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论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浅论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浅论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处于一个大的转型期,当前正处在改革攻坚期和发展关键期,同时一些问题凸显和矛盾多发,一些社会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舆论关注,在这个变化和发展的交织过程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媒体的现代化,尤其是互联网的日益大众化,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成为一些社会事件的发起者、推动者和引导者,也成为某些人有意识炒作甚至掌控的平台。

在这个“人人都是记者”“信息爆炸”的时代,急迫考验着政府及各级领导干部的舆论引导、危机应对和公共管理能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闻舆论的重要作用,善于通过新闻宣传推动实际工作,热情支持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果。

”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国际国内舆论格局下,如何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课题。

科学应对媒体、正确引导舆论,事关党委政府形象,事关社会稳定。

舆情应对能力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舆情应对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其执政能力的高低。

如何提高舆情应对能力,是摆在广大基层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但是,在一些地区,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存在着不懂网络、不会上网、不会看论坛甚至不会打字的情况。

办公室的电脑成了摆设,有的基层干部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来看待网络,对网上的涉市或涉县舆情毫不关心。

如此无视和轻视网络,等于放弃了了解社情民意的捷径、正面引导舆论的平台。

一遇突发事件,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网络及时发布真实信息,导致谣言占领网络阵地,进而误导民众,甚至造成较大程度的社会危害。

一、网络媒体和网络舆论的特点1、信息发布的直接性。

互联网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它给了所有人发表意见和参议政事的一个重要渠道,每个人都能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每个人都有选择网络信息的自由,网民通过微博、论坛等渠道可以立即发表意见。

另外互联网还具有匿名的特点,多数网民会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或者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情绪,因此网络舆情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矛盾,比较真实地体现了不同群体的价值观念和情绪心态。

2、网络舆论形成和传播的突发性。

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

当一个事件发生时,网民可以立即在网络中进行意见表达,甚至有些网民在现场可以有一些图片录音,这更大大增加了对一些人的吸引了,网民个体意见可以迅速地汇聚起来形成公共意见。

在网络上各种渠道的意见可以迅速地进行互动,从而迅速形成强大意见声势。

3、网络信息和舆论内容的丰富性。

每个网民所关注的事件和现象不可能完全相同,这就导致了网络舆情的内容十分丰富,任何人都可以发起主题进行讨论。

网民分布于社会各阶层和各个领域;因此主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民可以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预先写好言论,随时在网上发布,发表后的言论可以被任意评论和转载。

由于网络的年龄、知识、行业、经历不同,网络舆情的内容往往包罗万象,既有积极健康的言论和情绪表达,也有庸俗化和灰色的言论及情绪表达,各种文化类型、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准则、道德规范都可以找到踪迹。

4、网络舆论的互动性。

在互联网上,网民普遍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

在对某一问题或事件发表意见、进行评论的过程中,常常有许多网民参与讨论,网民之间经常形成互动场面,赞成方的观点和反对方的观点同时出现,相互探讨、争论,相互交汇、碰撞,甚至出现意见交锋。

这种网民之间的互动性实时交流,使各种观点和意见能够快速地表达出来,讨论更广泛更深入。

5,网民的水平和素质的参差不齐使得网络舆论望望出现偏差。

网民个体所受到的现实压力会直接影响到其在网上的意见表达。

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一些网上发言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化和情绪化,甚至有些人把互联网作为发泄情绪的场所。

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等,都会利用网络得以宣泄,因此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

二、基层领导干部在面对网络媒体时存在的主要误区网络“恐惧症”与“麻木症”并存针对一些地方出现政府相关部门前后说法不一、官方消息频频“翻案”等网络公共事件,复旦大学舆情研究中心主任朱春阳认为,这暴露了“网络恐惧症”给政府公信力带来的巨大损害。

当今的网络时代,信息的传输和发布已经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想要只手遮天,用堵、封、瞒、蒙的手段掩盖真相,往往会适得其反,让政府部门为个别问题付出了整体公信力的代价。

有研究网络舆情的学者指出:“与网络‘过敏’相对的是,一些部门和官员对网络完全‘脱敏’,对网络舆情麻木迟钝。

”,无处不在的网络实际已打破了传统的舆论态势,一些意想不到的部门也可能一夜之间成为全国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

缺少积极应对意识与经验让它们往往“被动挨打,步步被骂”。

一些干部的网络意识和操作存在严重不足自从微博从网络上出现以来,数量急速增加,目前用户达3亿多,已成为互联网最热门的新领域,但不少官员对微博要么完全不懂,要么一知半解。

”一些基层干部完全落后于网络时代,对网络知识往往是一脸茫然。

尽管这些年基层干部的网络知识、参与能力以及对新兴媒体传播规律的认识有明显提高,但总体上与广大网民尤其是网络意见领袖相比,基层干部大多处在初级甚至没有水平,弥补网络运用能力的不足需要干部与“网”俱进。

