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企业存货中的数量控制与成本控制的关系

浅谈企业存货中的数量控制与成本控制的关系

摘要摘要:存货管理水平是衡量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准,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企业资金的利用是否充分、成本控制是否到位是衡量企业管理质量的一大标准。

存货作为企业的一种资产,在企业资产中占有相当比重。

例如工业生产型企业主要是存货,所以存货关乎着企业的成本,有的企业甚至在其流动资金中占了70~80%的比率,但是这种“资产”占用成本太大。

如果企业能够减少库存资金的占用量,如减少库存成本的10%,就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合理的管理存货的数量降低成本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的存货成本控制,提高存货运营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如何利用存货管理,平衡企业储存,存货的成本和收益,实现价值增值和风险最小化,是每个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制造型企业。

这里主要介绍工业生产型存货系统中数量控制与成本控制的协调,使用电算化软件及计算机软件,对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如何加强存货管理提出了相应措施。

关键词:存货管理;数量控制;制造型企业;成本;电算化目录第一章存货管理1.1存货定义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存货区别于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企业持有存货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出售,不论是可供直接销售,如企业的产成品、商品等;还是需经过进一步加工后才能出售,如原材料等。

1.2存货管理系统存货管理系统是以控制库存为共同目的的相关方法、手段、技术、管理及操作过程的集合,这个系统贯穿于从物资的选择、规划、订货、进货、入库、储存及至最后出库的一个长过程,这些过程的作用结果,最后实现了按人们目标控制库存的目的。

通过对仓库到货检验、入库、出库、调拨、移库移位、库存盘点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保证仓库管理各个环节数据输入的速度和准确性,确保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的真实数据,合理保持和控制企业库存。

通过科学的编码,还可方便地对物品的批次、保质期等进行管理。

利用系统的库位管理功能,更可以及时掌握所有库存物资当前所在位置,有利于提高仓库管理的工作效率。

1.3存货管理的重要性存货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所必备的资源条件,是保证供应、生产和销售得以顺利进行的物资基础。

企业持有充足的存货,不仅有利于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节约采购费用与生产时间,而且能够迅速地满足客户的各种订货的需求,从而为企业的生产与销售提供较大的机动性,避免因存货不足带来的机会损失。

然而,存货的增加必然占用更多的资金,将企业付出更大的持有成本(即存货的机会成本),而且存货的储存与管理费用也会相应的增加,影响企业获利能力的提高。

因此,如何在存货成本与收益(包括对企业的机动性影响)之间进行利弊权衡,做出正确决策,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二章存货系统中数量控制2.1存货管理的关键因素——数量俗话说:“兵马未到,粮草先行”。

在企业生产经营前,存货数量充足是企业持续生产的保障,保证企业的生产线不会骤然停止。

在时间和人工上充分利用,在生产中更要合理的管理存货,保证企业能持续运营。

当企业生产加工结束后,完工存货的库存储存成本。

这些存货的存储成本与该存货的数量息息相关,可以说存货数量控制直接关乎着成本控制。

2.1.1存货数量计算的正确性存货数量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存货计价的准确性。

为保证存货数量计算的正确性,保证存货的实物流转和价值结转的一致性,做到存货账实相符,实施存货监盘审计程序十分重要。

在实施存货监盘程序的过程中,发现存货数量盘盈或盘亏的数额较大且情况比较异常时,应分析具体情况,找出造成异常的根本原因:一是审查存货收发数量计算方法的选用是否合理,是否坚持一贯性原则,有无随意改变计算方法的现象。

二是所有权不属于本单位的外单位商品,要审查其有无混同于本企业存货的现象,如有必要应做转库处理。

三是对实地监盘有困难的在途和委托加工存货,应检查账簿记录所依据的原始凭证是否合法,必要时应向供货单位或加工单位进行函证,以证实账面数量记载的真实性。

四是对难以清点的大宗存货应审查其采用的技术计量方法是否科学、适当,是否具备清楚划分仓储责任的有关合约。

五是要考查本企业及仓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和财务基础工作情况,将重要或问题较多的存货作为重点抽样对象,以保证存货抽查的质量。

2.2存货系统控制制约条件库存控制受许多环境条件制约,库存控制系统内部也存在“交替损益”现象,这些制约因素可以影响控制水平,乃至决定控制的成败。

其主要制约因素如下:1.需要的不确定性。

在许多因素影响下,需求可能是不确定的,如突发的热销造成的需求突增等,会使库存控制受到制约。

2.订货周期。

由于订货者的通信、差旅或其它自然的、生理的因素,订货周期不确定,也会制约库存控制。

3.运输。

运输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必然会制约库存控制。

4.资金制约。

资金的暂缺、资本运动不灵等会使预想的控制方法落空。

因而也是一个制约因素。

5.管理水平的制约。

管理水平达不到控制的要求,则必然使控制无法实现。

6.价格和成本的制约等。

2.3库存数量系统控制的意义把库存量控制到最佳数量,为企业节约时间,也为企业赢得更多的资源,保证企业资金链的安全,尽量少用人力、物力、财力把库存管理好,获取最大的供给保障,是很多企业、很多经济学家追求的目标,甚至是企业之间竞争生存的重要一环。

