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色彩构成》教案分析

《色彩构成》教案分析

《色彩构成》教案教师:郑宇明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本课程通过逻辑的教学向学生全面讲授色彩和色彩构成的科学规律以及色彩美学方面的知识,通过系统的作业练习使学生对色彩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对色彩的感受和喜好有科学的认知,在实践中创造性的应用色彩。

能力目标:使学生正确认识与理解色彩和色彩构成基本知识,理解色彩的范畴、色彩属性、色立体以及色立体在设计中的应用。

把握色彩混合的一般规律以及在设计和生活中的应用。

提高自己对色彩对比的进一步理解,了解配色的目的、方法、原则以及在设计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自己应用色彩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使学生了解色彩的表情与色彩的象征的一般规律,把握色彩对比的一般规律以及在设计和生活中应用。

通过配色训练,提高自己对色彩对比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色彩的能力。

教学过程:(具体步骤)逐步完成色彩构成中色块的对比练习,以及画面的整体视觉效果的配色训练。

1、对色彩的理解与认知;2、具有一定的运用色彩设计的能力;考核和成绩评定考核形式为课堂问答和色彩构成作品的设计。

考核成绩百分制,其中分为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学期总成绩,主要是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画面效果的质量、色彩表达能力及表现综合评分。

教学内容:一、导入认识色彩《色彩构成设计》P1每天清晨,一睁开惺忪的双眼,色彩就会扑进你的眼帘。

温馨的床上用品、优雅的室内环境,别具风格的墙壁装饰、得体的服饰、自然景观中的蓝天白云、红花绿叶等,使我们的世界五彩斑斓,到处充满生机。

我们之所以能够感觉到这些物体的存在,是因为可以看到它们的形,而不同的形又是由不同的色伴随着同时出现的。

试想,如果我们周围都统一在一种色彩里,那还有什么视觉可言?就像在白纸上用百颜色画东西,是什么也看不出来的。

因此,有色才能看到形的道理是十分清楚的。

初升的太阳给大地带来了光明,一切都显得那么美丽、透彻。

当夜晚来临,世界一片漆黑,此时的万物将失去它原有的魅力,因为我们什么都看不着,即使对象原来的色彩非常艳丽。

可见,要知道颜色,首先要有光,即色彩是光的赐予。

但光并等于色,它只是能引起色彩感觉的客体。

另外,对一个没有视觉的人来说,也根本谈不上什么色彩感。

由此可以下个定义:所谓色彩感是光刺激眼睛所产生的视觉感。

也可以说是人的视觉对光的反应的产物。

这种光包括自然光和人造光。

当然,被感知的物象必须客观存在。

光与色的关系属于物理学范畴,颜料、涂料、染料的性能属于化学范畴,光与色对眼睛和脑的各种效应则属于生理学范畴。

然而,色彩对我们影响最大的还是属于心理学范畴。

比如,红色与蓝色所给予的心理刺激是截然不同的:红色使人兴奋、温暖,蓝色使人沉静、寒冷。

同时,设计人员的嗜好、环境、年龄、性别、职业等,都包含着复杂的心理因素。

艺术家和美学家则更注重色彩的表现,力图从美学的角度去研究一定的配色法则,找到达到目的的美好色彩。

认识色彩:色彩是光赋予的能唤起我们色感的关键在于光。

光是产生色的原因,色是光被感觉的结果。

从太阳或电灯等光源发出的光也能直接进入我们的眼睛,但进入更多的是光遇到物体后变成的反射光或投射光。

例如:霓虹灯的色是直接光源的色,一般物体或颜料的色属于反射光的色,彩色玻璃的色则是投射光的色。

当这样的光刺激眼球内侧的视网膜时,视神经会将这种刺激传至大脑的视觉中枢,从而产生色的感觉。

一旦这种感觉联系到了物体,我们就能辨清色彩了。

比如梨是黄的、树是绿的,好像是它们本身固有的色彩一样。

由此可见,色彩的产生(被感觉)需经过如下的过程:光源(直光) —物(反射光、透射光)—眼(视神经)—脑(视觉中枢)—产生色感反应(知觉)可见光光谱及色彩的产生有彩色与无彩色光谱《色彩构成设计》P2有彩色与无彩色《色彩构成设计》P3142色彩的三要素明度:指色的明暗程度,也称亮度、深浅。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明度是全部色彩都具有的属性,明度关系是搭配色彩的基础。

