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思维导图]1.自然灾害概况(1)概念: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分类:①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

②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

2.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主因)①气象因素:短时强降雨或持续性降雨;大量冰雪快速融化。

②地形、地势因素:地势低洼。

③河湖因素⎩⎪⎨⎪⎧冰凌堵塞河道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堤坝溃决④流域汇水速度:地面坡度越大,土壤含水率越高,植被覆盖率越低,流域汇水速度越快。

⑤河道排水速度:河谷越顺直、越通畅,纵向坡度越大,河道排水的速度越快。

(2)人为原因(诱因)①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

②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

③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河道排水的速度。

拓展延伸1.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频繁的气候原因(1)原因: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的冬、夏季风强弱、进退异常,导致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故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频繁。

(2)正常年份,我国夏季风的进退与强降水集中地区2.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成因分析3.危害(1)危害生产:洪水常常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经济损失。

(2)危害生活:给人们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带来不便,甚至引发社会动乱。

(3)危害生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危害生态:洪涝引发河道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

(5)危害程度:灾害强度和范围越大,灾害越严重;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抗灾能力越强,造成的损失越小。

4.防御措施(1)工程措施①构建预报、预警系统。

②植树种草,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③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

④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

⑤疏浚河道,裁弯取直,加快泄洪速度。

(2)非工程措施①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

②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

③加强灾前水利建设投入与减灾科研投入。

④加强监测预报。

⑤保护植被。

⑥设置防洪保险和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

5.避灾措施(1)灾前①学会游泳。

②预备防洪的装备,如救生圈(衣)等。

③积极参加防灾和避灾演习。

④设计好合理的逃生路线和避灾场所。

⑤及时收听(看)相关预报和预警信息。

(2)灾中①能逃:按照设计好的路线尽快向较高的地方转移。

②不能逃:在洪水中可抓住有浮力的物体,如泡沫、树干、木板等,必要时爬上高树暂避;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不爬到泥坯房屋顶;设法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考向一结合实例,考查洪涝灾害的分布特征及原因1.(全国文综Ⅲ)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

下图示意河南省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

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

答案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

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部(三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生水旱灾害;南部(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

解析根据经纬度信息可知,河南省位于我国的南北方过渡地带,所以该省的气候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南北差异,尤其是降水方面。

从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显著的特征作为切入点,结合图示进行对比分析即可。

2.(全国文综Ⅰ)图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b示意M城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

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答案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

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

降水量大且集中。

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解析M城位于泰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该地水患灾害(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从气候、地形地势、河流特征、风暴潮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根据气候资料可知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由图可知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

M城地形平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度慢。

受海湾地形影响,风暴潮多发,导致洪涝灾害严重。

考向二结合实例,考查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3.(全国文综Ⅱ)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

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指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答案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工程(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解析主要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

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四周高,缺少入海河道,因此通过河道整治、分蓄洪工程与水库的建设等扩大河道的泄洪量,分流、疏导和拦蓄洪水,以减轻洪水灾害。

非工程措施主要有预报、管理、保险、宣传教育等。

1.概念(1)干旱: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2)旱灾: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2.旱灾的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异常少或蒸发异常旺盛。

(2)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围湖造田等。

3.危害(1)危害生产: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绝收;影响牧草生长和牲畜饮水困难,危害畜牧业发展。

(2)危害生活:水资源短缺,饮用水不足;食物短缺,生活艰难;甚至引发社会动乱。

(3)危害生命:影响人们健康,甚至可能造成人员死亡。

(4)危害生态:加剧土地荒漠化,生物生存环境恶化;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拓展延伸我国的旱灾及成因4.防御措施(1)技术措施:人工增雨;循环用水,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污水资源化。

(2)工程措施: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跨流域调水。

(3)生物措施:农林牧结合,营造防护林,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植树造林;选择耐旱作物,选育耐旱品种。

(4)管理措施:重视预报;优化农业布局。

考向结合材料,考查旱灾的分布、危害、成因和防治措施(山东文综)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

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答案(1)②区。

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

(2)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

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3)森林火灾;遥感技术。

1.概念及分布(1)概念: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分布①世界: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②我国: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补充点拨西北太平洋海域称为台风,其他海域称为飓风。

2.危害(1)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

(2)风灾:狂风能够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3)雨灾: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4)风暴潮灾害:危害近海养殖,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侵蚀海岸等。

造成经济损失。

(5)给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带来不便。

补充点拨有利影响:缓解旱情,降温消暑。

3.防御措施(1)加强监测预报。

(2)制定救灾应急预案。

(3)及早转移出低洼地和危房。

4.避灾措施(1)海上渔船回港避风。

(2)对房屋和易吹倒的树木、雨棚等进行加固,将露于阳台、窗外的花盆等物品移入室内。

(3)关好门窗,取下悬挂物。

特别提醒台风眼位于台风中心,此处风平浪静,天气晴朗,但受其控制的区域不宜逗留,因为台风眼过后将有最大风力出现。

如下图:考向一台风的成因和时空分布(2019·湖北七校联考)秋台风通常是指9月~11月生成的台风。

秋台风的数量虽不如夏季台风数量多,但秋季更易生成超强台风(超强台风指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51.0米/秒,即16级以上),破坏更大。

2018年9月16日登陆我国的强台风“山竹”就是典型的秋台风。

下面表格为“1949~2014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统计表”,下图为“台风‘山竹’移动实时路径图”。

据此回答1~2题。

1.受台风“山竹”影响,9月16日12:00至9月16日20:00深圳风向的变化为() A.由东北风转为东南风B.由东南风转为东北风C.由西南风转为西北风D.由西北风转为西南风2.下列关于秋台风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秋季易出现超强台风,是因为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导致海温偏高②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点更偏北③秋季台风登陆时若大陆冷空气活跃,会导致风更大、雨更强④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性较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1.A 2.B解析第1题,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辐合,北部吹东北风,东部吹东南风。

受台风“山竹”影响,9月16日12:00至9月16日20:00深圳的位置由台风北部转变为东部,风向的变化为由东北风转为东南风,A对。

第2题,海洋气温最高值出现时间比陆地晚,出现在8月份,秋季易出现超强台风,是因为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导致海温偏高,①对。

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点更偏南,②错。

秋季台风登陆时若大陆冷空气活跃,会导致风更大雨更强,③对。

秋季更易生成超强台风,破坏更大,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出现时,秋收作物未收获,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更大,④错。

考向二台风的防御、避灾措施3.下图所示圆圈为台风系统,该系统分成四个区域,短箭头表示风向,长箭头表示台风整体移动方向。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是四艘轮船的逃生路线,比较合理的是哪条路线,请说明理由。

(2)试分析广东、福建等地多台风的原因,并列举两项预防台风的措施。

答案(1)乙路线。

乙路线远离台风中心,甲、丁向着风力最大的台风中心附近方向,丙沿着台风移动的方向。

(2)原因:广东、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离台风源地较近。

措施:利用卫星和雷达加强监测、及时发出警报,人员远离台风登陆、经过的地区;紧闭房屋门窗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