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数学史资料收集

小学数学数学史资料收集

阿基米德测量皇冠
分数混合运算(三)
古算趣题-以碗知僧
六上
圆的认识(一)
圆在《墨经》的记载
数学阅读
圆周率的历史
百分数的应用(三)
恩格尔系数
比的化解
日晷
练习三
黄金分割比
六下
练习一
沙漏
总复习——数的认识
数的扩充(一)
数的认识——整数
神奇的质数
古埃及象形数字
巴比伦楔形数字
数的运算——估算
数量级
数的运算——运算律
计算工具的演变
确定位置(一)
经线、纬线
正负数
中国正负数史
四下
编辑的话
《九章算术》
比大小
算筹表示小数
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练习五
方程史
五上
找质数
找质数方法的发明者
练习一
哥德巴赫猜想
分数的再认识
分数的产生历史
约分
《九章算术》分数运算的记载
折纸
古埃及表示分数的方法
鸡兔同笼
《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
五下
有趣的测量
新授课
确定位置(一)
(P80)
数对的来历
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发明数对的故事
新授课
四下
字母表示数
(P85)
用字母表示数
最早有意识的系统使用字母来表示数的是法国数学家韦达。
新授课
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
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
数学活动课
五上
五上
找最大公因数(P45)
找最大公因数
在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里,记载着一种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以少减多,更相减损”。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古希腊的大数学家欧几里得把这样的计算方法称为“辗转相除法”。
10
四下
练习五
方程史
我国古代早就运用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早在700多年前,我国数学家李治(1192—1279)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系统的应用并开发了“天元术”。14世纪初,我国数学家朱世杰又创立了“四元术”,这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一次飞跃。
99
五上
练习一
哥德巴赫猜想
介绍“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在夺取“明珠”的过程中,我国数学家做出的重要贡献,例如王元、潘承洞、陈景润。
数的扩充(二)
表二
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有关数学史料的补充
年级
课题
有关内容
补充内容
书本页码
一下
练习三
算盘
算筹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记数和计算的工具。用算筹进行计算,简称“筹算”。几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根据古代的“筹算”发明了一种更加简便的计算工具——算盘。用算盘进行计算,简称“珠算”。
35
动手做(二)
数学活动课
数学故事:分马
比的应用
数学活动课
六下
圆柱的体积
(P8)
体积计算的历史
公元前2900年兴建的法老胡夫金字塔,它足以说明古埃及人在几何学上取得的成就。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巴比伦人就有了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等体积的经验。他们计算正四棱台体积的方法和现在的完全相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会计算各种不同形状物体的体积。《九章算术》中记载的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周自相乘,以高乘之,十二而一”,也就是底面周长的平方乘高,再除以12。这种计算方法与现在的算法是一致的,只不过取圆周率的近似数为3。
表一
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有关数学史料的收集
年级
课题
有关内容
一下
练习(三)
算盘
动手做(二)
七巧板
二上
摘桃子
乘法口诀
练习四
指南针
二下
拨一拨
中国古代记数法
三上
有多重
秤的种类
年、月、日
平年、闰年的知识
三下
买文具
小数的历史
轴对称图形
布依族蜡染
自然界中的树叶
分一分(一)
十进位值制
四上
从结绳记数说起
数字的演变过程
计算工具的演变
新授课
面积
(P39)
测量
在古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有了长度、面积、重(质)量等量的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测量工具不断改革,测量也越来越准确。
新授课
四上
认识更大的数(P2)
十进制计数法
二进制计数法
除了十进制计数法,人类还发明了其他的计数法,如二进制计数法。
新授课
除法
(P59)
用算筹计算加、减、乘、除法
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用了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
3
轴对称图形
布依族蜡染
从出土文物可以看出,我国劳动人民早就对简单的几何图形与图案有了认识

四下
比大小
算筹表示小数
小数就是十进分数。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1700多年前就开始应用十进分数。大约在400年前,有人用小圆点来分隔小数里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确定现在这样表示小数的形式。
七巧板
七巧板的发明及演变历史
43
二上
摘桃子
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的来历
13
练习四
指南针
指南针由司南演变而来,S表示南,N表示北。
61
三下
买文具
小数的历史
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公元三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微在解决一个数学难题时就提出了把整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
小数的名称是公元十三世纪我国元代数字家朱世杰提出的。在十三世纪中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如把63.12写成┻|||_||。
列竖式计算加、减、乘法和除法,才有几百年的历史。我国古代,采用算筹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
新授课
参观苗圃
(P65)
除法试商
“同头无除商八、九”和“除数折半商四、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逐步总结出来的除法试商经验。
新授课
中括号
(P77)
小、中、大括号的产生
()是小括号,又称为圆括号,是公元17世纪由荷兰人吉拉特首先使用的。[ ]是中括号,又称为方括号。17世纪,英国数学家瓦里士在计算时最先采用了它。{ }是大括号,又称为花括号,它约是在1593年由法国数学家韦达首先使用的。
新授课
数系的扩充过程
虚数的认识
数学活动课
数学分支
数学分支
数学活动课
新授课
组合图形面积(P75)
面积计算
2000多年前,我国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记载着有关土地面积计算的内容,具体介绍了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著名数学家刘徽在注文中用“以盈补虚”的方法加以证明,并配有生动形象的图。
新授课
五下
笛卡尔坐标系的产生
正负数意义及数与形的结合
数学活动课
六上
一笔画
七桥问题与欧拉定理
13
六上
圆的认识
圆在《墨经》的记载
我国古代数学家很早就对圆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大约2000多年前,在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周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记载。直到1200年后,西方人才找到了类似的方法。
5
表三
小学数学课外数学史料的填补
年级
课题
有关内容
补充内容
课型
三下
乘法
(P24)
乘法计算方法
我国明朝的《算法统宗》讲述了一种“铺地锦”的乘法计算方法,是利用格子来算的。这种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