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ppt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ppt
二十八宿与四象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 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 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 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 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 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 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
【老人星】为全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极星座最 亮的星。民间把它称作寿星。北方的人若能见到它,便是 吉祥太平的事。杜甫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牵牛织女】“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 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 牵牛星相对。《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唐代诗人曹唐《织女怀牵牛》:“北斗佳人双泪流,眼 穿肠断为牵牛。”
【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 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 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 见。如曹植“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甫诗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 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 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 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文曲星】星宿名之一。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 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 下凡。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 文曲星。”
【天罡gang】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认为北斗丛 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小说《水浒》 受这种迷信说法的影响,将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大小起义头 领附会成天罡星、地煞星降生。
【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 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 就不好。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 已碰头。”
【天狼星】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苏轼《江城子》词: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 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屈原《九歌》中也 有“举长矢兮射天狼”,长矢即弧矢星。
二十八宿与四象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 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 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 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 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 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古人又把日月同五星合起来,称为日月五星,谓之七 政。亦称为七曜。
五行及五行生克说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古人认为,五 行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五大基本要素。《国语》有云:“故 先王以土、金、木、水、火相杂,以成百物。”
五行的基本规律是相生与相克。所谓“相生”,是金 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每一生都有 “生我”和“我生”的相向关联。所谓“相克”,是金克 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每一克均有“我 克”和“克我”的相向关联。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 相成,运行不息。
二十八宿与四象
这四方神在古代曾被利用于军队列阵,战国时代便有 “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道教兴起之后, 青龙、朱雀、白虎、玄武成为道教的守护神。
占星术和分野
根据天象来预卜人间事务的一种方术,又称占星学或 星占学、星占术,起源于人类原始社会中文化发展的早期 阶段。
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八至五世纪)占星术盛行,占星家 们创“上天变异,州国受殃”说法,以天空中出现的星象 变化来占卜各个地方人世间的吉、凶、祸、福。为此目的, 将地上的州、国与星空的区域互相匹配对应,称为分野。
古代历法
我国历法渊源甚远。《尚书·尧典》有“乃命羲 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历” 是推算,“象”是观察。意思是说,帝尧命令羲和恭谨 遵循上天旨意,依日月星辰之运行制定历法,作为时 人从事生产活动的根据。
“三九”与“三伏”
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一直到九九,共81天 。冬至后第—个九天至第二十七天为“三九”,是一年中 最冷的日子。有民谣:“一九二九难出手,三九四九冰 上走,五九六年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八 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 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如《唐雎不辱 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 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如 《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汉 代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 日,太子畏之。”燕太子丹厚养荆轲,让其刺秦王,行前 已有天象显现,太子丹却畏其不去。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 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 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 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屈原 《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古 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玉衡是北斗 星中的第五星。《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形容像 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弯曲曲。
天 中
国
文 古
代
历 文
化 常
法 识
之
MING LAN
古代天文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社会的国家之一, 农业生产要求有准确的农事季节,所以古人观测天 象非常精勤。《尚书·尧典》说“乃命羲和,钦若 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说明在传说中 的帝尧(约公元前二十四世纪)的时候已经有了专 职的天文官,从事观象授时。
五曜与七曜
《史记·天官书》中记载道,“天有五星,地有五行。” 古人把实际观测到的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天王 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则是在近代望远镜和建立开普勒定 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以后发现的)合起来称作五纬。纬 为织物的横线。这五颗行星在天空上,象纬线一样由东向 西穿梭行进,故称作五纬。亦称作五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