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酒文化的礼仪

中国酒文化的礼仪

中国酒文化的礼仪
中国酒文化的礼仪
喝酒,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按照通常的风俗习惯,喝酒都得有个由头,也就是“引子”,这样的由头很多:如:朋友出
发践行、出发归来接风、乔迁之喜、开业大吉、官职提升、喜庆佳
节等等,都是很好的由头。

有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由头,觉得老朋
友好久没一起聚了,便要找出个理由,一起聚聚,叙叙旧,加深加
深感情。

酒宴首先要安排好座次,这是很有讲究的,安排得好,皆大欢喜,安排的不好,就容易得罪人,有时客人竟起身离席,这是马虎不得的。

在我们胶东大致是这样安排座次的:房门正对着的座位为“主陪”的位置,在“主陪”对面的是“副陪”的位置。

“主陪”的右
首是“主客”,左首是“副客”,“副陪”的右首是“三客”,左
首是“四客”。

这是六个主要位置,有时还有“三陪”、“四陪”、“五客”、“六客”,这样,谁主谁客一看便知,这是在小城宴席
上的座次。

乡村的酒宴座次安排就不同了,大抵是尊者、长者坐到最重要的位置。

然后,次尊长者、次次尊长者,以此类推,紧挨着就坐,主、副陪坐到最次要的位置上。

因而参加乡村酒宴,最好入乡随俗。

酒宴上,一般等到上了两个热菜之后就开席,这个时候,一般主陪都要和主副客打声招呼说:“咱们开始吧。

”这就拉开了喝酒的
序幕。

第一个酒先喝“开门红”,这杯酒十分重要,千言万语融入酒,千杯万盏看开头。

酒宴上的第一杯酒就像一场表演的开场,能
否吸引观众,对后面的影响很大,祝酒辞要说的热情洋溢。

有身份
的领导光临,就应说:“今天,高朋满座,蓬荜生辉!对各位领导的
莅临指导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远方的朋友来了,就应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让我们举起薄酒一杯,热烈欢迎各位
朋友的到来。

”朋友出发,为他践行,酒宴的祝福语应这样说:今
天好友为事业发展,将要出发远行,请让我们共同举杯,为他践行,祝愿他一路顺风,满载而归!朋友出发归来,为他接风洗尘,祝福语
就要这样说:朋友从远方满载而归,一路劳顿,请大家共同举杯,
为朋友接风洗尘。

敬酒的时候,主陪先站起来,一一碰杯,接着,
全体起立,一般喝啤酒者一饮而尽,喝白酒者喝到酒杯的几分之一,以示给主陪个面子。

表示第二个酒,主陪一般要说几句客套话:“非常感谢各位朋友一直以来的帮助支持!薄酒一杯,表示谢意。

”主陪热情洋溢地劝酒、喝酒,表示诚挚的谢意!满桌的.主宾一边随声附和着,一边尽情、
尽兴地喝酒。

主陪表示结束后,就轮到副陪表示酒了。

副陪的身份一般比主陪低,表示酒之前先请示一下主陪,一是看主陪表示酒结束了没有,
再一个意思是征得主陪的同意后才能表示酒。

然后,谦虚地说:
“今天,我受主陪委托,跟各位领导、朋友相聚一起,非常高兴,
非常荣幸!我向朋友们敬个酒!”按照一般风俗习惯,副陪不能超过
主陪,但要表达出陪酒的意图及祝福语。

接下来就是三陪、四陪表示酒,人多的时候还有五陪、六陪,都要礼节性地一一表示酒,一般每人喝一个即可,除非主陪要求多喝
的时候,才能适当地多表示几个。

主客一般要等到酒宴快要结束的时候才能表示酒,看到其他的客人表示差不多了,主陪就开始“打圈”了,其他人也都跟上,开始
单独表示酒了,互相交流着喝酒,这个时候酒宴就渐渐热闹起来,
经常会掀起个小高潮来。

敬酒时都会找些亲近的话说,有的七杆子
打不着的远亲,也要拉得很亲近,有的刚刚认识,也相互称兄道弟,阿谀奉承。

恭维领导则说:“年轻有为,官运亨通,前程无量啊!”、“XX位子非你莫属啊!”、“酒量是胆量,酒瓶是水平”;恭贺做生
意的:“生意兴隆、兴旺发达,今年又要发大财啦!”;祝愿上了年
纪的人:“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祝您健康长寿!再过三十年我们再
相会。

