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方剂学课件 温里剂(特制教育)
方剂学课件 温里剂(特制教育)
咽干口燥
行业学习
17
生 姜
桂 枝
芍 药
甘 草
行业学习
大 枣
18
• 组成: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
•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 方解:
君 饴糖——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臣 芍药——1、养阴柔肝;
2、+饴糖,酸甘化阴。
桂枝——1、温助中阳;
2、+饴糖,辛甘化阳。
佐使
甘草(炙)-甘温益气
生姜、 大枣-健脾益胃,调和营卫
行业学习
19
配伍特点:
以温养补虚、缓急止痛为主,寓 酸甘化阴、辛甘化阳之意,气血并 补,阴阳并调。 注意:
重用饴糖(100g),芍药(30g)、 桂枝、炙草亦不得少于15g。
行业学习
20
随证加减: 1、 寒甚加干姜 2、气滞加木香 3、便溏加白术 4、虚甚加人参、黄芪、当归。
行业学习
21
使用注意: 1.呕吐及中满者不宜使用。 2.阴虚内热之胃脘疼痛者忌用。
常 脾不运湿,湿聚为痰:兼咳嗽吐痰
加茯苓、半夏
行业学习
理中化痰丸
11
(3)阳虚寒凝,气机阻滞:脘腹胀满 +枳实、茯苓(枳实理中汤)
(4)出血 : 吐血、便血 +黄芪、当归、阿胶、艾叶
(胶艾理中汤)
月经延长、漏下 +艾叶、益母草(固本止崩汤)
(5)唾涎沫:+益智仁、山药
(6)兼风寒表证: +桂枝(桂枝人参汤)
胃气上逆 食谷欲呕
肝 浊 寒凝气滞 胃脘痛,喜温喜按
胃阴 虚上 寒逆
阳虚失化 水湿停聚
浊阴随胃气上逆 阻于胸膈 浊阴循肝经上犯
脾不升清 下利
干呕吐涎沬 胸膈满闷 巅顶头痛
舌、脉 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行业学习
28
辨证要点: 巅顶头痛,夜半转剧,天明渐减,痛时
欲吐,四肢欠温,吐涎沫,舌淡,苔白滑, 脉弦迟。
行业学习
12
使用注意: • 湿热内蕴中焦或阴虚者禁用。
行业学习
13
方歌:
理中丸主温中阳, 人参甘草术干姜。
行业学习
14
小建中汤
《伤寒论》
——滋养强壮剂 ——“甘温除热法”之代表方
甘温除热法:以甘温滋补治“内伤发热”
之法(人参、黄芪、炙甘草、饴糖、
当归……)。
行业学习
15
• 主治: 1、虚劳里急腹痛(慢性虚寒性腹痛),伴
行业学习
3
四、使用注意
1 辨辨清病位、真假; 2 三三因因制制宜宜(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3 拒拒药药处处理理:热药冷服或反佐配伍。
行业学习
4
第一节 温中祛寒
一、适用证:中焦虚寒证
阳虚失温 温中祛寒药 干姜、吴茱萸
中 焦 虚 寒
脾失健运 益气健脾药 人参、白术
行业学习
5
二、现代药理研究
温中祛寒方能促进和加强胃肠道 的消化吸收功能,间接地补充热量, 人体机能不足的状况,可适应于人 体功能减弱,特别是消化系统的减 弱,消化吸收发生障碍,能量代谢 降低,热量不足的病证。
见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细弦。 病机:中焦虚寒+肝脾不和
2、虚劳发热等虚劳诸证。伴见咽干口燥,
手足烦热,腹痛喜温喜按,面色无华 。
行业学习
16
小建中汤--病机及证候分析
阳虚寒凝
中肝
土虚木乘
焦脾
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 舌淡,脉细弦
虚不
血虚失荣 心悸,面色无华
寒 和 化源匮乏
