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

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

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摘要:沟通是人类行为的基础,是一个交换信息、传递情感的双向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活动其实就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所进行的沟通活动。

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活动对教育目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合我在大学实习期间的心得和体会,我认为沟通要成为教育的助力而不是阻力,可以通过学会笑对学生、尊重学生、欣赏和鼓励学生以及公平对待学生来实现。

关键词:师生有效沟通技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

”[1]从中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我国教育名著《学记》中也有这样一句话:“亲其师,而信其道”,可见,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融洽的情感中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

[2]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如果喜欢一位教师的话,那么他也会同时喜欢这位教师所教授的课程。

情感具有转移的功能,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可以转移到学习上,学生会因此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从中可以看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是多么重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的沟通能使教育目的取得很大的成效。

一、学会笑对学生在班级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对会学生的心灵产生深刻的影响。

教师不经意间的一个微笑就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对教师会有一种亲近感。

“相逢一笑泯恩仇”,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

发自内心和真诚的微笑是人际沟通中的“增效剂”,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你遇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不管他当时有多生气,只要你对他投以一个善意的微笑,那么他就有可能放下戒备心,就会觉得你并不是故意也就没有在怪你的意思,同样的,当你对学生投以微笑时,学生的戒备心就会被消除,就会愿意听你说话,也会慢慢的向你敞开心扉和你交谈,久而久之就会理解你的想法,进行反思和自省,从而主动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在大学顶岗实习期间时,我所带的班级中有一个男同学,在后面的了解的过程中我知道他是一个很倔强的学生,很多老师都拿他没办法,后来他们就索性不管他了,但有一点很特别,就是他吃软不吃硬,而且很听班主任的话,也很喜欢他们的班主任。

刚开始实习的头几天我对他的情况不了解,和其他老师一样,发现他违反课堂纪律,我就用批评和指责的口吻说他,脸上没有一丝的笑容,但是他不但不接受批评,而且对我说的话还进行反驳,因为也是刚刚实习,对这种情况处理的不顺手,结果使我很尴尬,最后只好草草收场,也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

我相信在接下了的实习时间里我还会遇到这种情况,所以我必须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于是我找到了他的班主任,向他寻求答案,班主任也给出了解决之道。

后面又遇到这种情况,他在和后面的同学说话,我按照班主任所教的方法,没有用很严肃的口气说他,而是柔和地对他说,“某某同学,有什么事等到下课的时候再说,可以吗?”他转过头来,看着我挂满笑容的脸,他没有像上次一样进行反驳,并且没有再讲话。

下课后,我笑着对他说:“老师对你刚刚上课时候和同学谈话的内容非常感兴趣,不知愿不愿意和老师分享一下?”他一脸的惊讶和愧色,他抬头看看我的表情,发现我是带着笑容的,立马低下头,承认了错误,说:“老师,对不起,是我不想听课,所以找同学闲聊。

”“哦,这样啊。

那你自己觉得这样做好吗?”。

他满怀羞愧地说:“老师,对不起,我知道错了,我保证以后再也不会在课堂上讲话了,请您原谅我。

”“好,这是你自己说的,老师暂且相信你,希望你能做个言而有信的人。

”我拍了拍他的肩,笑着对他说。

“好,你可以回教室,答应老师的事希望你能做到。

”他很肯定的点了点头。

在接下来的上课期间,这位男同学履行了他的诺言,很少违反课堂纪律。

而且,每次在校园遇到他的时候,他总是微笑着向我说了声:“老师好。

”我想这就是微笑的力量,我相信这种沟通方式也更易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二、学会尊重学生尊重是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在人格上是绝对平等的。

因为学生和教师一样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人”。

一位贤明的教师对学生讲话的方式就象对家里的访客。

如果他的客人穿着鞋子躺在干净的沙发上。

这位教师不会说:“你疯了吗?你怎么敢把你的鞋子搁在我干净的沙发上!马上把脚放到地板上来。

如果再让我逮到一次,我就处罚你!……”事实上,这位教师会对客人说什么呢?他也许会这么说:“对不起,我担心沙发会被弄脏。

”主人对客人总是以礼相待、留有情面的。

教师若能象对待自己的客人一样对待学生,师生关系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教师们也许会觉得很难做到这一点。

那么至少记住:在处理问题、批评学生时就事论事,不要批评、诋毁学生的品性与人格。

其实,这就是对学生人格的重视和尊重。

[3]让我们举一些学校实际生活中常会碰到的事来说明教师该如何尊重学生。

例如:学生因为没做作业而撒谎。

老师会有什么反应呢?教师A:“不做作业么,就是太懒!作业不做,读书不好好读,撒谎倒学得很快!你这样子下去能有什么出息?”教师B:老师悄悄把他叫到一旁,拍拍他的脑袋说:“把作业补上就行了,何必说谎呢?”学生不小心打碎了玻璃窗。

老师会有什么反应呢?教师A:“啊!你怎么又闯祸了?!除了闯祸你还会干什么?!这么不小心,读书肯定也读不好!”教师B:“你把玻璃窗打破了,是吗?那你必须按价赔偿或换上新的。

