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分类法和排列图法
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分类法和排列图法
件数
50 25 13 6 2 4 100
%
50 25 13 6 2 4 100
累计 % 50 75 88 94 96 100
2、排列图法:
(1)概念:排列图又称主次因素排列 图或帕累托图,是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 主要问题,确定质量攻关项目的图。
•(2)排列图的组成: ① 两根纵坐标:
左:表示频数(金额、不合格品件数、工时等)。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是: 全员性 全面性 预防性 服务性 科学性
质量检验是借助于某种手段或方法来测 定产品质量,然后把测定的结果同既定 的产品质量标准作比较,从而对产品作 出合格或不合格的判断。
11.1产品质量管理(二)
分类法 排列图法
分类法
(1)概念: 又称分层法或分组法,是一种把收集记 录的原始质量数据按照不同的目的加以 分类整理,以便分析质量问题及其影响 因素的方法。 (2)分类的目的: 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对症下药,解决问 题。
分类影响因素 A类因素 B类因素 c类因素
问题重要程度 主要问题(2-3) 次要问题 一般问题
提问:这批衬衫的主要质量问题是什么?
答案:
这批衬衫的主要质量问题是上领左右不 对称两项。
六、小结和课后作业:
本堂课介绍了分类法和排列图法的概念、 图的组成、作图原则和实例,重点是学 会根据资料用分类法和排列图法分析出 主要质量问题。 课后作业:用排列图法完成上述课堂练 习。
(5)课堂练习:
资料:某班组建立QC小组,针对本班组 废品调查统计如下:机座报废50件,轴 报废6件,压圈报废13件,挡风圈报废2 件,端盖报废25件,其它4件。要求应用 分类法分析QC小组应抓的主要问题是什 么?
练习题答案:
质量缺陷名 序号 称 1 机座报废 2 端盖报废 3 压圈报废 4 轴报废 5 挡风圈报废 6 其它 7 合计
(4)实例二:资料同前例,应用排列图法
分析。 频 上领左 数 右不对
60
称 领面织 疵 下摆窄 宽 钉袋过 针 商标钉 歪 卜领接 线双轨 其它
频 率
100%
90% 83.3%
95%
96.7%
48
75%
80%
36
25 41.7%
60%
24
20
40%
12 0
5
4
3
1
2
20% 0
分析:
累计频率 0—80% 80%--90% 90%--100%
右:表示频率,即累计百分数。
(2)组成:
②一根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或项
目)。
③几个长方形:高度表示影响产品质量的大小程度,
从 左到右,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④一条曲线(或折线):帕累托曲线,表示
各影响因素大小的累计百分数。
(3)作图依据:
①全厂的质量问题或废品损失; ②某个车间的质量问题; ③从几个不同方面来分类 画出几个不同 的排列图。
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 ------分类法和排列图法
复习提问:
1、产品质量的含义 2、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 3、质量检验的概念
产品质量是产品的使用价值, 是产品适合一定的用途,满 足消费使用需要所具备的特 性。包括产品的规格系列、 功能、原材料性能、化学物 理成份造型、结构、工艺、 制作、以及色彩配合等。
注意:
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各原因之间是否 存在着相互影响,有无内在联系,严防 不同分层方法的结论混为一谈。
四、实例(1):
某服装厂生产一批男衬衫,经检验发 现有下列几种不合格品:上领左右不 对称25件、下摆窄宽5件、钉袋过钉 4件、领面织疵20件、卜领接线双 轨1件、商标钉歪3件、其它2件。试 用分类法找到主要问题。
解题:
序号 质量缺陷名称 1 2 3 4 5 6 7 8 上领左右不对 称 领面织疵 下摆窄宽 钉袋过针 商标钉歪 卜领接线双轨 其它 合计 件数 % 25 20 5 4 3 1 2 60 累计 % 41.7 41.7 33.3 8.3 6.7 5 1.7 3.3 100 75 83.3 90 95 96.7 100
说明(1):
1、某种质量问题的产品数从多到少为 序排列,累计百分率在80%以内项目为 主要质量问题。 提问:这批衬衫的主要质量问题是什么? 学生回答。 答案:这批衬衫的主要质量问题是上领 左右不对称和领面织疵。
说明(2)
2、主要质量问题一般为2-3项。如果项 目太多,解决的时候就无处下手。 3、如果在实际分析中,累计百分率在 80%以内的项目超过2-3项,则说明分类 标准不恰当,需重新选择分类标准进行 分类分析。
分类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分类的原则:
<1>机器设备方面:设备类别、精密程度、役龄长短 <2>操作方面:不同的操作条件、工艺要求、生产速度快 慢和工作地环境 <3>操作者方面:不同操作者年龄、性别、技术水平、工 作班次 <4>操作方法方面:不同流水线方式、机器种类 <5>材料方面:产地、制造厂矿、成份规格、批料时间、 投料批量 <6>工作时间方面:不同日期、班次 <7>检测方面:测量者、检测仪器、取样方法和取样条件 <8>其他方面:地区、气候、使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