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医联合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中西医联合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中西医联合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发表时间:
2019-04-18T10:20:36.91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2期 作者: 肖劲松
[导读] 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方法有效、迅速、简单,可用于临床推广。

朝阳工程技术学校卫生所,辽宁
朝阳122000

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联合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因非静脉曲张性
上消化道出血就诊的
31例患者年龄24~57岁,平均年龄43.7岁,病史3~30年不等,其中男性25例,女性6例。部分患者有反复出血病史。
结果:止血效果:呕血或黑便停止,大便潜血转阴,症状明显改善患者
25例,呕血或黑便停止,大便潜血(+ + +)转(+),症状有所改
善患者
5例,出血减少,大便潜血(+ + +)转(+ +)1例。结论: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方法有效、迅速、简
单,可用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急症之一,其中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所占比例较大。采用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31
例,收到极佳效果,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因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就诊的31例患者年龄24~57岁,平均年龄43.7岁,病史3~30年不等,
其中男性
25例,女性6例。部分患者有反复出血病史。所有患者来诊,均进行急诊未经检查。对患者均经鼻腔下一胃管,抽出胃内的积血和
食物残渣,为胃镜检查做好准备工作。
1.2
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卧床,观察记录血压、脉搏、出血量及尿量。呕血者禁食24小时,便血患者进少量温热流食,病情好转后逐渐转为正常饮
食。打开静脉通道扩容,注意电解质平衡,禁食患者补充能量。

2)治疗方法:法莫替丁40mg,静脉注射,每12小时一次;泮托拉唑40mg,静脉注射,每12小时一次,维持72小时治疗。出血量较大
患者必要时输新鲜血,成分输血。患者口服中药止血方剂,每次一袋,每日两次。止血方剂:黄芪
20mg,白及20mg,乌贼骨20mg,煅牡

20mg,浙贝母20mg,蒲黄20mg,大黄10mg,加水煎制150ml,每剂加三七粉10mg口服。连续服用7天。呕血禁食者给予鼻饲。
2.
结果

本组31例中,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7例,胃溃疡9例,急性胃粘膜病变3例,疣状胃炎2例。内镜下见出血表现:溃疡
灶非喷射状出血
5例,病灶周围明显渗出19例,点片状出血7例。


止血效果:呕血或黑便停止,大便潜血转阴,症状明显改善患者25例,呕血或黑便停止,大便潜血(+ + +)转(+),症状有所改善
患者
5例,出血减少,大便潜血(+ + +)转(+ +)1例。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的关键是明确病因立即止血,同时给予其去病因治疗措施保证患者转危为安。引起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
因包括: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损害、胃癌、贲门撕裂症、血管发育异常、其他胃良恶性肿瘤等
[1]。本组患者以消化性溃疡患者居多

26例),急性胃粘膜损害和胃炎共5例,治疗均收到良好效果。

例1:患者,女,42岁,2015年6月9日周二来诊。胃病史12年,3年前胃镜检查胃大弯溃疡,HP(+)一直未规律用药。昨天同学来
访饮酒约
1斤,半夜胃疼发作,胃胀,自行口服胃康灵稍缓解。今晨起头晕,恶心呕吐伴腹泻来诊,呕吐物呈咖啡色。查便潜血(-),胃
镜下见溃疡灶非喷射状出血。泮托拉唑
40mg静脉注射,每12小时一次,连续用药三天,禁食24小时,用中药止血方剂每次150ml一天两
次,连续用药
7天。治疗2天后,患者基本症状明显改变,一周后症状消失,复查胃镜出血症状消失。

例2:患者,男,35岁,2016年4月27日周三来诊。胃病史9年,五年前于市中心医院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三年前因黑便就
诊,检查系溃疡灶出血住院治疗。今晨自述又见黑便来诊,问诊饮酒史多年并没有忌酒,没有规律性治疗溃疡病服药,便常规显示便潜血

+ + +),法莫替丁40mg静脉注射,每12小时一次,泮托拉唑40mg静脉注射,每12小时一次,连续用药7天,口服枸橼酸铋钾颗粒1包,
一日二次连续用药七天,用中药止血方剂
150ml口服,一天两次,连续用药7天,治疗2天复检便常规,便潜血(+),第四天便潜血

-)。

例3:患者,男,25岁,2016年6月8日周三来诊。既往无病史,昨天晚餐达到酗酒程度,今晨突发胃疼、恶心、呕吐、呕血伴头晕,
脉搏
112次/分,血压12.0/8.0Kpa,打开静脉通道扩容,脉搏下降到84次/分急诊胃镜检查,内镜下见胃体底部广泛点片状出血伴胃黏膜多发
性糜烂,诊断急性胃黏膜损伤。留置胃管,禁食水,第二天便常规潜血(
+ + +),法莫替丁40mg静脉注射,每12小时一次,胃管注射中药
止血方剂
200ml,一日两次,连续用药七天。治疗二天后胃管抽取液无新鲜血,第三天拔胃管,治疗第四天便常规潜血(-),治疗一周痊
愈出院。

本治疗方案中,法莫替丁和泮托拉唑能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从而促进血液尽快凝固,同时对其原发病有治疗效果吗,配以中药效
果更加。中药方中重用黄芪,以补气摄血、生肌敛疮;白
及、蒲黄、三七粉化瘀止血、消肿生肌;乌贼骨、浙贝母、煅牡蛎制 酸敛疡,使
溃疡愈合,则出血自止;大黄清热泻热,祛瘀止血,荡涤肠胃。诸药共奏清热凉血、化瘀止血、制酸敛疡之功效
[2]。中药药理研究表明,
大黄有广谱抗菌作用,能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并可收敛止血;三七可促进组织创面修复;蒲黄可促进凝血;白及不仅可促进溃疡愈合,也
可缩短凝血时间。本组有两例患者属于再次出血,经治疗后未再出血
[3]。我们认为这一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方
法有效、迅速、简单,可用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家荣.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J].名医,2018(02):137.
[2]
侯媛.中医药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规律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6):13-14.
[3]
郭娟娟. 中西医结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护理路径建立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