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教学案例(优秀7篇)小学生作文教学案例篇一一、利用语文阅读掌握习作方法我们应首先教他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写作方法从哪里来?立足教材,扎扎实实地组织阅读教学。
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有收获:课文写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是怎样写的?让学生在这三个方面有明确的认识,有了这三方面的认识,到他们自己写作文的时候,才知道“怎么写”。
换而言之我们的阅读教学不仅要教学生读懂“写什么”,更要读懂“怎么写”,将学习阅读与学习表达整合起来,向读学写才是指导小学生写作最根本、长效的方法。
因此,进入三年级以后,每次学习课文,我都要抓住课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做文章,精心设计,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精妙的表达方法。
不仅注重课堂小练笔,更注意把学课文与教习作,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恰当地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写作方法。
比如,三年级下册的《荷花》教学,我设计的读写结合训练点目标是:1、按花的不同姿态,不同特点去写;2、运用上恰当的修辞方法。
与文章结合点是:本课运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出荷花不同的特点运用适当的比喻句,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
仿写内容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一段话,表现自己喜欢的一种花。
这样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循序渐进的为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搭建活动平台积累写作素材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带着情境性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为更有引发作用。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
所以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三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习作内容是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课余生活太丰富了,到底写什么?该怎么写呢?第一次习作时我缩小习作范围,要求学生统一以“有趣的课间游戏”为题,写一写自己课间活动时最喜欢玩的游戏,帮助学生找到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
可是大多数学生在完成习作后并没有体现出“有趣”的活动过程。
于是在文体课上,我带着学生到操场上一起做“拔孔雀毛”的游戏。
让学生用心观察游戏的具体过程,观察同伴的动作语言神情,想象别人在着急、跺脚时在想什么。
这一下学生有话可说,知道该怎么写了。
作文评改后大家又搞了足球比赛、放风筝等一系列活动,每次活动后的习作都是那么精彩,孩子们不再为作文而发愁了。
要学生有话可写就要创设情境,积累习作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学生作文的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
三、创建“微博写作”拓展写作空间学生们接触的社会动态、课外活动、家庭生活……都是小学生写作的好素材,但如果强制他们按照条条框框规规矩矩的写作,就无法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写作兴趣与个性化需求。
在以微博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微时代,引导学生以短小精炼的微博式写作,表达真情实感无疑是个好方法,我把这种写作称为“微作文”。
每天学生用短小精炼的文字,将每天发生的最精彩的事或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记录下来,再利用每天下午交流时间组织大家一起分享。
记得有一次,我班的“千年老二”(考试永远倒数第二)在一次家长会后写了这样一篇“微作文”让我至今难忘,作文内容如下:今天下午又开家长会了,这是我最讨厌、最痛恨的事,每次开家长会妈妈总是低着头走进教室,别的家长都离开了妈妈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不停地谈—谈—谈—最后妈妈伤心的流着眼泪离开了。
今后,我再也不要妈妈低着头走进教室、再也不要妈妈伤心流泪了。
从今天起,我一定要争气,让妈妈也能昂着头来开家长会!在每一篇“微作文”里学生们是自由的、胆大的、轻松的、可爱的。
每一篇“微作文”里都记录着学生们的心声,透露出学生的渴望、弥漫着学生的纯真。
我们该和学生一起分享着这些,这是心与心的交流。
从那时起,我的家长会也变了,只有表扬、鼓励没有指责批评。
四、注重作文修改养成良好习惯1、学生作文虽不是作家的创作,也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
2、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
机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
3、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
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小学生作文教学案例篇二一、引言师:许多同学一听到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就开始想我要写什么呢?想好了以后就开始写作文了其实你们都漏了一个步骤——列提纲二、什么是提纲呢?作文提纲又叫作文计划?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计划吗?(延伸)列提纲呢就是制定作文计划。
“纲”原指网上的总绳;“提纲”,就是提住网上的总绳。
古人认为:只有整张渔网都连在总绳上,渔网才会有条理而不零乱;善于撒网的人,一定是提拉网的总绳,而不是一个一个地去拉开那数不清的网眼儿。
三、为什么要列提纲呢?小学生写作文,往往对想写的材料不作全面安排,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就如俗话所说,“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是哪里。
”小学生这种随想随写,随写随想的情况,就容易造成条理不清,层次混乱,或遗漏了某些主要内容,或者颠倒了材料的次序,或出现节外生枝的情况,或发生详略不当的毛病有的学生甚至有时还刹不了尾,或者写不下去,卡了“壳”。
