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外交场合翻译闹笑话
作者:
来源:《祝您健康·文摘版》2017年第03期
外交场合,翻译的嘴很快,脑子也很机灵。
在处理细节方面有不少成功的范例。
有一次,我国领导人访问英国时,在谈话中引用了雪莱一句名言“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由于口误,说成是莎士比亚。
在场的陪同人员很着急,被称为“翻译泰斗”的英文译员陈明明灵机一动,既未说莎士比亚,也未点雪莱,而是巧妙译成“英国一个大文学家说过这句话。
”双方听后都非常满意。
尼克松总统访华时发生的一件事。
一位高翻说:“我当时担任尼克松夫妇外出参观的翻译。
我在翻译中犯过一个错误,把中美之间距离的单位‘公里’翻成了‘米’。
当时只有周总理听出来了。
总理和蔼地对我说:‘好像太近了吧,’我的脸一下子就红了。
”
1988年1月,邓小平会见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
當时的话题是:中国希望缓和局势,
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国愿同整个欧洲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随后,小平同志对客人说:“我今年84岁;该退休了”,不料,翻译一不小心把“84岁”误译成“48岁”。
会客大厅里顿时响起一片欢笑声。
(摘自《世界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