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炒炭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概述

中药炒炭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概述

2012年5月第36卷第3期上消化道出血属中医学血证中吐血、便血范围,属内科急重症之一。

中药炒炭主要包括炒炭和煅炭两种。

从最早记载制炭药物的《五十二病方》至今,炭药的应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出血病证的治疗。

现将中药炭类制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进展概述如下。

1炭药止血机制从药理学角度讲,止血药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促进血液凝固过程和抗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及降低血管通透性和促进血管的收缩反应。

不少中药炒炭制品能缩短凝血和出血时间,如蒲黄、大蓟、小蓟、侧柏叶、茜草、地榆、槐花、藕节、莲房、棕榈、血余炭、荷叶、灯芯草。

现代研究证明,炭药止血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

1.1钙离子和炭素对止血作用的影响多数动植物体内都含有钙元素,经制炭后产生的可溶性钙离子能促进血液凝固,从而缩短凝血时间,产生止血效果。

盛瑞才等[1]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蒲黄、槐米、栀子、侧柏叶、牡丹皮5味药炮制前后的钙离子量进行了测定,发现炭品比生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如棕榈炒炭生品含量仅为3194ppm ,而炒炭后含量高达7685ppm [2]。

王议忆等[3]的实验表明:地榆、蒲黄2味药炒炭后,组织结构均发生改变,导管、花粉粒都有不同程度的炭化。

药物产生炭素,成分具有吸附、收敛作用,可促进止血、收涩。

草酸钙结晶在炒炭过程中数量减少,体积减小,产生可溶性钙离子,钙可促进血液凝固,因此增强了止血的功效。

小蓟、大蓟、大黄、蒲黄、仙鹤草、艾叶、槐米、栀子、侧柏叶、牡丹皮等都是临床常用中药,经制炭后,均具有止血作用。

于冰露[4]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药物炒炭后其表面形成炭素(活性炭),利用炭素的机械物理作用可达止血止泻目的。

因为炭素表面粗糙,与血液接触后可促进血浆凝血因子激活、血小板裂解及释放出血小板因子,从而促进血液凝固;同时还可释放出一种加强平滑肌紧张性的物质,引起血管收缩,有助于止血。

1.2鞣质对止血作用的影响鞣质又称单宁或鞣酸[5],是一类比较复杂的具有沉淀蛋白质性质的水溶性多元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约70%以上的中草药含有鞣质类化合物。

鞣质本身具有收敛止血作用,能收缩微血管,易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大分子物质在血管破损处形成硬块,阻止血液外流的同时达到止血目的[6]。

传统用药经验认为,槐米炒炭后能缓和其寒性,产生涩性,增强止血作用。

陈美燕[7]分别采用重量法和滴定法对槐米炒炭前后所含鞣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槐米炭的鞣质量高于生槐米,故槐米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

茜草炭和茅根炭都是中医临床常用止血药物,也是止血古方十灰散的组成方药。

宋磊等[8]采用磷钼钨酸显色法测定发现,荆芥穗炭饮片中鞣质含量为0.333%,荆芥穗饮片中鞣质含量为0.2491%,前者鞣质含量明显高于荆芥穗。

1.3微量元素的作用几乎所有的中草药均含有数量不等的微量元素。

一些人体的必须微量元素都具有很强的络合能力,而人体中所含的氨基酸、蛋白质、肽等均可作为络合物的优良配伍体。

络合反应是微量元素所参与的最普遍和最基本的化学反应,这些反应也广泛存在于中药的相互配伍及体内所发生的生化反应中[9]。

现代科学逐渐揭示微量元素与人体生命活动有密切联系,反映在血液系统方面,微量元素可能通过影响血液成分等途径而发挥止血效能,并且有不少微量元素能间接地对凝血因子发生中药炒炭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概述徐平1,时昭红2,张江春2,石拓2(1.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65;2.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武汉430022)[摘要]从止血机制和临床应用两个方面,概述了中药炒炭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研究近况。

参考文献27篇。

[关键词]中药炒炭;上消化道出血;作用机制;临床疗效;综述[中图分类号]R25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59X (2012)03-0265-03[收稿日期]2011-08-30第36卷第3期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Vol.36,No.32012年5月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CMMay .20122652012年5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第36卷第3期作用、参与多种酶和激素的活动,而对全身性和局部性的出血、凝血过程发生影响[10]。

崔箭[11]经过对十灰散的实验研究发现,在高温制炭下有机分子可以产生某些变化,而微量元素则不受影响,相反使其高度浓缩和集中,改变了微量元素存在的状态,使药材组织部分破坏,易于溶出,增强了止血功能。

有些中药如侧柏叶、山楂炒炭后Zn、Mn、Cu、Fe、Ca等微量元素含量发生变化,止血作用较生品明显增强[12]。

陶崇斌等[13]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止血作用为指标,经过对侧柏叶的研究认为,侧柏叶炮制后Zn、Pb、Co、Mn、Cr、Cu、P、Fe、K、Ca等元素含量均较生品为高,除制炭富集的因素外,还与发生的理化变化有关。

1.4其他成分对止血作用的影响大黄中的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等成分,通过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改善脆性,兴奋胃肠道的局部血管,同时显著增加纤维蛋白原活性,使凝血时间与出血时间明显缩短,从而有助于止血。

大黄的止血有效成分a-儿茶素和没食子酸能降低抗凝血II(ATII)的活性,升高a2巨球蛋白的含量,竞争性地抑制纤维溶酶及纤维酶原活化素的活力,使纤溶活力下降,并增加血小板的黏附性和聚集能力,从而加速止血[14]。

