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油地质原理

石油地质原理


勘探开发研究院
第一章 油气藏中的流体-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
(二)分散型天然气
1、油内溶解气:溶解于石油 中的天然气。 2、水内溶解气:溶解于水中 的天然气。
3、煤层气:煤层中所含的吸 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气。
4、固态气水合物:是在冰点 附近的特殊温度和压力条件下 形成的固态结晶化合物。主要 分布在冻土、极地和深海沉积 物分布区。
勘探开发研究院
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
第一节 储集层的物性参数
储集层的基本特征是具孔隙性和渗透性, 孔隙性、渗透性的好坏、分布规律是控制地下油 气分布状况、油气储量及产量的主要因素。 一、储集层的孔隙性
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 体积的比值。是衡量岩石孔隙的发育程度。 有效孔隙度:指彼此连通的,且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 以允许液体在其中流动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体积 之和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一、石油的概念
第一节 石油
石油(又称原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 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二、石油的组成 (一)石油的元素组成: 组成石油的成分非常复杂,根据其不同的特性,可分为元素组成、馏分组成 、组分组成和化合物组成,三者有相互关系; 石油没有固定的成分,因此石油没 有确定的物理参数,石油的物理性质取决于它的化学组成。碳含量 为:84-87% ,氢含量为:11~14%,两元素在石油中一般占95~99%。剩下的硫、氮、氧及 微量元素的总含量一般只有1~4%。 含硫量小于1%的为低硫原油,含硫量大于1%的为高硫原油。 已发现铁(Fe)、钙(Ca)、镁(Mg)、硅(Si)、铝(Al)、钒(V)、镍(Ni)等33种微量 元素构成了石油的灰分。 石油灰分中的V、Ni含量及比值(V/Ni)是确定生油岩相、油源、油气运移 等的重要参数。 (二)石油的馏分组成 石油的馏分: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加热蒸馏,将石 油切割成不同沸点范围(即馏程)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馏分。
勘探开发研究院
第一章 油气藏中的流体-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
第二节 天然气
天然气:广义上指岩石圈中存在的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 石油地质学中研究的主要是沉积圈中以烃类为主的天然气。
一、天然气的产出类型
按天然气的成因可分为有机成因气和无机成因气;
按天然气存在的相态可以分为游离气、溶解气、吸附气和固态 气水化合物; 依天然气分布特征可分为聚集型和分散型; 依天然气与石油产出的关系分为伴生气和非伴生气。 按照天然气的成分可分为烃类气体和非烃类气体。
石油地质原理


《石油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需要运用 地质学、石油地球化学、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学及数学、物 理等多学科知识来阐述石油及天然气在地壳中的形成过程、产 出状态及分布规律的学科,是指导石油勘探和开发的理论基础。 该讲座将邦助了解地壳中油气藏的形成过程及分布规律。
第一章 油气藏中的流体-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 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 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 第四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第五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 第六章 油气藏的形成 第七章 含油气盆地与油气聚集单元 第八章 油气分布与控制因素
二、渗透性
指在一定的压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其连通 孔隙 的性质。对于储集层而言,指在地层压力条件下,流体 的流动能力。其大小遵循达西定律。
三、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
储集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没有严格的函数关系,一 般情况 下渗透率随有效孔隙度的增大而增大。
勘探开发研究院
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
储集层和盖层是形成油气藏的必要条件。石油、天然气和油田 水都是储存在岩石孔隙中的。 凡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液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 层,称为储集层。储集层中储集了油气称含油气层。投入开采后 称产层。 盖层是位于储集层的上方,能够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
第一节 储集层的物性参数 第二节 碎屑岩储集层 第三节 碳酸盐岩储集层 第四节 其它类型储集层 第五节 盖层一
勘探开发研究院
第一章 油气藏中的流体-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天然气和油田水
油气藏中的流体:包括油、气、水。 纯气藏中的流体:只有气和水。 这些流体存在于储集层的孔隙、裂缝中。
在圈闭范围内按重力分异,气居顶 部,油居中,水在下面。三者以一定的
关系共存于储集层的孔隙系统中。
第一节 石油 第二节 天然气
勘探开发研究院
第一章 油气藏中的流体-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
勘探开发研究院
第一章 油气藏中的流体-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
二、天然气的化学组成
天然气的元素组成以碳、氢为主,碳占 65~80%,氢占12~20%,另有少氮、氧、 硫及其它微量元素。 天然气的化合物组成以甲烷为主,其次为 重烃气,并含有数量不等的N2 、CO2、 H2S 及其它惰性气体。 三、天然气的物理性质
(一)聚集型天然气
1、气顶气: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产出的天然气。 以烃类为主,除大量的甲烷外,还有重 烃气体和轻组分的液态烃,少量氮气和二氧化碳凝析气
2、气藏气:单独聚集的天然气。可分为干气气藏和湿气气藏。
干气气藏:甲烷含量大于95%,重烃气体含量少,采到地表也是气体。 湿气气藏:含较多的甲烷,还有乙、丙、丁烷液态烃等,重烃含量大于5%,采到地表除含较多气体外, 还凝结出许多液态气体。 3、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由液态烃 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开采出来后,由于地表压 力、温度较低,按照逆凝结规律而逆凝结为轻质油即凝析油。
比重:一般为0.65~0.75,高者可达1.5,湿气的比重大于干气。 粘度:一般随分子量增加而减小,随温度、压力增大而增大。 蒸气压力:气体液化时所需施加的压力称蒸气压力。蒸汽压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同一温度 条件下碳氢化合物的分子量越小,则其蒸气压力越大。 溶解性:在相同的条件下,天然气在石油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热值:每立方天然气燃烧时所发出的热量称为热值。湿气热值较高,可达210千卡/米3,而煤和 石油的热值分别为4103千卡/千克及104千卡/千克。热值是评价燃料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