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油地质基础

石油地质基础

石油地质基础教学大纲
三年制石油钻井专业适用
大庆职业学院
(原大庆石油学校)
二零零二年十二月
大庆职业学院ZZSY06808
石油地质基础教学大纲
三年制石油钻井专业中职适用(68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地质基础是钻井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通过这门课的教学,应使学生对地质作用、岩石学、矿物学、地层古生物学及构造地质学等内容有很好的掌握,掌握各种地质作用与油气生成与储集的因果关系,以及在石油钻井过程中有关地质工作的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专业课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
1.了解地球的一般知识,了解地球构造及物质组成。

2.掌握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生,变化和发展规律。

3.掌握石油,天然气生成,运移,聚集规律。

4.掌握有关的地层知识,建立起时空概念。

5.掌握各种地质构造的特征,成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三.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以实际需要为基本原则,力争全而精,有较强的系统性,同时应照顾本地特点,注意实践、实验的内容。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地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叙述性的内容比较多,教师在讲课中应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模型、幻灯片、电视录象等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应采用启发式,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材中的有些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教师辅导,使学习活动生动活泼,课后应适当布置复习题及作业题,以便学生及时复习,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搞好室内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巩固所学知识,因此加强实验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必须引起重视。

五.大纲的适用范围及课时分配
本大纲适用于钻井专业(中职),总学时68学时。

当教学计划与本大纲时数不符时,可适当调整。

六.课程内容
绪论
地质学研究对象及分科
地质学发展概况
石油及天然气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地质基础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地球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及大小的主要参数,地球的表面形态
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质量,密度,重力,压力,地温,地磁。

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的外部分圈,地球的内部分圈。

第二章矿物
矿物的形态:单体形态,集合体形态。

矿物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力学性质,其他性质。

矿物的分类:自然元素类,硫化物类,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类,卤化物类,含氧酸盐类。

主要矿物鉴定特征:石英,长石,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橄榄石,云母,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蒙脱石,石榴子石,石膏,赤铁矿,褐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重晶石。

实验一:矿物的形态及物理性质
实验二:造岩矿物
第三章外力地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概述:外力地质作用分类
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负荷地质作用,成岩作用。

各种外营力的地质作用:河流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湖泊的地质作用,海洋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

第四章沉积岩及沉积相
沉积岩:沉积岩的颜色,沉积岩的结构、构造,沉积岩的矿物成分,常见的沉积岩,沉
积岩的石油地质意义。

沉积相:沉积相概述,沉积相分类,研究沉积相的意义。

实验一:沉积岩——碎屑岩
实验二:沉积岩——粘土岩、碳酸盐岩
第五章内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概述:内力地质作用分类。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概述,地壳运动分类,判断地壳运动的方法。

岩浆活动:岩浆,岩浆活动概述,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概述,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

地震作用:地震作用概述,地震类型,地震地质现象。

第六章岩浆岩与变质岩
岩浆岩:岩浆岩概述,岩浆岩矿物成分,岩浆岩结构岩浆岩构造,常见的岩浆岩,岩浆岩与石油地质的关系。

变质岩:变质岩概述,变质岩矿物成分,变质岩结构,变质岩构造,常见的变质岩,变质岩与石油地质的关系。

实验一:岩浆岩
实验二:变质岩
第七章古生物及地层
古生物:古生物概述,古生物简介。

地层:地质时代的划分,地层单位的划分,地质年代表。

地层划分与对比: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地层对比的方法与步骤。

第八章地质构造
水平岩层和倾斜岩层
褶皱构造:褶皱构造概述,褶曲要素,褶曲的基本类型及组合方式,褶曲的识别方法。

断裂构造:断裂构造概述,裂缝,断层。

地质图基本知识:地形图,地质图,地层柱状剖面图,构造剖面图与构造等高线圈。

含油气盆地内地质构造单元:含油气盆地的概念,含油气盆地内构造单元的划分,各级构造单元的基本特征。

实验:地质构造
第九章石油及伴生物
石油:石油概述,石油的物理性质,石油的化学性质。

天然气:天然气概述,天然气的物理性质,天然气的化学性质。

固体沥青:固体沥青概述,固体沥青的分类。

油田水:油田水概述,油田水的物理性质,油田水的化学性质,油田水的产状,油田水的类型
第十章油气的生成和运移
油气的生成:生成油气的有机物质,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地质条件,有机质转化为油气的有利因素,生油过程。

油气的运移:油气的初次运移,油气的二次运移,引起油气运移的因素。

第十一章生储盖组合
生油气岩层:生油气岩层岩性岩相特征,生油,气岩层地球化学物征,生油量的估算。

储油气岩层:储油气岩层的一般特征,储油气岩层的类型,影响储油物性因素。

盖层:盖层概述,盖层类型。

生储盖组合:生储盖组合概述,生储盖组合类型,生储盖组合方式。

第十二章圈闭及油气藏
圈闭:圈闭的一般概念,圈闭的形成条件,圈闭的类型,圈闭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油气藏:油气藏概述,油气藏类型。

七.附录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参考目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