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力学地基基础--李

土力学地基基础--李

土 力 学 地 基 基 础题型:一、名词解释(5、6个)二、问答题(3、4个)三、计算题(3、4个)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1、稠度:粘性土在某一含水量时的软硬程度或粘滯程度(ppt )。

2、液限:粘性土呈液态与塑态之间的分界含水率称为液限L w 。

3、塑限:粘性土呈塑态与半固态之间的分界含水率称为塑限P w 。

4、缩限:粘性土呈半固态与固态之间的分界含水率呈为缩限s w 。

5、塑性指数:液限与塑限的差值,去掉百分数符号,称塑性指数P I 。

6、液性指数:天然含水率与塑限的差值和液限与塑限的差值之比L I 。

7、灵敏度:粘性土的原状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原土结构完全破坏的重塑土(保持含水率和密度不变)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比值,称为灵敏度t S 。

8、砂土:粒径d >2mm 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的50%,且d >0.075mm 的颗粒超过50%的土称为砂土。

9、粉土:塑性指数P I ≤10且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的50%的土称为粉土。

10、粘性土:土的塑性指数P I >10时,称为粘性土。

11、有效应力原理:饱和土体所承受的总应力σ为有效应力σ′与孔隙水压力 u 之和,即σ=σ′+u ,亦即该公式称为有效应力原理。

(可能以名词解释或简答题的形式出题)12、压缩模量:是指土体在侧限条件下的应力增量与应变增量之比(ppt )。

13、变形模量:14、压缩系数:表示在单位压力增量作用下土的空隙比的减小值。

15、压缩指数:压缩试验结果以孔隙比为纵坐标,以对数坐标为横坐标,绘制e-lgp 曲线,此曲线开始一段呈曲线,其后很长一段为直线段,即曲线的斜率相同,此斜率为压缩指数。

16、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力(或应力):建筑物荷载在地基中增加的压力称为附加压力。

17、分层总和法:先将地基土分为若干水平层,各土层厚度分别为 h1\h2\...,计算每层土的压缩量s1s2s3…,然后累计起来,即为总的地基沉降量。

18、正常固结土:指土层历史上经受的最大压力,等于现有覆盖土的自重压力。

19、超固结土:指该土层历史上曾经受过大于现有覆盖土重的前期固结压力。

20、欠固结土:指土层目前还没有达到完全固结,土层实际固结压力小于土层自重压力。

21、临塑荷载:地基的临塑荷载是指在外荷作用下,地基中刚开始产生塑性变形(即局部剪切破坏)时基础底面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荷载。

22、临界荷载:当地基中的塑性变形区最大深度为:中心荷载基础Zmax=4b ,偏心荷载基础Zmax=3b 与此相对应的基础底面压力,分别以P 41或P 31表示,称为临界荷载。

23、极限荷载:地基的临界荷载特指地基在外荷作用下产生的应力达到极限平衡时的荷载。

24、静止土压力:当挡土墙静止不动时,墙后土体由于墙的侧限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墙后土体作用在墙背上的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

25、主动土压力:当挡土墙在墙后土体的推力作用下,向前移动,墙后土体随之向前移动。

土体下方阻止移动的强度发挥作用,使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减小。

因土体主动堆墙,称之为主动土压力。

26、被动土压力:挡土墙在较大的外力作用下,向后移动推向填土,则填土受墙的挤压,使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增大。

,墙背上作用的土压力增至最大。

因土体被动地被墙推移,称之为被动土压力。

27、筏板基础: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做成连续整片基础。

28、箱形基础:由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底板、顶板、纵横外墙与内隔墙组成箱形整体。

29、摩擦桩: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由桩侧阻力承受即纯摩擦桩,桩端阻力可忽略不计。

30、端承摩擦桩: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桩端阻力占少量比例,“端承”为形容摩擦桩的,但不能忽略不计。

31、端承桩: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

较短的桩,桩端进入微风化或中等风化岩石时,为典型的端承桩,此时桩侧阻力忽略不计。

32、摩擦端承桩: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摩擦”是形容端承桩的,桩侧摩擦力占的比例较小,但并非忽略不计。

33、群桩效应:每根桩的桩顶轴向荷载,由桩端阻力与桩周摩擦力共同承受,但因桩的间距小,桩间摩擦力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在桩端产生应力叠加。

因此,群桩的承载力小于单桩承载力与桩数的乘积。

34、桩的负摩阻力:在固定稳定的土层中,桩受荷产生下的位移,因此桩周土产生向上的摩阻力,称为(正)摩阻力。

与此相反,当桩周土层的沉降超过桩的沉降时,则桩周土产生向下的摩阻力,称为负摩阻力。

35、机械压实法:第411页。

36、强夯法:它用巨锤、高落距,对地基施加强大的冲击能。

强制压实地基。

37、换填垫层法:先挖除基底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再分层换填强度大、压缩性小、性能稳定的材料,并压实至要求的密实度,作为地基的持力层。

38、预压固结法:分为堆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

39、挤密法:第431页。

40、振冲法:它是应用松砂加水振动后变密的原理,并填入碎石来加固松软地基的一种方法。

第二部分问答题1、在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中,规范法和分层总和法有何异同?2、如何通过直接剪切试验确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如何通过三轴压缩试验确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第153页、第156页】3、请阐释摩尔-库伦破坏理论。

