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文库精品】高中化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章末系统总结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

最新【文库精品】高中化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章末系统总结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章末系统总结
一、重点知识梳理
二、实验专项探究——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
1.分离与提纯的区别。

分离是把混合物中的各物质逐一分开,得到各种纯净物,分开后的物质应该尽量减少损失,各组分要尽量纯净。

提纯是将物质中的杂质除掉而得到纯净物质,除掉的杂质可以不进行恢复。

2.分离提纯的原则。

(1)不增:不增加新的杂质。

(2)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

(3)易分离:被提纯物质与杂质易分离。

(4)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转变成其他物质后,易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3.分离提纯的几种思路。

(1)杂转纯:如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将混合物加热使NaHCO3全部转化为Na2CO3。

(2)杂变沉:如除去NaCl溶液中的BaCl2,先加过量Na2CO3使BaCl2转化为BaCO3沉淀,过滤后再在滤液中加盐酸。

(3)杂转气:如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加盐酸使Na2CO3转化为CO2。

(4)萃取分:如用CCl4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4.有机物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

(1)物理方法。

在分离和提纯物质时,应依据被提纯物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除杂试剂需过量。

(2)过量试剂需除尽。

(3)除去多种杂质时要考虑加入试剂的顺序。

(4)选择最佳的除杂路径。

即时训练
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

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在A中加入4.4 g异戊醇、6.0 g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

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 min。

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MgSO4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 ℃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 g。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

(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_______(填标号)。

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MgSO4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7)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_(填标号)。

a.30% b.40%
c.60% d.90%
(8)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30 ℃便开始收集馏分,会使实验得出的产率偏_____(填“高”或“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解析:(2)反应后A中液体是乙酸异戊酯、乙酸、硫酸、异戊醇、水的混合物,第一次水洗的目的是除去大部分乙酸、硫酸,用饱和NaHCO3溶液洗涤的目的是除去残留的少量CH3COOH、H2SO4,第二次水洗的目的是除去残留的少量NaHCO3。

(3)静置分层后,乙酸异戊酯在上层,应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后,再从上口倒出乙酸异戊酯。

(4)加入过量乙酸,可提高异戊醇(价格较高)的转化率。

(5)加入无水MgSO4,可除去乙酸异戊酯中残留的少量水(MgSO4+7H2O===MgSO4·7H2O)。

(6)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通常球形冷凝管用于反应装置中冷凝反应物蒸气,直形冷凝管用于蒸馏装置中冷凝馏分,故选择
b装置。

(7)乙酸过量,应用异戊醇的量计算乙酸异戊酯的理论产量。

n(异戊醇)=4.4 g
88 g·mol-1=0.05 mol,故乙酸异戊酯的理论产量为0.05 mol×130 g·mol-1=6.5 g,本实验的产率
为3.9 g 6.5 g ×100%=60%。

(8)若从130 ℃便开始收集馏分,则产品中会混入异戊醇,导致实验产率偏高。

答案:(1)球形冷凝管 (2)洗掉大部分硫酸和醋酸 洗掉碳酸氢钠 (3)d (4)提高醇的转化率 (5)干燥 (6)b (7)c (8)高 会收集少量未反应的异戊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