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键教案优秀6篇《化学键》教案参考篇一一、教材分析1.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第3节。
初中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知道钠离子与氯离子由于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但并没有涉及到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化学键的概念。
本节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对学生的'微粒观和转化观较深层次的学习。
为今后学习有机化合物、化学反应与能量打下基础。
并通过这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
所以这一课时无论从知识性还是思想性来讲,在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3.课标要求化学键的相关内容较多,教材是按照逐渐深入的方式学习,课标也按照不同的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本节的课标要求为:“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第三章《有机物》要求“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选修4《化学反应与能量》中要求“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中要求“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一些性质;认识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根据有关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能说明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也就是说,在本节教学中,对化学键的要求并不高,教学中应当根据课标要求,注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和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及认知规律,降低难度,注意梯度。
在电子式的教学中,而其中不必用太多时间将各种物质电子式都要学生练习一遍,取几个典型的投影出来让学生知道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就行了。
并且交待学生不要花太多时间去钻复杂物质的电子式,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电子式的书写。
要注意本节课概念较多,且概念又比较抽象,因此要注意教学手段的科学使用,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离子键的概念,要知道常见物质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了解形成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简单规律;(2)知道电子式含义,能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的物质及其形成过程;(3)了解键的极性;(4)了解共价键的概念,从化学键的变化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1-2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得出感性认识,结合动画从微观模拟氯化钠的形成,建立离子键的概念,了解离子键的实质;通过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简单归纳出形成离子键的条件。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强化对离子键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3)通过P22思考与交流,并结合动画模拟演示,建立共价键的概念,了解共价键的实质和共价键的极性。
并从原子得失电子能力角度简单归纳出共价键的形成条件;(4)通过P22表1-3、学与问等,巩固用电子式表示出共价键及共价键的形成过程;(5)通过P23思考与交流,知道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区别;并且建立化学键的概念;(6)通过模拟演示氯化氢的形成,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2)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力;(3)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方法,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理解;电子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键概念、共用电子对、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理解;物质变化中被破坏的化学键类型判断。
四、课时建议第1课时:离子键第2课时:共价键五、教学流程1.离子键提出问题(分子、原子、离子是怎么构成物质的;物质种类多于元素种类原因)→实验(钠与氯气的反应)→表征性抽象(通过钠与氯气反应的结果得出结论)→原理性抽象(动画模拟氯化钠形成,得出离子键概念)→得出结论(离子键定义)→离子键形成条件→离子键形成条件→离子键的实质→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离子化合物概念→实例→反思与评价2.共价键复习离子键及氢气与氯气的反应→提出新问题(氯化氢的形成原因)→原理性抽象→得出结论(共价键定义)→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的方法→共价键的形成条件→构成共价键的粒子的特点→共价键的实质→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共价键的种类(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离子健与共价键的概念辨析→归纳总结出化学键的定义→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评价化学键说课稿篇二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键》,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1、本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2、本节课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的第三节化学键,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从微观角度来解释这些化学反应是怎么发生的,生成物是怎么形成的。
虽然这些知识很抽象,学生理解时会有些困难,但它将会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化学反应的发生,从而找出规律。
3、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本节教材的特点,我设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知道化学键。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和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事物发展的本质的哲学思想。
4、教学重点和难点离子键和共价键都是指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东西,完全要靠学生的想象力来理解,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为离子键和共价键。
二、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启发-掌握式教学方法并充分发挥电脑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
作为物质组成的重要理论,化学键是一个纯理论、极其抽象的知识,至今还在不断的完善之中。
对于学生来说,化学键没有实验、没有具体感官认知,是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所以如何创设一种氛围,引导学生进入积极思考的学习心理状态就很重要了。
而启发-掌握式教学就重在教师的启发,创设问题情景,以此调动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另外,电脑多媒体以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学生感观的刺激,这一点是粉笔和黑板所不能比拟的,采取这种形式,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这样一节完全是理论知识的课,更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原子、分子等微观世界放大无数倍,通过动画、模型等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新课引入用两块不同磁极的磁铁相吸后再拉开,让学生思考相吸原因;同时播放钠和氯气反应录象,思考氯原子和钠原子如何结合成氯化钠,并分析两种作用力的差别,从而引出课题—化学键。
讲解启发学生透过现象看变化的本质,提出问题,钠和氯气如何形成氯化钠。
利用多媒体演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和氯化钠晶体的模型,引出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通过具体实例启发学生归纳离子键的特点及离子键的成键规律并学会利用这些规律如何判断离子化合物。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离子化合物外我们遇到的其他物质又是如何形成的,如氯化氢、水等。
再利用多媒体演示氢气和水的形成过程,引出共价键及共价化合物概念。
通过具体实例启发学生归纳共价键的特点并学会如何判断共价化合物。
随即推出化学键的概念,并简单介绍化学键的分类情况。
巩固归纳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讨论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答案,并布置作业。
至此,教学目标完成,最后提出一道思考题,让学生回家思考。
化学键说课稿篇三【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化学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通过对化学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活动】一、引入新课上章我们认识了周期表,表中包含了目前所发现的所有元素,而这仅有的一百多种元素是如何构成世界万物的呢?通过本节课的探讨我们将解开这个谜。
二、化学键的探讨1.课件展示: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
2.设问:水发生分解为什么要通电呢?3.提示: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2页第一自然段。
4.板书:化学键:相邻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6.讨论:水分子间的作用与氢氧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谁强?7.提示: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2页,交流研讨。
8.展示教具:用水分子模型突出“相邻原子”含义;展示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过程中化学键的变化情况。
9.讨论:你对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有了什么新的认识?10.提示:试从化学键变化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11.板书:化学反应的实质: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三、共价键的探讨1.设问:在氯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的过程中,氯气分子中的氯氯键断开,那么你是否想过两个氯原子之间是如何形成化学键进而形成氯气分子的呢?2.启发: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从原子结构上分析,氯原子最外层有几个电子?是否有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趋势?如何能达到稳定结构?3.知识支持:给出学生氯原子的电子式,并引导学生画出氯分子的电子式。
4.动画演示:氯气分子形成的过程。
5.板书: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6.设问:氯气分子中的共用电子是如何将两氯原子结合在一起构成分子的?7.启发:从带电微粒电性作用上分析:电子和原子核分别带什么电荷?这些带电微粒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互作用?8.设问:请同学们思考两个氢原子之间是如何形成化学键的?9.启发: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从原子结构上分析,氢原子最外层有几个电子?最外层是哪一层?达到稳定结构时应满足几电子?如何能达到稳定结构?试画出氢分子的电子式。
10.设问:请同学们继续思考氢原子与氯原子之间是如何形成化学键的?11.提示:按上述程序进行思考,最后画出氯化氢分子的电子式。
12.动画演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13.设问:什么原子间易形成共价键?14.提示:请阅读教材33页中部。
15.板书: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易形成共价键。
四、离子键的探讨1.播放录像: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
2.设问:在这个反应中钠元素与氯元素又是以怎样的成键方式构成氯化钠的呢?3.启发:分析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的结构特点、化学变化中原子核外电子的变化情况。
4.设问:钠离子与氯离子通过怎样的作用形成化学键的?是否仅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5.动画演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6.板书: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7.设问:什么元素的原子之间易形成离子键?8.提示:请阅读教材35页中部回答。
9.板书:活泼金属元素原子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原子间易形成离子键。
五、拓展深化1.设问:通过刚才的探究,请你分析一下氯化钠和氯化氢中氯元素呈负一价的本质是否一样?2.提示:有兴趣的同学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有关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知识,课下可以阅读教材35页的资料在线,或者上网相关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