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在积极实施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前提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习规律、教育规律。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加快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
作为一线教师要不断加强专业素质的提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摒弃老化的知识,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把科学的、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去,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和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崇高的道德情操,爱岗敬业,言传身教”、“教师要有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自觉性,要掌握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因此,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以后,才能胜任21世纪教育工作的重任,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人才。
但是,目前我们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很不适应。
教育思想观念更新比较滞后、知识更新根不上形势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落后等等。
严重地制约了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努力建设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成科教兴国的大业。
二、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求。
素质教育对教师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观念要有新的转变把传统的老师讲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把老师填鸭式的教学变成学生主动地对知识的探究追求。
知识结构要有新的调整教师在大学里受到的专业教育,已经不能够适应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使知识积累更丰富,对问题认识更深刻,做到游刃有余,才能够更好地完成课堂中的生成教学任务。
师生之间建立新的关系素质教育的实行,学生有了自由、空间、快乐、幸福……但是,一定也会有一些学生因为年龄和生理的幼稚,在学习过程中走一些弯路,所以,老师更要以爱子之情,对学生加以耐心细致的引导教育,建立一种具有家庭般温暖的师生关系,在爱中让学生幸福成长。
教师素质要有新要求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要求要一专多能。
学生各种兴趣学习小组的建立,要求老师不仅要有熟悉广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相关或不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很好地指导学生活动。
三、终身不断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且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
中国要发展,要进步,成为学习型、创新型国家,就需要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靠教师。
教师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现在知识周期在迅速缩短,教师不及时更新观念,必然要“落伍”。
只有大家都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教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为社会做出一个表率,为学生做出一个榜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当初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到现在的“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长流水。
”这种观念的转变和进步无时不刻的在提醒着从我们。
提升个人素质对学生发展的极为重要,但提升个人素质并不是一句空话,它要以“终身学习”为基础、为途径,因此,教师要走向成功,必须终身学习。
四、教师专业发展还应体现为教师对育人的责任感的提升。
教师和其他职业一样,都是谋生的手段。
但“教书绝不只为稻梁谋”,教师要有一颗对自己事业负责感,做积极向上的人。
对于教师,教书育人是职业,更是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教师育人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使学生成才。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成才过程起着至关重要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已事业有负责感,教师要有对学生负责的意识感,做学生的良师知友。
教师在教书育人过
程中,我们直接面对学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对学生成长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感。
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将来的发展。
所以在教书育人中,我们既要严格要求身边的每一位学生,也要善于欣赏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成长潜能;既要让学生学好基础文化知识,也要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品格;既要让他们健康成长,也要关注他们未来的发展。
同时,教师要从不同角度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心灵。
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
”这种呵护就是无微不至的师爱。
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学生的知友,去发现宽容他们新、奇、趣、的想法,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不容易被发现的优点、潜质,育人育心,才能真正做到“有教无类”。
以体现教师对学生负责的意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