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果树种植与管理技术定植方法枇杷栽培全年均可,裸根苗宜在夏秋季进行栽培,宜在6-9月份进行,营养袋苗全年均可以。
种植园要进行土壤深耕,每穴须施入一定量有机肥,以农家肥为宜,树苗栽入前宜带土,每亩约栽30-40株。
肥水管理种植后第二年开春后每两个月追施一次肥,每次每株用尿素1-2两,在距树干30厘米处挖10-15厘米的浅沟或穴施入,浇水盖土。
第三年用复合肥追施,每次每株施复合肥2-3两。
结果树每年施3-4次肥:①采后肥。
采果后(大约5-6月)每株施腐熟农家肥30-50公斤,尿素2-6两,复合肥4两-1.4斤。
②花穗肥。
开花前(大约8-9月)每株施尿素2-5两,复合肥4两-1斤。
③壮果肥。
幼果膨大期,每株施复合肥0.5-1斤。
施肥时注意在树冠滴水线处挖沟施入。
合理整形枇杷树整形通常采用小冠疏层形或杯状开心形,遵循“低干矮冠,通风透光”原则,从栽植当年夏季或秋季开始进行科学整形与培育。
①小冠疏层形要点:从距地面40cm主干处选留生长健壮、向四围均匀分布且上下间距2~4cm的4条侧枝作为第1层主枝群,再从距第1层50~70cm处选择3~4条侧枝作为第2层主枝群,每层主枝从上往下俯视应水平错落分布。
夏、秋季拉枝,使第1层主枝与中心干成70°夹角,第2层主枝与中心干成60°夹角,每个主枝上配留2~4个侧梢作为副主枝,左右错开分布。
顶部中心干还可暂时保留1~2个主枝,树体总高度控制在2.5m左右,结果2年后将中心头回缩至顶部主枝处。
②杯状开心形要点:在主干,上选留4~5条侧枝作为主枝群,具体要求与小冠疏层形主枝群方法相同,但拉枝时与成45~50°,各主枝上配备3~4个左右相间分布的副主枝。
若第1年主枝数量不足,则在中心干隐芽上方0.5cm处刻伤,待翌年发枝时再选留补足,栽植1~2年后将中心头去掉形成杯状开心形,幼树矮化整形需要在栽植2年后培育成稳定树形。
幼树施肥枇杷幼树根系少且幼嫩,对肥料吸收能力低,施肥应遵循“薄肥勤施,前促后控”的原则,以氮肥为主,结合少量磷钾肥,幼树定植成活15d后新根开始生成,第1次施肥每株只浇5%稀粪水,隔15d再浇1次,以后每株浇灌5%~10%稀粪水+尿素25~50g,全年可施6~8次,既防止土壤干燥,又能有效地促进新根、新梢的生长。
栽植后第2、3年,每隔2个月施有机肥10~15kg/株、尿素100~200g/株、钙镁磷肥50~150g/株、硝酸钾肥50~100g/株,渐次增加肥力,每年施5~6次,促进树冠和根系迅速扩大。
树冠下围多点挖穴与环状沟方式相结合,逐渐向外扩展。
一般3~4年可开花结果。
成年树施肥5年以上成年枇杷树因结果需肥量大,根据花果发育和新梢生长物候期特点,年需施肥3~4次。
一是促春梢和壮果肥(春肥)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施肥,主要促进春梢生长和果实膨大。
枇杷果实含钾多,故应多施钾肥,提高果实品质,施肥基本量为:腐熟农家或有机肥40~50kg/株、尿素250g/株、磷肥175g/株、钾肥300g/株,N:P:K比例保持在1:0.7:1.2比较合适,占全年总施肥量的30%,上年结果多的树应适当多施。
土施方式为在树冠外围挖深30~40cm环状沟并浇透水,在4月果实膨大发育期还要每隔7d叶面喷施0.25%磷酸二氢钾+0.4%尿素2~3次。
二是采后肥(夏肥)。
在采果1周后(6月中旬)立即施用,以迅速恢复树势,促进夏梢健壮生长和花芽分化(7-8月)。
此期以速效肥为主,突出氮肥,N:P:K比例保持在1:0.6:0.5,占全年总施肥量的40%。
可据当年结果量施肥,例如株产20kg果实的成年树,可环施氮肥340g/株、磷肥200g/株钾肥170g/株,应避免将肥料撒在土壤表面浅翻或随喷灌渗人,否则会导致根系,上浮。
