不仅包括了受国家干预的负面自由,而且包括了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正面自由。
这样定义的公民社会不允许国家公共权威的涉足,却有权过问国家事务。
公民社会不再是与自然状态相对而言的“文明社会”,也不是消极保护私域免遭国家权力染指的“市民社会”,而是有着更为积极的含义。
正因为如此,只有称它为“公民社会”才恰如其分,因为每一个人作为公民都享受国家无权侵犯的基本人权和影响国家政策过程的参与权。
总之,“公民社会”这个概念反映了东欧国家重建原本就有而时下丧失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的努力,以及东欧和前苏联国家为摆脱集权式统治而进行社会转变的过程4、联邦制是指由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
联邦制是当代比较常见的国家结构形式之一。
共同点就是联邦和地方政府共同拥有主权,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限由宪法明确划定。
两级政府在宪法规定的权限内独立行使权力,其中任何方不能随意干预另一方的权力。
二、复习思考题1、现代民族国家有哪些特征?特征:民族国家与民族国家出现前的国家有一系列不同的特征。
首先是它们对于其领域的不同姿态。
与民族国家出现前的王朝国家相比,民族国家视其疆域为神圣的和不可分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