明度最适于表现物体的立体腾与空间感。

白颜料属于反射率相当高的物体,在其它颜料中混入白色,可以提高混合色的反射率,也就是说提高了混合色的明度.混入白色越多,明度提高的越高。

相反,黑颜料属于反射率极低的物体,在其它颜料中混入黑色越多,明度降低越多。

日光三棱镜红橙 黄绿 蓝紫红橙光黄绿光 蓝紫光宇宙射线射线光线紫外线红外线雷达无线电波交流电r x 射线可见光380mm 紫580mm 黄780mm 红黑—自之间可形成许多明度阶梯,人的最大明度层次判别能力可达200个台阶左右。

普通实用的明度标准大都定在9级左右,如孟塞尔把明度定为黑白在内为11级,黑白之间为九组不同程度的灰。

而有彩色的明度是根据相对应的灰的明度等级标准而定的.黑、白、灰之间可构成明度序列。

任何一个有彩色加白或加黑都可构成该色以明度为主的序列,红、橙、黄、绿、蓝、紫各纯色按明度关系排列起来可构成色相的明度秩序。

⏹色相:指色彩不同的相貌。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

是根据该色光披长划分的,只要色彩的波长相同,色相就相同,波长不同才产生色相的差别。

红、橙、黄、绿、蓝、紫等每个宇都代表一类具体的色相,它们之间的差别就属于色相差别。

如果红色加白色混出明度、纯度不同的几个粉红色:把红色加黑混出几个明度、纯度不同的暗红色。

把红色加灰色混出几个纯度不同的灰红色。

它们之间的差别就不是色相的差别,只能是同一色相,即红色相。

色相的种类很多,可以识别的色相可达160个左右。

如孟塞尔的100色的色相环。

色相可构成高纯度、中纯度、低纯度、高明度、低明度、中明度的全色相环,及1/3、1/2、3/4色相环等以色相为主的序列。

这些都是美感很高的色相秩序。

⏹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

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

可见光辐射,有波长相当单一的,有波长相当混杂的,也有处在两者之间的,黑、白、灰等无彩色就是波长最为混杂,纯度、色相感消失造成的。

光谱中红、橙、黄、绿、蓝、紫等色光都是最纯的高纯度的色光。

颜料中的红色是纯度最高的色相。

橙,黄,紫等色在颜料中是纯度高的色相,蓝绿色在颜料中是纯度最低的色相。

眼睛在正常光线下对红色光波膊觉敏锐,因此红色的纯度显得特别高。

对绿色光波感觉相对迟钝,因此绿色相的纯度就显得低。

任何一个色彩加白、加黑、加灰都会降低它的纯度。

混入的黑、白、灰.补色越多纯度降低的也越多。

纯度只能是一定色相感的纯度,凡是有纯度的色彩必然有相应的色相感.因此有纯度的色彩都称为有彩色。

色彩的三要素明度渐变色相渐变明度色相纯度纯度渐变色立体色彩按照三属性的关系,有秩序有系统地排列与组合,就可构成具有三维立体的色彩体系,简称色立体。

现代常用的色立体⏹ 孟塞尔色立体 ⏹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 日本色彩研究所的色立体孟塞尔(Alhert H_Munsell)是美国色彩学家、美术教育家。

他创立的孟塞尔颜色系,用三维空间的近似球状的模型,把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这3种视觉特征全部表示出来,如图。

《色彩构成设计》P5色相纯度(纯色)奥斯特瓦尔德(Ostwald )体系:奥斯华德色相以8色相为基础,每一色相再分3色,共24色相,明度阶段由白到黑,并以无彩色阶段为一边,纯色在另一顶点,每边长依黑白量渐变化排成8色,形成等色相的正三角形。