BBS、新闻跟帖、博客、QQ群、3G、微博等被网民广泛运用,网络已进入Web2.0时代并逐渐开启Web3.0时代,但一些基层干部仅仅掌握了门户网站的新闻浏览和发布技巧,对于时时更新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不能及时了解更不用说运用了。

在信息化时代,形成了由网络与手机等新媒体构成的新兴舆论场。

当前很多基层干部习惯了相对封闭单向传输的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在人力信息直观性等各方面都不能与现在的新兴媒体相比,因此舆论监督在时间和范围上相对有限往往让一些基层干部感觉媒体第一不会来,第二好对付的心理。

不少基层干部依然用对待传统媒体的心态和方式来对待具有高度开放、互动、参与的新兴舆论场,必然会在新媒体舆论上败下阵来。

观念和机制上的障碍也使基层干部在面对网络舆情时‘眼高手低’,平时宣称重视网络舆情,谈起来也头头是道,但一旦涉及自身,往往手足无措、反应过度、处置失当。

随意应对,一甩了之一个地方性负面新闻在网上能“坏事传千里”,往往连最先刊发的人也无法预见、无法控制。

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却常常忽视对网络舆情的监控,而网络舆论的酝酿及形成非常迅速,由于外界刺激信息的出现或者突发事件的发生,网络上便会迅速形成舆论热点;如果网络舆论持续高涨,而网络舆论得不到缓解或舆论对象处理不当,就会使舆论出现“一边倒”而形成“一致性”的负面舆论,最终由一个普通的网络舆论演变成一场网络舆论危机;而当进入危机大爆发阶段时,网络舆论由隐性的舆论压力转变成为真实生活中行为抗争的显性行为,甚至造成危机事件,威胁社会稳定,引起社会震荡,阻碍社会发展。

三、基层领导干部应对网络媒体和舆论的几点建议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平时做足功课,关键时刻才能做到沉着镇静。

网络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基层领导干部要学会在平时的工作中善待、善用和善管网络媒体。

1、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网络媒体提高认识是基础。

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当前舆情应对工作的复杂性。

目前,人们的舆情表达不仅仅通过新闻媒体和信访等传统渠道,更多的借助网络。

互联网已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主渠道。

由于它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使得人们舆情表达更直接、涉及的内容更广泛,传播速度更快捷。

当前,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强势的大众传媒文化,大量直接的、真实的民意民声反映在互联网上。

作为基层领导干部不仅要掌握网络媒体传播规律,而且要抢占网络媒体话语制高点。

要重视网络媒体就要求他们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切实掌握好网络发展的基本态势,掌握使用网络的基本技巧和与网民沟通的基本方法,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最快、最广、最强的交流平台,了解民意、汇集民智,推动工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强化工作监督,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实现办公现代化、民主化。

这不仅是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新时期的新型领导干部的需要,也是执政为民的需要。

2、要把握好网络舆论正确导向,加强网络媒体舆情研判加强主流网站建设,使其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技术、内容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

网络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传播速度快,即使芝麻绿豆大的一点小事,只要具备了吸引眼球的因素,也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遍每一个角落。

但网络传播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准确性不高,各类虚假信息通过博客、跟贴等不断考验人们的判断力,这些网络新闻和信息的正式性和可信度总体较低,会误导公众、混淆视听,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需要建立更多更好的主流网站,在技术方面,主流网站应加强网络技术开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互联网业务是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之上的产物,技术的发展不断带动新业务、新领域的出现。

加强网络技术开发研究,是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运作水平的基础。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主流网站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主流网站尽快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技术应用水平。

要加快健全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科研机构为主体、市场需求为牵引,以应用促研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攻关体系,保证网络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互联网自身的发展相适应。

主流网站应当时刻跟踪新技术、新业务,组织技术力量制定技术发展路线图和中长期技术规划,做到始终处于技术发展最前沿。

在内容方面,主流网站应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三贴近”,尊重网民、服务网民,实事求是、公开透明,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舆论也逐渐走向意识形态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主流网站要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需要做好几项工作:一是把握时点,反应快捷。

面对重大事件特别是突发性事件以及涉及民生的热点问题,主流网站应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抢占先机,力争把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处理问题的态度、解决问题的举措最早、最快、最准地告诉广大网民,压缩负面消息的传播时空,把公众情绪引导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

二是实事求是,敢讲真话。

掌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敢讲真话是前提。

主流网站应勇于面对社会热点和难点,开诚布公地用真实的信息、真诚的态度给群众释疑解惑,消除误解和隔阂,理顺情绪,化解矛盾。

三是超前策划,主动引领。

目前,我国有的主流新闻网站在重大事件的超前关注和整体策划上还落后于传统媒体和商业网站。

在一些重大社会热点问题面前,事后宣传的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只能让主流新闻网站陷于被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