第三章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绝对不仅仅是单纯的压缩成本费用,它需要与宏观经济环境、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经营方向、经营模式等有效结合,需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析与控制系统,高顿培训课程让您全面、清晰地掌握影响公司业绩的核心环节,全面了解企业的成本构架、盈利情况,从而把握正确的决策方向,从根本上改善企业成本状况,真正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企业永恒的追求,现代企业必须突破传统框架。

从全局角度进行新成本控制,不但应建立全面成本控制体系,更应该学会新的成本控制工具和方法,使企业的成本控制具有可操性。

高顿资深成本专家,帮您解“成本”之惑,通过实践案例帮助学员开拓成本管理思维寻求优化企业成本的有效途径。

第四章存货管理方法存货管理的方法一般分为三类:存货经济批量模型,存货储存期控制和存货ABC分类控制。

4.1存货经济批量模型在不允许出现缺货的情况下,进货费用与储存成本总和最低时的进货批量,就是经济进货批量。

其计算公式为:经济进货批量(Q)=√(2AB/C)经济进货批量的存货相关总成本(TC)=√2ABC经济进货批量平均占用资金(W)=PQ/2=P√(AB/2C)年度最佳进货批次(N)=A/Q=√(AC/2B)式中,Q为经济进货批量;A为某种存货年度计划进货总量;B为平均每次进货费用;C为单位存货年度单位储存成本;P为进货单价。

4.1.1实行数量折扣的经济进货批量模式在供货方提供数量折扣条件下,若每次进货数量达到供货方的进货批量要求,可以降低进货成本。

通常,进货批量越大,可利用的折扣就越多。

存货相关总成本的计算公式为:存货相关总成本=存货进价+相关进货费用+相关储存成本其中,存货进价=进货数量×进货单价4.1.2货时的经济进货模式允许缺货的情况下,企业对经济进货批量的确定,不仅要考虑进货费用与储存成本,而且还必须对可能的缺货成本加以考虑,能够使三项成本总和最低的进货批量便是经济进货批量。

允许缺货的情况下其经济进货批量计算公式为:Q=√(2AB/C*(C+R)/R)S=Q×C/(C+R)式中:S为缺货量,R为单位缺货成本,其他符号同上。

4.2货储存期控制在货储存期控制包括存货保本储存期控制和保利储存期控制两项内容,其计算公式为:存货保本储存天数=(毛利-固定储存费-销售税金及附加)/每日变动储存费存货保利储存天数=(毛利-固定储存费-销售税金及附加-目标利润)/每日变动储存费4.3存货ABC分类管理(ABC classification )存货ABC分类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企业的存货划分为A、B、C三类,分别实行分品种重点管理、分类别一般控制和按总额灵活掌握的存货管理方法。

A类存货的特点是金额很大,但品种数量较少;B类存货金额一般,品种数量相对较多;C类存货品种数量繁多,但价值金额却很小。

如超市,高档皮货、珠宝首饰、名烟名酒、家用电器、家具、摩托车、大型健身器械等商品的品种数量并不很多,但价值额却相当大。

大众化的服装、鞋帽、床上用品、布匹、文具用具等商品品种数量比较多,但价值额相对A类商品要小得多。

至于各种小百货,如针线、纽扣、化妆品、日常卫生用品及其他日杂用品等品种数量则非常多,单位价值却很小。

一般而言,三类存货的金额比重大致为A:B:C=0.7:0.2:0.1,而品种数量比重大致为A:B:C=0.1:0.2:0.7。

第五章当前企业存货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一般认为,存货包括企业入库的产成品、各种半成品、在制品、已入库的原材料、将入库的原材料和在车间待用的原材料等。

因此,企业的存货不仅存在于仓库中,还存在于生产车间等环节,同时各环节的存货还处于一种动态变化的状态。

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对存货的统计一般是由仓库管理人员担任。

而仓库管理员只知道进库量、出库量及在库量,并不清楚在生产环节中的物料库存量,即动态物流量。

因此,他很难对各个环节的存货量进行精确的统计,尤其是对动态变化的存货统计滞后,造成企业存货信息失真。

而且由人工进行库存的统计很繁琐,重复工作多,效率低下。

主要问题如下:1.存货的收入、发出、结存缺乏真实记录材料领用记录生产成本及费用的归集,结转的记录人为因素较多,尤其在工程项目核算上更显现其弊端。

比如,甲、乙两个工号同时开工,月末核算记录显示的是乙工号的材料消耗极少甚至为零,而甲工号的材料消耗多出一大块;原辅材料已经领用消耗,而实际上并未相应结转成本;原辅材料并未领用消耗,而实际上已经结转了成本;购入的材料已经领用消耗,购货发票未到,期末又没有按规定暂估入库,造成资产负债表期末存货记录减少甚至出现红字余额。

2.存货信息缺乏共享库存管理谈不上什么技术手段,仓库除了一本账簿记载着存货的收、发、存数量外,货品基本资料的其他方面很不健全。

信息的收集与交换主要依靠手工来进行,使得存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很低,各部门之间无法共享真实可靠的信息。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在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环节往往由同一个人完成采购销售、付款收款、入库出库等全过程。

使采购销售工作无章可依,还会提供暗箱操作的温床,增加了营私舞弊的可能性。

4.流动资金占用额高因库存量大,导致流动资金占用额高,有的企业存货储备要占到流动资金总额的60%以上,给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带来很大的困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