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科学地、系统系分析字形、解释字义、考究字源的字典。
它是我国第一部形成体系按照部首形体而编排的字书,它侧重于字义之间的关联性,它的核心旨要是对字义的分类解说。
而其中《说文解字·宀部》总共收录了71个字,本文从意义辨析上考究这些宀部字的区别差异以及它们关于远古时代某些文化的影射。
【关键词】说文解字宀部说文解字·宀部字的分析学生姓名:郭梦娇指导老师:李晋林前言公元100年,时值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太尉南阁祭酒许慎编攥了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辨识声读的规范字典——《说文解字》。
迄今整整一千九百年间,这部堪称中国古代文学宝藏的不朽之作,受到了无数人的青睐。
降至清朝,以段玉裁、王筠、朱骏声为代表的治《说文》的名家辈出,著述如林。
乾隆进士王鸣盛,治经以汉人为师,对《说文解字》更是情有独钟,推崇备至,称“《说文》为天下第一种书。
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犹不读也;但能通《说文》馀书皆未通,不可谓非通儒也”。
即使在今天,由于《说文解字》“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的功用价值,仍不失为人们常置案头的经典。
而其中《说文解字·宀部》总共收录了71个字,本文从意义辨析上考究这些宀部字的区别差异以及它们关于远古时代某些文化的影射。
一、对“宀”部的综述《说文》:“宀,交覆深屋也。
象形。
”按:甲骨文象房屋之形。
古代是一种房屋。
《说文·宀部》:“宀,交覆深屋也。
”远古时候,生产力十分低下,古代先民们为了自身更好的生存,就在简陋的条件之下,开始了对自然界事物的进一步改造。
从甲骨文可以看出来,宀字的形状如同一个房屋侧面的样子。
原始先民是在圆形的基地上建造墙壁,然后在墙上覆盖了圆锥形的屋顶,是一种半地穴式的房屋,显得很深邃,因此是“交覆深屋”。
而段玉裁注:“古者屋四注,东西与南北,皆交覆也。
有堂有室,是为深屋。
”“宀”反映了远古先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从洞穴之类的居住环境,通过自己的建筑能力,提升到居住在地面之上的建筑物,这样可以遮风挡雨,避免虫类的叮咬。
二、对宀部字主训词的归类(一)、释“居也”一类的宀部字家,《说文·宀部》:“家,居也。
从宀,声。
”《玉篇·宀部》:“家,人所居,通曰家。
”《正字通·宀部》:“家,居其地曰家。
”家,这里是定居,安家的意思。
宋,《说文·宀部》:“宋,居也。
从宀从木。
读若送。
”甲骨文中的宋的形状如同一棵树在屋顶的下面,这个树用来支撑这个房屋。
远古时候,先民智慧地选择自然界中可以建筑房屋的材料,用砍伐好的树木支撑自己的房屋。
宭,《说文·宀部》:“羣居也。
从宀君声。
”指的是群居的意思。
一群人居住在宀部的房屋下面。
远古时代,人们生产力水平低下,过着群居的生活。
宠,《说文·宀部》:“尊居也。
从宀龙声。
”《国语·楚语下》:“宠神其祖,以取威于民。
”韦昭注:“宠,尊也。
”这里的宠就是尊崇、地位高的含义。
寠,《说文·宀部》:“无礼居也。
从宀娄声。
”这里是居处简陋的意思。
《玉篇·宀部》:“寠,贫陋也。
”居住的地方条件水平比较差,很简陋很贫困。
(二)、释“讬也”一类的宀部字宅,《说文·宀部》:“宅,所讬也。
从宀,乇声。
”人们有了住宅、房舍,在心理上就有了一定的寄托。
《玉篇·宀部》:“宅,人之居舍曰宅。
”《正字通·宀部》:“今谓屋为宅。
”宅,还有葬地,坟墓的意思。
古代建筑房屋时,选择好的地方来作为自己居住的地方。
