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22张ppt)

高中地理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22张ppt)

非物质文化,包括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2)按景观成因: 自然景观,如行云飞瀑 、高山流水等 人文景观,农田、村落、道路、建筑、雕塑等
3.中国典型文化区:如图示(10个)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1、体现人地和谐思想: 江西婺源月亮湾——宅高田低
分布:在我国人多地少的丘陵地区,乡村民居多分布在山麓的台地或高地,农 田分布在相对较低平的平坦区域。 意义: 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形成人地和谐乡村景观。
“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2-3题。
2.维持这一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关键是( )
A.提供水源的江河 B.受村规、民约保护的森林
C.哈尼族的村寨 D.层层叠叠的梯田
3.哈尼族人村寨的选址,主要目的是 ( )
A.对外交通便利 B.避免洪涝灾害
C.获得清洁的水源 D.观赏梯田美景
2、地域文化与文化意识: 四合院坐北朝南,由北侧的正房、
南侧的倒座房、东西两侧的厢房组 成,宅院中部开敞空间是家庭成员劳 作、休闲的场所。家庭成员居住在不 同的房间里,长辈居正房,晚辈住厢 房,佣人住倒座房。体现了我国上下 尊卑、长幼有序的传统观念,思想相 对保守。
我国古代都城如故宫,建设突出 以君王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城郭方 正、对称,宫城居中。突出皇权地 位至高无上。
【案例分析】 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 部,地处横断山区。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 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秋收以后到次年春 播以前的休耕时节,是这里的旅游旺季。层 层水田映照蓝天白云,宛如一幅幅油画,吸 引了无数游客。
一千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哈尼族等民 族就开辟了梯田,种植水稻。稻田的灌溉依 赖山泉溪流。经长时间摸索,人们发现森林 是涵养水源的宝库,必须保证山上的森林面 积足够大,水源才能常年不枯,于是民间规 定特定范围的森林不得砍伐。
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 观念等,都会对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中国建筑一般都有 围墙,而美国建筑很少见到围墙。 5.以上现象说明( ) A.中国的发展历史比美国长 B.中国文化具有封闭性;西方文化具有开放性 C.中国与美国行政权力不同 D.美国社会比中国安全,无需围墙
由来:这里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不稳定,季节分配也不均匀。为 了缓解用水矛盾,村民修筑了沟渠,连接各家的稻田。用来分配稻田的水源。 特点:每个村都选出一位正直公正、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分水官,负责分配每 一田块的用水量。各村之间也有分水的约定。尤其在干旱的季节,分水制度更 为重要。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地域文化:分水制度凝聚的已经不仅仅是生产技术,而是人的情感,对待分水 制已经不仅是对实用功能的欣赏,更是对对象存在的审美。
佛罗伦萨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最典型的天
意大利佛罗 黄橙 气是阳光下的蓝天白云,与色彩鲜艳的墙
伦萨
交织 壁、深绿色的百叶窗、深红色的屋顶形成
一种和谐之美
与该港口城市同欧洲的贸易往来有很大关 系。港口贸易的主要运输工具是船,修船 智利瓦尔帕 五彩 工将修船剩下的油漆调为各种颜色涂在自 莱索老城区 缤纷 家的房子上,可以防止海风对木制房屋的 侵蚀。这种习俗就一直延续到城市的建筑 风貌上
在川西和滇西北横断山区,藏族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其房
屋四周墙壁多用毛石垒砌,最厚处甚至达1米,大多数墙壁上薄下厚,墙
壁开窗甚少,整面墙呈梯形,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单座建筑占
地不大,但常为多层建筑,底层可以作牲畜的圈,二层可以做人的居室、
储藏室等,三层可以作经堂,供佛像、点酥油灯等。据此完成6~7题。
“除了江边有少许的水田外,傈僳族人在陡峭的大山上垒石造地,在飘游
的白云间扎木盖房,真可谓山多高,地多千只脚落地的建筑,
即用众多高高矮矮的木柱支撑着房屋”。读图,完
成12~13题。
12.这是一段野外考察游记,影响文中“千脚落地
式”房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4、哈尼梯田的旅游价值:
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秋收以后到次年春播以前的 休耕时节,是这里的旅游旺季。层层水田映照蓝天白云,宛如一幅幅油画,吸 引了无数游客。
【对点练习】 1、读宋词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从“区域认知”的角度分析词中描述的区域属于我国的哪个文化区?