【第149页】4、何谓地基极限荷载,分析影响极限荷载的因素特指地基在外荷作用下产生的应力达到极限平衡时的荷载。

影响因素:1、地基的破坏形式2、地基土的指标3、基础尺寸4、荷载作用方向5、荷载作用时间5、简述土坡稳定性分析圆弧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基本原理:根据土坡极限平衡稳定进行计算,自然界均质土坡失去稳定,滑动面常呈曲面,通常粘性土坡的滑动曲面接近圆弧,强近圆弧计算,称为圆弧法。

适用范围:各种复杂的条件,包括土坡坡度有多种变化,变坡处中间有不平的马道等各种不规则的边坡形状;土坡土质非均质的多层土,上层斜向分布;坡顶作用集中力或均布荷载;土坡内部作用渗透力等都可以计算成本,应用很广。

6、影响地基承载力的因素有哪些?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有哪些?1、地基土的成因与堆积年代,2、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3、地下水4、建筑物情况7、基础为何要有一定的埋深?首先为了防止基础日晒雨淋、人来车往等造成基础损伤。

通常埋深0.5米如何确定基础的埋深?应当综合考虑四方面的因素1、上部结构情况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3、当地冻结深度4、建筑场地的环境条件。

8、叙述浅基础设计内容及步骤。

【ppt】9、叙述桩基础设计内容及步骤。

【ppt】第三部分计算题1、取某原状土做实验,土样体积50cm3,湿土质量为95.15g,烘干后质量为75.05g,土粒比重为2.67。

又测得w L = 28.3%, w p = 16.7%。

(1)求土样的天然密度ρ、干密度ρd、孔隙度n。

(2)计算塑性指数I p,定出土样的名称。

2、取某原状土做实验,土样的干密度ρd=1.54g/cm3,含水率w=19.3%,土粒比重G s=2.71。

又测得w L= 34.6%,w p = 16.1%。

(1)求土样的天然密度ρ和孔隙比e。

(2)计算塑性指数I p,定出土样的名称。

【三相草图计算,从1、2题中出一个,参考第52页例题2.1】3、已知砂土地基中某点的最大主应力为σ 1 = 600kPa,最小主应力σ 3 = 100kPa,绘制该点应力状态的莫尔应力圆,试求:(1)最大剪应力τmax值和最大剪应力作用面与大主应力面的夹角;(2)计算作用在与小主应力面成夹角α= 30º的斜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3)若该点破坏时,剪切破坏面与最大主应力面的夹角是多少?4、设砂土地基中一点的大小主应力分别为600kPa和200kPa,其内摩擦角υ= 32°, c = 0, 此点是否已达到极限平衡状态?为什么?【从3、4题中出一个,参考第148页例题4.1】5、(例题 4.8)某办公楼采用条形基础,设计基础底宽b = 1.5m,基础埋深d = 1.4m,地基为粉土,天然重度γ=18.0kN/m3,粘聚力c = 10.0kPa,内摩擦角υ = 20º,安全系数取K = 3,试计算地基的极限荷载和地基承载力。

(注: φ=20º, Nγ=4, N c = 17.5, N q = 7)6、(例题5.3)已知某混凝土挡土墙墙高为H= 6.0m,墙背竖直,墙后填土面水平,填土重度γ=18.5kN/m3,内摩擦角υ= 20º,粘聚力c = 19 kPa。

计算作用在此挡土墙上的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并画出土压力分布图。

【5、6题可能都考,参考第180页例题4.8、第206页例题5.3,其中6题考试只考一种压力的求法。

】 7、(例题 7.2)已知某宾馆为框架结构, 正方形独立基础。

承受上部荷载N = 2800kN。

基础埋深为d = 3.0m,地基土分 3 层, 如下图所示。

(1)计算经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2)设计基础底面面积。

[附公式:f a = f ak +ηbγ(b-3) +ηdγm (d-0.5) ]8. (例题 8.1)我国南方某饭店为一幢高度超过 100m 的高层建筑。

经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 , 已知建筑地基土层分以下 8 层:表层为中密状态人工填土, 层厚1.0m;第②层为软塑粉质粘土, I L =0.85, 层厚2.0m;第③层为流塑粉质粘土, I L =1.10, 层厚2.5m;第④层为软塑粉质粘土, I L=0.80, 层厚2.5m;第⑤层为硬塑粉质粘土, I L =0.25, 层厚2.0m;第⑥层为粗砂, 中密状态, 层厚为3.8m;第⑦层为强风化岩石, 层厚为1.7m;第⑧层为泥质页岩, 微风化,层厚大于20m。

因地表 8m 左右地基软弱, 设计采用桩基础。

桩的规格为:外径 550mm, 内径 390mm, 钢筋凝土预制管桩。

桩长16m, 以第⑧层微风化泥质页岩为桩端持力层, 共计 314 根桩。

计算此桩基础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已知:1. 第2层到第7层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分别为q s2k=44kPa,q s3k=33kPa,q s4k=47kPa,q s5k=82kPa,q s6k=84kPa,q s7k=127kPa;2. 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 pk=12000kPa.【从7、8题中出一个,参考第311页例题7.2、第369页例题8.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