寄,《说文·宀部》:“寄,讬也。
从宀,奇声。
”远古先民对自己居住的地方有了一定的依托、依赖,是一种安身立命的状态。
(三)、释“安也”一类的宀部字寍,《说文·宀部》:“安也。
从宀,心在皿上。
人之饮食器,所以安人。
”段玉裁注:“此安宁正字,今则宁行而寍废矣。
”这个寍字其实就是安宁的宁字,现在这个字已经不通用了,被换成了宁这个简体字。
《玉篇·宀部》:“寍,安也。
今作宁。
”宀为房屋的形状,寍是会意字,有填饱肚子的食物,有可以居住的地方,心里就有了慰藉,哪里还有什么不安的呢。
定,《说文·宀部》:“安也。
从宀从正。
”徐锴系传:“定,安也。
从宀,正声。
”朱骏声通训定声:“正亦声。
”在甲骨文中,这个定字上面犹如一个房子的形状,中间包含有一个口,而下面正是人的脚走路留下的痕迹,这个字就是以会意的方式来表达的,人走路回到家中,自然心情就平静稳定了下来,感觉家就是自己的归宿。
这里就是使安定的意思。
汉代曹操《封功臣令》:“天下虽未悉定,吾当要与贤士大夫共定之。
”清代的洪秀全《吟剑诗》中确有“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宓,《说文·宀部》:“安也。
从宀必声。
”段玉裁注:“此字经典作密,密行而宓废矣。
”同“密”。
宴,《说文·宀部》:“安也。
从宀妟声。
”段玉裁注:“经典多假燕为之。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宀部》:“宴,引申为宴飨。
”宐,《说文·宀部》:“所安也。
从宀之下,一之上,多省声。
”同“宜”。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皆象肉在俎上之形。
房屋内的刀俎上放置着肉,有肉可以吃,自然就安定了很多。
后来衍化成菜肴的意思。
(四)、释“静也”的一类宀部字安,《说文·宀部》:“静也。
从女在宀下。
”古代时候,家庭中有女人才可以安定下来,那时候属于男耕女织的时代,家中有女人可以安静。
㝣,《说文·宀部》:“静也。
从宀契声。
”是静的意思,还有一种是安的意思。
《玉篇·宀部》:“㝣,仓颉篇云:安也。
”(五)、“寄也”的一类宀部字客,《说文·宀部》:“寄也。
从宀各声。
”按:周代的金文常用“宾客”连文,“宾客”疑为客的本义。
段玉裁注:“自此讬彼曰客。
”唐代的白居易《风雨有念》:“吾兄寄宿州,吾弟客东川。
”家中来访的人员称之为客人。
还有寄居、旅居的意思。
宋代的陆游《枕上偶成》:“放臣不复望修门,身寄江头黄村。
”这里也是寄居的意思。
寓,《说文·宀部》:“寄也。
从宀禺声。
”《孟子·离娄下》:“无寓人于我室。
”在金文中,寓字的样子犹如一个房屋的外貌,宀部下面有一个“愚”字,它所表示的就是古人用手或是竹棍来驱赶虫蛇这类,房屋没有人居住是因为里面有了虫蛇这类的,威胁到人的生命健康的动物。
人们要想进入房屋内居住下来,必须先把这些危害物清除掉,才可以安心居住。
《宋史·苏舜钦传》:“舜钦既放废,寄于吴中。
”而鲁迅的《<呐喊>自序》:“许多年,我便寓在这屋里钞古碑。
”寓就是日常供那些路人或是客人临时居住的地方,寄居到那里。
三、对宀部字被释词的主训词的同义词的辨析(一)、主训词是“居也”一类的宀部字居,《说文》:“居,蹲也。
从尸,古者居从也。
踞,俗居从足。
”段玉裁改作:“居,蹲也。
从尸,古声。
,俗居从足。
”1、居住。
《易·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
”唐代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四:“横绝历四海,所居未得邻。
”2、住所。
《书·盘庚上》:“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