了地理环境的烙印。据此回答10~11题。
10.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
①海鲜 ②牛羊肉 ③山货 ④腌腊制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
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
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
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
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
系统中的关键是森林,有森林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该地水土流失 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少,生活、生产的水源充足,村寨、梯田才能 安全的发展,江河洪涝灾害少。一方面,哈尼族人的村寨在半山腰处可以获 得清洁的水源,保证生活用水。另一方面,梯田在村寨下方,水流顺势而下, 满足了水稻生长对水的需要。而 且森林中的大量有机质以及哈尼 人生活垃圾和人畜粪便,成为丰 富的肥料顺沟而下,流进梯田, 养分被吸收,污物被降解,最后 又复归于河坝的江河水网,演变 成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属于我国的南方文化
(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词中反映出的乡村低于文化景观有哪些? 稻田、茅店、社(庙)、溪桥
(3)运用“综合思维”分析“稻花香里说丰年”一句反映出乡村与地狱文 化的关系是什么?
稻花香里说丰年”反映乡村人们的经济活动是农业劳作,由此形成的稻田 这种文化景观与自然的关系更为直接。
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同构的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
13.根据当地环境推测,此地较大村落的平面形态
可能是( )
A.团聚状 B.条带状 C.网状D.棋盘式
寄语: 真诚希望同学们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塔吉克斯坦是中亚唯一的内陆高山国。该国拥有整个中亚地区60%的水资源, 境内山地和高原约占90%,其中约一半在海拔3000米以上,有“高山国”之 称。读图完成第3题。 3.杜尚别坐落在吉萨尔盆地中,走进杜尚别会发现建筑物大多以平房为主。 首都杜尚别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和建筑物以平房为主的原因( ) A.河流、防山洪暴发 B.矿产资源、减少海浪侵袭 C.地形、防震 D.政治因素、地质构造复杂
这里处于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不稳定, 季节分配也不均匀。为了缓解用水矛盾,村 民修筑了沟渠,连接各家的稻田。每个村都 选出一位正直公正、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分 水官,负责分配每一田块的用水量。各村之 间也有分水的约定。尤其在干旱的季节,分 水制度更为重要。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1、森林—河流—村寨—梯田体系: 形成了 “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回答8~9题。
8.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
A.文化底蕴深厚 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 D.水陆交通便利
9.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
A.行政功能为主
B.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 D.经济功能为主
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
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
6.该地房屋墙体厚,开窗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石材原料充足 B.防风控温
C.宗教信仰的影响 D.挡雨防水
7.与该地民居单座建筑占地不大,但常为多层建
筑相协调的自然条件是( )
A.寒冷的气候 B.视线不广,登高望远
C.地质稳定
D.平地少,向空中发展
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
窑洞
竹楼
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个地区的文化景观?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妈祖
水村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学习目标】 1、地域文化的含义、分类及特点。 2、地域文化对乡村景观的形成有何影响。 3、地域文化对城镇景观的形成有何影响。
一、了解地域文化
1、概念: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人们共享的,在生产生活、社会制度组 织以及精神活动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2、地域文化的分类 1)按形态: 物质文化,包括建筑、饮食、服饰等
C.降水稀少
D.地广人稀
5.图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 )
A.挡风
B.防水 C.阻沙
D.美化
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地域文化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城市的色彩、色调、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 风格等方面。 1、地域文化与城镇色彩:
城市建筑 中国苏州
建筑 色彩 色调
原因
粉墙 当地多水,与白灰抹墙,黑瓦遮房顶建筑 黛瓦 构成一幅迷人的水墨画
【答案】(1)地理 环境 (2)中国园林讲究 含蓄,显而不露, 引而不发,忌直 求曲,忌宽求窄; 西方园林则强调 整齐划一,均衡 对称,直率敞朗, 和盘托出。
【巩固练习】 1.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 ) A.建筑风格 B.服装服饰 C.饮食习惯 D.绿地面积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据此回答第2题。 2.下列关于地域文化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B.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 C.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D.地域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