阴血不足 阴虚内热 心烦,手足烦热
温里剂
一、概念:
温里药-温中驱寒、回阳救逆、温通经 脉-里寒证
行业学习
1
二、适应证及治法
外寒直中 寒从中生
寒在经脉 温经散寒
里 寒 证
寒在脏腑
肺气虚寒 心阳虚损 中焦虚寒 肝经虚寒 肾阳不足 心肾阳虚
温肺散寒 温补心阳 温中祛寒 温肝散寒 温补肾阳 回阳救逆
行业学习
2
三、分类
1 温中祛寒:用于中焦虚寒证。 2 回阳救逆:用于阳衰阴盛证(亡阳证) 3 温经散寒:用于寒凝经脉证。
行业学习
22
比较:
温 中
理中汤 :以干姜为君,重在温中 祛寒,以治寒为主;
祛 寒
小建中汤 :以饴糖为君,重用芍药, 重在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以治虚为主。
行业学习
23
• 附: 1、黄芪建中汤(小建中+黄芪) ——侧重于甘温益气 ——阴阳气血俱虚
行业学习
24
• 2、当归建中汤(小建中+当归四两) —— 偏于和血止痛 ——主产后虚羸腹痛。
行业学习
25
• 3、大建中汤(蜀椒、干姜、人参、饴糖) ——补虚散寒力峻,兼降逆止呕 ——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脘腹剧痛证
方歌: 大建中汤蜀椒姜,配以参饴建中阳, 脘腹剧痛有头足,呕不能食此方良。
行业学习
26
吴茱萸汤
《伤寒论》
-肝胃虚寒、浊阴上逆的
常用方。
行业学习
27
吴茱萸汤--病机及证候分析
阳虚失温 畏寒肢冷,甚则四逆
佐 白术 健脾、燥湿 使 甘草 补中、调药
温补并行,以温为
行业学习
10
主
加减变化及附方:
(1)阳虚甚:肢冷、下利清谷 加附子、肉桂 附子理中汤、桂附理中汤
(2) 胃不纳谷:不思饮食 加山楂、麦芽、神曲
纳
楂曲理中汤
运 升 脾不升清:腹泻 加山药、升麻、诃子、茯苓
降 胃不降浊:呕吐 加砂仁、半夏
失
砂半理中汤
食后欲呕,干呕吐涎沫,畏寒肢冷,舌 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行业学习
29
吴茱萸
人参
大枣
行业学习
生姜
30
吴茱萸汤--治法与方义分析
温胃暖肝 君 吴茱萸 行气止痛
温降
降逆止呕
肝逆 臣 生姜
温胃祛寒
暖止
降逆止呕
胃呕
宣散水气
人参 益气健脾
佐 大枣
温中与降逆并施,
寓补益于温降之中
行业学习
31
随证加减: 1、呕吐甚者加半夏、陈皮、砂仁。 2、痛剧者加川芎。 3、虚寒重者加干姜、小茴香。
行业学习
34
现代药理研究
回阳救逆剂能增强心脏功能,反射性 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及交感神经,使血压 上升,改善循环功能,可适用于循环衰 竭的四肢冰冷、恶寒等象。
行业学习
35
四逆 汤
《伤寒论》 -回阳救逆的基础方。
行业学习
36
四逆汤--病机及证候分析
使用注意: 胃热呕吐、阴虚呕吐以及肝阳上亢之头痛
均禁用。
行业学习32ຫໍສະໝຸດ • 方歌:吴茱萸汤重用姜,人参大枣共煎尝, 厥阴头痛胃寒呕,温中补虚降逆良。
(人早江无鱼:人枣姜吴萸)
行业学习
33
第二节 回阳救逆
病位:心肾 阳衰 特征:四逆+神衰欲寐、脉微
心肾阳虚治法 温里回阳:附子、干姜 益气固脱:人参、甘草
行业学习
6
理中丸
《伤寒论》
-中焦虚寒的基础方。
行业学习
7
理中丸
干姜
白术
行业学习
人参 甘 草
8
组成 干姜 人参 白术 炙甘草
主治 中焦虚寒证
典型证 兼变证
吐利冷痛 出血 小儿慢惊 胸痹 病后多唾
行业学习
9
理中丸--治法与方解
温补 中气
君 干姜 温中祛寒 臣 人参 益气健脾
内生之寒 温必兼补
祛健 寒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