三是促花穗和越冬肥(秋冬肥),秋冬季是枇杷花穗抽生和花蕾发育的关键时期,于9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施入,以有机肥为主结合施复合肥,促使花穗生长良好、花芽发育充实,并提高植株抗寒越冬能力。
农家有机肥以腐熟羊粪15~20kg/株或鸡粪10~13kg/株为最佳,配施氮磷钾复合肥0.2~0.3kg/株,混匀后挖40cm深环状或条状沟施入,占全年总施肥量的30%。
为了进--步增强花芽和树体抗寒力,可于12月初随灌越冬水在树盘撒施磷酸二氢钾0.8kg/株左右。
控水灌溉枇杷喜湿润但不耐水渍,江苏降雨量较多,应合理排灌,确保土壤“高温而不干,大雨而不涝”,特别是5--9月梅雨季节要做好排涝,防止造成枝叶徒长、花芽分化困难,甚至烂根现象”。
从枇杷对水分需求的关键时候期来看,要做好以下4个时期的灌溉:一是3~4春梢抽生期和果实膨大期,是枇杷水分需求临界期,此期江苏春雨量通常不足,应尽早灌足1次水;二是6--8月夏季是江苏雨量的主要季节,降雨频繁(几乎每周降雨),一般无需灌水,做好及时排涝和树盘覆盖保墒工作;三是9-10月秋梢生长和花穗抽生期,应结合施基肥灌1次水;四是12月土壤冻结前,灌1次水,提高植株越冬安全性.灌水多采用微喷、滴灌或渗灌等节水灌溉方式。
全年有2个关键时期要做好控水:①5-6月果实成熟期,适当控水可提高果实含糖量和减少裂果;②6-8月适当控水,有利于促进花芽分化质量。
合理修剪合理修剪是调节枇杷成年树营养与生殖生长、控制树冠矮化和实现丰产稳产的关键管理技术之一。
枇杷树体在萌芽前(2月)和采果后(6月)进行修剪效果好,应多运用回缩长放及疏除修剪手法,少进行重短截(枇杷萌芽力弱)。
针对以下主要枝型,做到灵活恰当修剪:一是主枝及侧枝,其上若抽生强势枝,则回缩至基部2~3个侧枝.或剪去主枝头,留下强势侧枝拐向作延长枝。
二是结果枝,以2~3年结果枝为佳,短的结果枝不修剪,中长结果枝进行适当短截形成结果枝组,对超过5年且下部空虚的衰老结果枝,于中下部选有不定芽处进行回缩更新,对衰弱结果枝可从基部疏除。
三是密生枝、并生枝、交叉枝、徒长枝、病虫枝和衰弱枝,主要进行疏除或短截,以节约养分,增强通风透光,提高花果质量。
对于密生侧枝,在春季萌芽抽生短梢时尽早除去,每2个中错开保留较强壮的即可;对于并生枝和交叉枝,疏除其中较弱枝,或视空间截“留桩"发展;对于徒长枝,进行疏除或重短截;对于病虫枝和衰弱枝,彻底疏除或回缩至健壮枝组处。
对于强旺树体,在6--8月花芽分化期可对主干或主枝进行环剥或环割,促进成花。
此外,还可进行根系修剪,调节地下部与地上部生长的关系。
一是晾根:于8月下旬将树冠下表土耙开深15cm左右,露出部分根晾晒7~10d,然后结合秋施基肥再覆土,可适当控冠、提高翌年结实率并推迟花期减轻冻害。
二是断根:从树冠内缘垂直向下挖0.5~0.8m深进行断根,可促使树势变中庸.提高花果率。
主要病害枇杷有多种病虫害,致枇杷树体死亡的病害主要是白纹羽病和白绢病,这两种病害都是土传病害,发病部位都在根部和根颈部,先在根颈部形成白色菌丝,菌丝侵入木质部后导致全根腐烂,继而导致整株枯死。
这两种病害在果园内近距离传播,主要以菌核随雨水或灌溉水转移,也靠菌丝蔓延。
当树势较弱的情况下易被感染,且交叉侵害,在高温多雨季节、通风不好容易发病,导致全株死亡,甚至对成片种植的枇杷造成毁灭性的损失,是枇杷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白纹羽病枇杷白纹羽病分布很广,新老产区都有发生。
主要危害根部和根颈部,病菌侵染根部后,在根尖形成白色菌丝,在老根或主根上形成略带褐色的菌丝层和菌丝索,有时可以填满土壤中的空隙。