由于奥斯华德表色系的秩序严密,是配色时极方便的表色系统。

《色彩构成设计》P6PCCS(Practical C0lor Cp 一0rdinate-Svstem)简称日本色研配色体系。

该体系的色相环由24个色相组合,每一色前标有一个数字,如:1紫味红/2红/3黄昧红/4红味橙/5橙等。

为了保持色相环上的色相差均匀,经过直径两端的色相并非绝对补色。

《色彩构成设计》P7明度、色相、纯度三要素的关系任何色彩(色相)在纯度最高时都有特定的明度,假如明度变了纯度就会下降。

高纯度的色相加白或加黑,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同时也提高或降低了该色相的明度。

高纯度的色相加与之不同明度的灰色,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同时使明度向该灰色的明度靠拢。

高纯度的色相如果与同明度的灰色混合,可构成同色相同明度不同纯度的序列。

奥斯特瓦德色相环pccs 色相环奥斯特瓦德色立体pccs 色立体色彩对比色彩对比指两个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明确的差别时,它们的相互关系就称为色彩的对比关系,即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可分为: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明度对比概念:明度对比就是因为明度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明度对比。

无彩色系统,在明度对比中,黑、白是两极,效果最强烈,中间有一系列由浅到深的“灰”而构成连续的色阶,其明暗差异哪怕是极微小的,都具有能动性和表现意义,如素描、铜版画、水墨画等就是利用黑、白、灰一系列色阶层次来造型的。

在彩色系统内,不同色相的纯色,在同等亮度下,以光亮的数据为根据,可作出如下的明度排列(白)、黄、青、绿、紫、红、蓝、(黑)。

从上述排列中,可看到纯黄色明度高,而纯紫色则明度低。

明度对比因此,我们组织一个亮或暗的画面时应认识到采用亮色或暗色作基调的准则,而且还应该认识到明度对比效果,不只在黑、白、灰的色阶中可以产生,在彩色系统内的纯度对比中亦同样存在。

明度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明度对比就是因为明度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在色彩构成中占有重要位置,色彩的层次、立体感、空间关系主要靠色彩的明度对比来实现。

以低明度色彩(低明度色彩在画面面积上占绝对优势,即面积在70%左右时)为主构成低明度基调。

低明度基调给人的感觉沉重、浑厚、强硬、刚毅、神秘。

也可构成黑暗、阴险、哀伤等色调。

以中明度色彩(中明度色彩在画面面积上占绝对优势,即面积在70%左右时)为主构成中明度基调。

中明度基调给人以朴素、稳静、老成、庄重、刻苦、平凡的感觉。

如运用不好也可造成呆板、贫穷、无聊的感觉。

以高明度色彩(高明度色彩在画面面积上占绝对优势,即面积在70%左右时)为主构成高明度基调。

高明度基调给人联想到的是晴空、清晨、朝霞、昙花、溪流、女人用的化妆品等。

这种明亮的色调给人的感觉是轻快、柔软、明朗、娇媚、纯洁。

如应用不当会使人感觉疲劳、冷淡、柔弱、病态。

明度对比强时,给人的感觉光感强,体感强,形象的清晰程度高,锐利,明白。

明度对比弱时,给人的感觉光感弱,体感弱,不明朗,模糊,含混,平面感强,形象不易看清楚。

明度对比太强时,如最长调有生硬、空洞、简单化的感觉。

在色彩的应用上,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明度对比的恰如其分,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明度对比构成色相对比⏹最极端的色相对比是纯净的、明亮的红黄蓝三原色组它的效果是强烈的,清晰并具有原始性的特点。

⏹以中间色橙、紫、绿色为相对比,明晰度则相对地降弱了。

⏹复色的色相对比,明晰度就更弱了。

⏹当某一色块,用黑或白线隔离,这色块的色相便孤立地显现其本质个性特点,这就是说,黑或白是可以起抑制色相对比作用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