作文前要有提纲,就像盖房屋先要有设计图一样,非常重要。
著名作家老舍曾经说过“尽管我们只要写二、三千字,也须先写个提纲,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了;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
”四、如何列提纲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1)题目。
要把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
(2)主要内容和中心。
要在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结构安排。
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五点:①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②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
要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出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标明“详”、“次详”、“略”的字样;重点段又打算分几层来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准备重点写的步骤、次序。
③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法,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
④设计好点题的时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
⑤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如何照应,也简单标注一下。
五、优秀的作文提纲例1、题目:难忘的一件事主要内容:我的脚扭伤,周丽照顾我。
中心思想:关心同学、急人所急。
结构安排:一、在练习跳绳时,我扭伤了脚。
(略)二、周丽同学热心照顾我。
(重点段)1.周丽把我扶到她的家。
(次详)2.周丽给我洗脚,喷“好得快”。
(详)3.我好了一些,周丽又小心地搀我回家。
(次详)三、我十分感动,至今记忆犹新。
(略点题)例2、题目:邻居家的小狗主要内容:小狗的生活习性和性格中心思想:表达我对小狗的喜爱一、写出你喜欢什么小动物,既可以用简洁的语言开门见山直接介绍,可以用对比的形式来写。
(略)二、写出这个小动物的外形特征。
(略)三、写一写这个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它爱吃什么、爱玩什么、怎么睡觉?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来描写,注意描写出小动物的动作、表情、并加上自己的想象。
(详)四、小动物的性格是什么样的?请你用一句话概括的说一说。
然后举出生活中的一两件小事详细地描写。
(详)五、写写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要做到和开头首尾照应。
(略)小学生作文教学案例篇三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依然存在教作文难和写作文难的问题。
如何突破这两大难?笔者认为应该从教师巧妙的指导入手,让学生乐写、爱写、能写、敢写。
一、巧设情境,让学生乐写孙梨曾说过:“没有真实激动的感情,就写不成好文章。
”作文是“言志”“缘情”之物,是展现生命历程、弘扬个性价值的精神旅程。
教师在习作指导时可以利用生活、实物、图画、音乐、语言、表演等途径,创设丰富、形象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激活丰富的写作素材,引发积极的情感共鸣,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1、引导回忆生活,激活生活表象,提取生活素材。
比如写《一次难忘的经历》,我先利用音像播放一段一对新人结婚的热闹场景,再让学生回顾自己参加婚礼的经历,把自己感受最深的热闹场面讲给同学听;接着让学生回忆自己其他一次难忘的经历,学生记忆的闸门打开了,有的加快送葬的场景,有的加快第一次拔牙的惊险等,情感真挚,渴望表达,真所谓“不吐不快”,“情动而辞发”。
2、亲历过程,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感受、体验、思考。
比如创设活动“钉纽扣比赛”、“吹泡泡”、“贴膏药游戏”等,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全身心投入,全程参与体验,这样写起作文来表达自然有独到之处。
二、巧取内容,让学生爱写三、学生在习作时最大的难题是“没东西可写”如何拓展学生的选材思路?我认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物。
在作文教学中不要被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计划所束缚,要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即情即写训练,让学生体会到“真实”的作文素材就在身边。
如,有一次在每周读报时间里,学生读《小学生周报》中的十集连载童话故事《渔夫和他的四个儿子》,当读第二集时,故事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悬念,学生对故事产生极大的兴趣,纷纷猜想后事如何。
我突发灵感,何不趁此机会让学生也写一写连续剧呢?于是每集故事听完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猜想动笔为故事续写,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想像丰富,那架式简直要与同报一比高低。
就这样《渔夫和他的四个儿子》刊载了十集,学生也续写了九集,习作非常成功。
还有一次语文课才上半节,天气突变,雷电交加,竟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和冰雹,闪电还劈断了校园中的一棵百年大树,学生感触颇多。
我当即更改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尽情体验观察,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并将内容写下来,学生个个大有“各显身手”的欲望,平时那作文时紧锁双眉的样子不见了,听见沙少地写字声。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改写、续写等。
比如仿写《匆匆》中优美语段,“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改写《宿新市徐公店》;续写《穷人》;插叙《小珊迪》中珊迪被轧断腿的场景等。
总之,教师应利用一切可以挖掘的资源及时捕捉训练的契机,遍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现、感悟,促进学生偏方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