菌丝层上可生长出黑色菌核。
菌丝穿过皮层侵入木质部,导致全根腐烂。
病树的地上部表现为:发芽延迟,新梢瘦弱,生长缓慢,遇晴日易枯萎。
严重时老叶黄化脱落,直至全株枯死。
白绢病白绢病又名茎基腐烂病,发病部位主要在成年树或苗木的根颈部,以距地面5~10厘米处发病最多。
发病初期,根颈表面形成白色菌丝,表皮呈现水渍状褐色病斑。
菌丝继续生长,直至根颈部全部覆盖着如丝绢状的白色菌丝层。
病情进一步发展时,根颈部的皮层腐烂,并溢出褐色汁液。
病树的地上部表现为:叶片变小发黄,枝条节间缩短,结果多而小;病斑环绕树干后,病树在夏季会突然全株(呈青枯状)枯死。
温度影响大棚环境使树冠上部的温度上升,最高温度为51.8℃,分别比树冠中部和下部高13.1℃和13.2℃,38℃以上高温时间为6 h,分别比中下部延长5.0和5.3 h;相对湿度变化则相反,树冠上部湿度降低并长期处于低湿环境,最低湿度仅24%,分别比树冠中部和下部低32.6和30.8百分点;高温低湿环境使树冠上部皱果率大幅上升,皱果率达70.2%,分别比树冠中部和下部高55.7、69.4百分点。
皱果随果实成熟度增加而加重,套袋、遮阳等降温处理对减轻皱果效果比反光膜好。
枇杷,蔷薇科枇杷属,是一种高端果品,不仅具有味美营养丰富等特点,还有止咳润肺等功效,因此进行枇杷栽培管理技术的深入研究,对地方枇杷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良种选择大五星枇杷:果形大,果肉厚、品质优,口感酸甜适中,果树丰产性好,对土壤的适应性好,单果最高可达70克,色橙红,果实近圆形,可溶性固形物12-15%,可食率73.24%左右。
解放钟:果实大,单果平均70-80克,果皮及果肉均为橙红色,一般嫁接苗三年即可挂果,可溶性固形物12%以上,可食率70%以上。
长红3号:果实大小适中,平均单果重约为30克,果皮及果肉为橙红色,口感甜,一般嫁接苗当年即可挂果,可溶性固形物11.2%以上。
大叶子:果实大小适中,单果基本重约38克,果大可达70克左右,果皮果肉均为橙红色,汁多、味甜、稍带酸、风味佳,可溶性固形物约11-12%。
种植范围枇杷树喜砂质土壤,尤以土层厚、土质松、腐殖质多、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为佳,由于枇杷树忌涝,因此缓坡、山地、丘陵等适宜种植,平地要注意雨季的排涝,视情况挖排水沟以防因排水不好导致枇杷树死亡。
不同品种的枇杷树对土壤的酸碱度要求不同,基本以偏酸性为宜,但pH 5-8的范围内均可正常生长。
枇杷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年均温宜在12-15℃,冬季不可低于3℃。
疏花果套袋丰产期的大枇杷树按营养枝与结果枝比例1:2进行疏除细弱和位置不好的枝头上的花穗,使其成为营养枝,把养分集中在最好的花穗上。
花前一周对花序进行摘除顶端和最下端的小花枝,只留花序中间部4-5小花枝。
每株树花量留足后。
多余花穗应及时去除,保证养分供给留下的花穗。
一般幼果长至黄豆到花生粒大小时行。
先疏除畸形果,病虫果,机械损伤果,受冻果。
留下生长大小一致的果实。
大果型品种如解放钟留4-6个,中果型品种如大五星6-8个,小果型如长虹三号留8-10个。
套袋前全园喷洒1-2次甲基托布津和菊酯类农药,预防果实被病虫危害。
套袋材料一般采用以耐雨水冲刷的重磅牛皮纸或大枇杷专用袋为佳。
先把纸袋充分撑开压死顶角呈筒状,把靠近果穗的2-3片叶片一并套进纸袋,以防止纸袋触及果面而造成日灼,在袋基部依序捏紧后扎上细铁丝拧上半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