包贝华等对荆芥穗炒炭前后的总黄酮量进行了比较,发现炒炭后总黄酮的量明显升高。

对比荆芥穗炒炭前后的紫外光图谱,发现其炒炭前后紫外光图谱有较大差异,提示荆芥穗炒炭前后黄酮成分及比例有显著改变,可能与荆芥穗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有关[15]。

2临床应用2.1辨证论治中医学认为出血的本质是络伤血溢,多数学者认为引起络伤血溢的病机主要责于热、瘀、虚。

由于饮食失节,嗜食辛辣酒类,热积胃中,热伤胃络,胃气失和,血随胃气上逆而吐出,或下走大肠而大便色黑。

闫惠霞[16]将上消化道出血分为三型:脾虚不摄、寒热相夹型,药用党参、茯苓、地榆炭各15g,白术、制半夏、黄芩、白及、侧柏炭各20g,甘草9g,大黄、生蒲黄各10g,三七粉1g(冲服);肝胃积热型,药用黄芩12g,黄连6g,生大黄10~15g(后下),制大黄、生蒲黄各10g,生地黄、地榆炭、侧柏炭各15g;胃阴损伤型,药用生地黄、白芍、百合各15g,北沙参、太子参各20g,麦冬12g,石斛30g。

治疗86例,显效40例,有效42例,无效4例,有效率95.35%。

罗军[17]辨病结合辨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12例,胃热炽盛型用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大黄、黄芩炭、侧柏叶、焦栀子、茜根炭、陈棕炭、炙藕节、丹皮炭各10g,黄连3g;瘀血阻滞型用四逆散、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当归、赤芍、枳壳、炒蒲黄、五灵脂各10g,红花、川芎、柴胡各6g,生地15g。

脾气亏虚型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10g,黄芪30g,焦白术、茯苓、当归、升麻炭、阿胶各10g,炒柴胡3g,龙眼肉5g,炮姜4g,炙甘草6g;阴虚火旺型用玉女煎加减:生地黄20g,麦冬15g,生石膏30g(先煎),知母、川牛膝各12g,牡丹皮炭、侧柏叶炭、炙藕节、紫珠草各10g。

煎服,每日1剂。

各型均加生三七粉6g,白及粉10g,调糊,日分3次服(或鼻饲),服1周。

结果:显效81例,有效2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6%。

徐国祥[18]将本病分为虚实两型辨证治疗60例。

胃热伤络型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生大黄、黄芩各9g,黄连6g,生地黄20g,茜草炭、白及、小蓟、大蓟各10g,牡丹皮、乌贼骨各15g。

脾气虚弱型用归脾汤加减:党参12g,白术9g,茯苓、当归、白芍、熟地黄炭、白及炭、仙鹤草、阿胶、黄芩各10g,黄芪、灶心土各30g。

随症加减,日1剂,水煎服,有效率96.7%。

2.2专方治疗刘吉鑫[19]自拟益气凉血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62例,出血量每日<500mL者,处方:炙黄芪15g,党参、当归、地榆炭、槐花炭各15g,蒲黄、炒阿胶各20g,煎服;另用乌贼骨粉、紫珠粉各30g,生大黄粉3g,三七粉6g,将药粉和匀,分3次开水调服。

出血量每日>500mL者,先用白条参15~30g煎汤服,并输血输液,后服上方益气凉血汤。

结果:总有效率为100%。

和建林等[20]自拟调中益气止血汤:黄芪15~30g,党参、当归、白术、柴胡、延胡索各10~15g,地榆炭、贯众炭、生地黄炭各20g,陈皮10g,大黄炭5~10g,三七粉4g(冲服),生甘草5g,随症加减。

治疗40例,痊愈30例,显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

保远玉[21]用乌及泻心汤(黄连8g,炒大黄、乌贼骨、三七、地榆炭、藕节炭各10g,白及、仙鹤草各15g,牡丹皮12g)随症加减治疗56例,痊愈43例,显效9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3%。

黄桂荣[22]用自拟补气摄血汤(炙黄芪24g,党参、当归、地榆炭、槐花炭各12g,炒蒲黄10g,阿胶20g烊化,紫珠草30g),每日1剂水煎取液,并用海螵蛸粉10g,大黄粉1g,三七粉2g,日3次汤剂送服。

治疗62例,显效56例,有效6例。

2.3结合内镜治疗陈庆红等[23]用消痔灵内镜下2662012年5月第36卷第3期注入曲张静脉,7~14d后重复注射1次,4次为1疗程。

治疗32例,显效24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3%。

赵宝华[24]以五倍子、诃子、明矾按1∶2∶1比例,每70mL煎液浓缩至20mL,经内镜喷洒治疗本病22例,经1次喷洒,出血全部停止。

翟正保[25]经内镜注入白及糊状液治疗本病25例,将1g 白及粉末加20mL生理盐水调成糊状液注入出血病灶表面。

注入后即刻可见病灶表面形成胶状膜,一般2~3min后出血即可停止。

注入1次后一般不再用其它止血措施,结果总有效率96%。

时昭红等[26]采用胃镜下病灶处直接喷洒微米大黄炭(颗粒大小15μm)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去甲肾上腺素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静滴法莫替丁;治疗组胃镜下平均止血时间16.02s,较对照组的21.66s明显缩短(P<0.01);止血成功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P< 0.05)。

向爱民[27]通过胃镜局部喷洒大黄白及合剂治疗本病60例,治疗组30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30例予洛赛克40mg或西咪替丁0.6~0.8g静脉滴注,每日1次,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3讨论中药炭类制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其独特的优势,方法多,止血快,疗效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一,中医药治疗急性胃黏膜出血、胃和十二指肠良性溃疡出血的效果较好,但对上消化道血管瘤破裂出血、肝硬化和肝癌致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上消化道癌症出血的疗效不够理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