”孔传:“适,之也,不欲之殷,有邑居。
”3、闲居。
《商君书·农战》:“十人农一人居者,强。
半农半居者,危。
”《文选·束皙,<补亡诗>》:“彼居之子,罔或游盘。
”李善注:“居,谓未仕者。
”4、卑下。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身居而名尊,躯辱而声荣。
”俞樾平议补录:“凡人蹲踞则身必卑,故借作卑下之义。
言身虽卑下而名则尊也。
”5、地位。
《逸周书·苪良夫》:“其惟洗尔心,改尔行,克忧住愆,以保尔居。
”孔晁注:“洗心改行忧过往,则安尔之居位。
”家,《说文·宀部》:“家,居也。
从宀,声。
”《玉篇·宀部》:“家,人所居,通曰家。
”《诗·大雅·绵》:“古公亶父,陶复陶穴,”这里对应“居”的第二个解释。
引申为住所,动词用作名词。
《书·盘庚上》:“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
”孔传:“适,之也,不欲之殷,有邑居。
”宋,居住。
《说文·宀部》:“宋,居也。
从宀从木。
读若送。
”段玉裁注:“此义未见经传。
”这里对应“居”的第一个解释。
居住。
《易·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
”唐代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四:“横绝历四海,所居未得邻。
”宭,《说文·宀部》:“羣居也。
从宀君声。
”指的是群居的意思。
这里对应“居”的第一个和第三个解释。
分别是居住和住所的意思。
宠,尊崇。
《说文·宀部》:“尊居也。
从宀龙声。
”《国语·楚语下》:“宠神其祖,以取威于民。
”韦昭注:“宠,尊也。
”颜师古注:“宠,尊也。
”《汉书·艺文志》:“随时抑扬,违理道本,苟以譁众取宠。
”这里对应“居”的第五个解释。
由于地位高了,而受到了尊重和仰慕。
寠,《说文·宀部》:“无礼居也。
从宀娄声。
”这里是居处简陋的意思。
《玉篇·宀部》:“寠,贫陋也。
”居住的地方条件水平比较差,很简陋很贫困。
这里对应“居”的第四个解释。
居住简陋贫困进而使得地位卑下。
(二)、释“讬也”一类的宀部字讬,《说文》:“讬,寄也。
从言,乇声。
”1、寄托。
《说文·言部》:“讬,寄也。
”《方言》卷二:“凡寄为讬。
”《史记·太史公自序》:“凡人所生者神也,所讬者形也。
”2、托付,请托。
《论语·泰伯》:“可以讬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宅,1、住宅、房舍。
《说文·宀部》:“宅,所讬也。
从宀,乇声。
”人们有了住宅、房舍,在心理上就有了一定的寄托。
《玉篇·宀部》:“宅,人之居舍曰宅。
”2、住处,居住的区域。
《书·洛诰》:“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作《洛诰》。
”孔传:“召公先相宅,卜之,周公自后至,经营作之。
”3、托;寄托。
《文心雕龙·章句》:“夫设情有宅,置言有位;宅情曰章,位言曰句。
”范文澜注:“谓章明情志,必有所寄而次序,晰也。
”这里除了有“讬”的意思,还有住宅,居住的区域的意思。
寄,《说文·宀部》:“寄,讬也。
从宀,奇声。
”这里就是“讬”的意思。
(三)、释“安也”一类的宀部字安,《说文》:“安,静也。
从女在宀下。
”段玉裁改“静”作“”。
注:“此与同意。
”徐锴系传:“安,止也。
从女在宀中。
”按:安居,安宁当为安本义。
1、安定,安全。
《尔雅·释诂下》:“安,定也。
”《玉篇·宀部》:“安,安定也。
”《诗·小雅·常》:“丧乱既平,既安且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