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目前中小学有效的师生沟通技巧

目前中小学有效的师生沟通技巧

目前中小学有效的师生沟通技巧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

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

沟通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
满足教育要求、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手段。

在小学与初中阶段 ,由于师生教学沟通方式的差异引发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严重脱节、教学质量有所下降、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学生辍学人数有所增加等诸多问题,是直接影响初中教学质量的提高、进一步巩固“普
九”成果和提高“普九”水平的重要因素。

所以,了解目前中小学师生间的交流现状以及有效的师生沟通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一项对师生之间的沟通状况的调查中,调查者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学生与老师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代沟,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教育手段与技巧陈旧。

2. 学生强烈要求平等交流,与他们交朋友,尊重他们的人格。

3. 绝大多数学生对老师存有戒心,
4. 学生不愿意高谈阔论,不愿意坐在办公室里与老师进行严肃谈话。

5. 老师们的信息不广泛,兴趣爱好甚少,对青少年的心理、追求、兴趣、爱好、情趣,对人与人之间的看法,对新生事物的认识,知之甚少
可见,目前我国中小学师生沟通情况不容乐观。

老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天真淳朴的学生,是喜怒哀乐溢于言表的学生,是看问题表面而又情绪化的学生。

学会跟学生沟通很重要。

没有沟通,学生很难明白老师的一片苦心,甚至会误会老师的好心,而产生逆反心理,把心中的小疙瘩,郁积成大误会,影响师生的感情,大则影响孩子的一生,也许他们会因为老师而放弃学业,因为老师而讨厌学校,因为老师而讨厌人生。

所以,我们要了解师生沟通的技巧,并巧妙的运用到以后的教学中。

那么,到底目前中小学师生间到底有哪些有效的沟通技巧呢?
1. 沟通可以从自我介绍开始
要想让学生真正的了解你,愿意亲近你,向你敞开心怀,除了平时你的一言一行
留给学生印象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利用一切机会向学生介绍自己,推销自己。

特别是接手一个新班,更应该如此。

介绍自己时可以谈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可以谈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也可以谈自己的喜怒哀乐,谈自己的学生时代的故事……学生了解了你,学生就不再把你当神,就会欣赏老师的好,即使老师有不是地方,也能谅解,也能找你沟通,也不会小误会积成大疙瘩。

2 微笑
微笑是信任。

只要老师张嘴微笑,孩子们就会感到你的亲切,就会喜欢你,听你说的话,就会想和你交谈,就会渐渐的接受你的观点,去反思,去自省,进而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2. 自我批评
老师批评学生难免有简单武断的时候,如果让学生受了委屈或者让学生一时想不开,而老师这时置之不理不及时沟通,就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而产生怨气和抵触情绪。

老师如果发现自己有误,就应该尽早找学生作自我批评,师生之间就会冰释前嫌,感情递增。

3. 适当的鼓励
我们都知道,鼓励是教师的法宝,是最有效的润滑剂,因此,教师应用赏识目光,从各方面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不同形式做出激励性的评价,一个鼓励的
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句热情的话语,都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教育的艺术在于鼓励和鼓舞,这样,学生可以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自由空间中与老师、同学产生心灵的碰撞,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师生应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让学生畅所欲言,质疑问难,敢于和同学争辩,也敢于和老师争辩,敢于力排众议,独树一帜,同时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

4. 创造氛围,轻松交流。

老师如果在办公室找学生谈话,有的学生就会感觉到紧张,说话拘谨,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轻松的环境和条件。

如:校园、公园、过生日、聚会、郊游等都可以进行。

5. 书信交流,亲切坦诚。

学生对书信交流思想的方式情有独钟。

如果您有这个技巧或习惯,可能就是您的最佳交流沟通的方式。

有些话,有些事情,特别是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和某些心理疾病,他们更愿意用书信的方式交流。

因此,当这种方式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时,错用了谈话或家访的方式,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造成了师生间的巨大矛盾,也有可能由此学生再也不会跟老师说心理话或实话了;
而且逆反的心理会使问题越闹越大,不可收拾。

6. 参与活动,融入其中。

学生中常有他们的一些自发活动,只要合理(一般不会不合法),只要可能就积极参与,并成为普通一员,学生会以为你与他们是一帮人,是朋友,于是无拘无束,无所不谈。

7. 组织活动,体察学生。

教师可以积极组织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如:春游、踏青、野炊、参观等。

这些活动都能使师生溶为一体。

在这些活动中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十分容易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这也是学生最喜欢从事的活动,效果上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