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杜甫诗三首赏析题

杜甫诗三首赏析题

杜甫诗三首阅读鉴赏题
《望岳》中考题集锦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4、"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5、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而,时间是从
至,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6、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____,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 __。

7、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8、首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齐鲁青未了”既写出了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又写出了泰山的秀美。

(二)①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岱宗夫如何”是什么意
思,描绘“齐鲁青未了”所展现的画面。

(4分)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的什么精神和气概(2分)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7-8题。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2分)
①齐鲁青未了未了:②会当凌绝顶会当:
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
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四)(山东省枣庄市)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6题。

5.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2分)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
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

请说说你的理解。

(2分)
(五)(海南省)望岳
17.“造化钟神秀”一句写出了泰山的景色。

(2分)
1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说说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
怎样的豪情(3分)
(一)(江苏省宿迁市)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6分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尾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2分)
(2)结合全诗,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

(4分)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和“深”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2分)
8.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你的理解是什么(2分)
(二)【2013年河南省】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5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2分)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赏析《春望》
1、颈联除写战火愈烧愈炽,百姓惨遭杀戮外,作者用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的强烈思念。

2、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3、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4、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5、"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6、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春望》紧扣一个"望"字,感情细腻感人。

"望"的内容是:___ _,____;
"望"中所想的句子是:___ __,。

7、《春望》一诗的主题是__ __;
表达了作者感伤心情的句子是:。

8、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9、对诗句理解分析错误观点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望中所见,"草木深"写出了景色的秀美,令人爽心悦目。

B、颔联分写,诗人融景生情,见了花鸟反而坠泪惊心。

C、颈联写因战火不断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D、尾联用一个细节写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心情。

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______________,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
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______________,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
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久语声
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一)1.给空白处填上完整的诗句。

2.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3、4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3.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4.“妇人”致词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上这首诗是体现杜甫现实主义的重要诗篇之一,此诗反映的社会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二)1、用原文填空:
①、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②、描写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

③、描写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

④、最能概括凄惨情景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3、4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3、对这首诗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歌颂老妇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

B.诗歌表现诗人支持朝廷进行的平叛战争。

C.诗歌反应诗人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同情。

D.诗歌鲜明地揭露了对统治者的残暴。

4、下列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暗示老妇人已被官吏抓走了。

C、全诗塑造了盛气凌人的恶吏形象和饱受欺凌的老媪形象。

其中,老妇是本文塑造的主要人物。

D、本诗既抒发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

5、下列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哭”,两个“一何”都是“多么”、“那么”的意思。

B、“存者且偷生”中的“偷生”就是“偷活”的意思。

C、“一男附书至”中的“书”即信,家信。

D、“夜久语声绝”中的“夜久”意为“整夜”
6、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是:()
A.“有吏夜捉人”是全诗的起因,寄寓了诗人的批判之意。

B.“请从吏夜归”意为“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家去”
C.“如闻泣幽咽” 不仅写出老妇被捉,媳妇哭泣,也写出诗人夜未能入眠。

D.“老翁逾墙走”表现了老头害怕地闻风而逃之情。

7.本诗中的诗人“暮投石壕村”,亲眼目睹了“有吏夜捉人”的全过程,亲耳听到了老太太的诉苦,可是他一言不发;第二天“独与老翁别”以后,也未发一句感慨议论。

全诗几乎是纯客观地记叙了一夜的见闻。

诗人何以如此沉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