”[4] 以上两例中,教师A就没有做到尊重学生:他们由学生的某一个行为借题发挥,批评学生的其它方面、预测学生的未来、评价学生的品性、给学生贴标签、发泄自己的情绪。

但是,他们却不指出该如何解决问题。

教师A的做法起不到真正的教育作用,相反,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有时候,这种做法还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比如,在河北省某重点中学,一名初二的学生王某因为老师误解他上课说话,而被老师说成“你不是块学习的料”,这句话让他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创伤,于是购买了10片安眠药服下,最后因为抢救及时才挽救了生命。

在后面的谈话中,王某说:“老师当着全班60多名同学的面这样评价我,我感到自己受到了很大的羞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就想吃药自杀,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相对教师A而言,教师B则较好地做到了尊重学生。

他关心发生的事,对这件事作出客观的评价并努力去解决,他让学生认识到该怎样弥补过失,他不会因为一件小事而伤害学生的人格。

三、学会欣赏鼓励学生教师对学生表扬和鼓励的言语,会使学生信心倍增,争取做得更好。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学生也是如此。

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通过适时和诚恳的方式加以赞美和鼓励,向学生传递老师对他的欣赏和肯定,这会给学生带来极大地鼓舞与自信,进而享受成功的快乐。

著名的皮革马利翁效应传递给我们的教育信息是要以欣赏者的眼光对待学生,这在教育上能够产生积极的效应。

学生取得优异成绩时,教师可给予赞扬;学生成绩不理想时,教师则要给予鼓励;学生受到挫折时,教师要投以鼓励的目光,给予自信。

在大学顶岗实习期间,我所带的班级中有很多学生家里的情况很不好,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要么父亲或母亲不在家,要么父母都不在家,和爷爷奶奶或亲戚一起生活,长时间得不到父母最直接的关怀。

由于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加上学习条件的恶劣,很多学生的成绩相对那些父母长期陪在身边的学生要差一些,不爱说话,也更容易自卑,这时候要求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主动与学生沟通,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心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在和他们的沟通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其实他们不是不爱说话,而是他们觉得自己很多方面都不好,觉得别的同学看不起自己,肯定不愿意和自己玩,怕被拒绝,老师肯定也不喜欢自己,再者老师又一直在强调上课不要说话,所以他们不但上课不说话,也不敢积极回答问题,就连下课期间也不说话了。

还有就是家庭条件的因素,很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

这时候教师鼓励性的话语,能使他们走出心理的阴影和障碍,也能趁机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也会对教师产生更强烈的喜爱和尊敬之情,这就达到了有效沟通的目的。

四、学会公平对待学生沟通它不仅存在教师和学生的谈话中,还存在于教师日常的行为方式中。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意保持中立,特别强调的是要对每位学生的态度应该都是公平一致的,不能偏爱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漠不关心。

每位教师拥有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但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强加于学生。

[5]对于学生的观点也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去接受,不能因为学生的想法与教师不同,就对学生产生偏见或者在处理班级事务时,主观地认为平时在自己眼中“不好”的学生就永远不好,这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而且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智力、性格、情趣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让学生有机会去表达自己、解释自己,尽量少地进行横向对比,多做纵向比较,在课堂上多给学习困难的学生表现的机会,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和培养其成功的愉快感,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是正义的化身,每位学生都希望老师公正、平等地对待自己,他们讨厌偏向,讨厌优待,即便自己患有疾病,也希望老师平等对待自己。

例如,我在顶岗实习期间,有这样一位同学,他的听力不是很好,很多,任何课余活动,他都不参加,课堂上老师提问的时候,即使他不会也马上让他坐下,他没有完成作业,也不批评他。

我教他班生物,我知道他特殊,所以对他格外用心,像这样的人一定自卑,他一定渴望得到平等,因此,我像对待其他人一样对待他,没有丝毫的优待。

倘若他出现错误,像批评其他人一样批评他,他曾经在日记中写道:“老师,你像对待其他同学一样对待我,我很高兴,我觉得自己与他人一样高。

”短短的几句话,道出了一位有残疾的学生希望得到平等对待。

所以,教师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用真心平等对待学生。

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了有效的沟通,相信存在于教学活动当中的很多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有效沟通在教育教学的活动当中定然能起到促进其良性循环的作用,在教师与学生进行无心灵隔阂的沟通过程中,师生之间彼此双方都会将收获快乐。

当教师能够很顺利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也乐于向教师述说他们的心事或真实想法时,教育之舟就能更加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教学的总体效果也必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当“理解万岁”在师生之间成为一个响亮的口号时,我相信教师与学生沟通将不再是难题,教学学习将会是学生的梦想乐园!通过以上的方法,相信学师生之间的沟通将不会成为难题,学校也将会和学生一样的开心,愉快的进入教学工作中。

参考文献:[1]韩天东.不妨换种方式与孩子沟通[J].中国家庭教育,2013(3).[2]易敏.浅谈师生沟通的重要性[J].新课程(小学版),2009(4).[3]张亚飞.高中班级管理的实践探究--我眼中的班主任工作[D].南京师范大学,2010.[4]孔建云.有效师生沟通的原则与技巧[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1).[5]傅丽萍,郝峰.论高校师生有效沟通的方法和途径[J].科技创业月刊,2011(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