”劝酒者,说着一句句美好的祝福语,喝酒者一饮而尽,你
来我往,推杯换盏,说笑声、碰杯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等到
客人确实不愿喝了,劝酒者仍觉得意犹未尽,就拿出浑身解数,把
想到的祝酒词都说出来:“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区区小酒,何足挂牙”、“宁伤
身体,不伤感情”,说这些就是为了让客人喝好,客人则盛情难却,只好半推半就,直到喝得高潮迭起,酒香四溢。

饮茶,重点不再茶上,而在乎“饮”,品酒亦是如此,品酒的重点不在酒上,而在乎“品”上。

“茶”与“酒”也分好坏,这也就
导致“饮”和“品”是有所不同的。

好茶与好酒,在经过一番的“饮”和“品”后便自然有所不同。

正如此言,茶亦好“饮”、酒而好“品”。

茶有“茶道”,酒有“酒礼”。

在中国,饮茶有道,品酒有礼。

无论是茶还是酒,经过
历史的发展,现在逐渐演变出繁多的品种。

就拿“茶”而言吧,在
中国就有盛产于杭州西湖的“西湖龙井”、盛产于洞庭湖的“碧螺春”、盛产于安徽黄山附近的“黄山毛峰”等等名茶。

由于地域和
制作手法等因素的不同,造就了各种茶在就饮的方式方法上各有不同。

“酒”,亦是如此。

就历史古老而悠久的中国而言,“饮茶”和“品酒”纷繁复杂,却与国民生活休戚相关。

然而在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茶与
酒却有着另一番滋味。

与现实不同,与文艺更近。

“大家入座,小丫鬟捧上茶来。

宝玉自觉清香异味,纯美非常,因又问何名。

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
所带之宿露而烹。

此茶名曰‘千红一窟’。


“……宝玉看毕,因又请问众仙姑姓名:一名痴梦仙姑,一名钟情大士,一名引愁金女,一名度恨菩提,各各道号不一。

少刻,有
小鬟来调桌安椅,摆设酒馔。

正是:琼浆满泛玻璃盏,玉液浓斟琥
珀杯。

宝玉因此酒香冽异常,又不禁相问。

警幻道:“此酒乃以百
花之蕤,万木之汁,加以麟髓凤乳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


宝玉称赏不迭。


千红一窟,此为茶中上品;万艳同杯,亦为世间稀有。

曹雪芹前
辈妙笔生花,虽将茶和酒造就得引人入胜,恐怕也是夸张手法。


而细细读来,千红一窟与万艳同杯在曹雪芹笔下却是别有一番滋味。

细细思量,曹雪芹前辈著写《红楼梦》便是悲情和悲剧的基调,那
么茶与酒自然也被赋予相应的艺术手法和韵味。

仅就“千红一窟”
与“万艳同杯”这两个词语而言,代表的绝非仅仅是茶和酒而已。

《红楼梦》是一本旷世奇书,更是一部集社会和家族的浓缩剧。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酿酒历史。

酒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酒能解忧,更能助兴。

老朋友相见,相视而坐,分外亲切。

把酒言欢,天南海北,侃侃而谈。

杯酒显深情,酒逢知己千杯少。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丰收在即。

农家院落杀鸡宰鱼,把酒话桑麻。

一张张被酒熏红的粗糙面庞,折射出主人家的富足与丰收的喜悦。

中秋、除夕佳节,亲朋好友你来我往,叙旧谈心,其乐融融。

高兴处,斟上美酒,你一口,我一口,轻轻一啜,甘醇回味。

酒愈香,情愈浓。

亲情弥坚,友谊万岁,无比温馨幸福。

结婚、庆生、孩子满月,宾朋满座,热闹非凡,更少不了美酒相伴。

一杯美酒道尽万千祝福。

酒香,酒浓,情更浓。

哪怕是不会喝
酒的亲友,此时也会浅浅抿上一口;嘴里说着沾沾喜气,然后带着笑意,醉意满意而归。

彩霞晕染在主人家盈盈的笑脸上,格外灿烂而
美丽。

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即将归来。

没有什么相送,我心里盘算着送上一瓶自酿的葡萄酒。

酒红色的液体,在玻璃杯里熠熠生辉,甘醇
绵长。

酒不名贵,却情谊深厚。

于是想起自酿葡萄酒的事情来。

炎炎夏日,我精心挑选,买来最好的葡萄。

颗粒饱满,颜色深紫,甘甜多汁。

摘下葡萄一颗颗清洗,再用盐水浸泡,反复淘洗数遍,
在簸箕里沥干水份;再把葡萄一颗颗捏碎,放进洗净的坛子里,一层
葡萄一层糖;并在瓶口处留下三分之一的空间,防止发酵时产生的气体因密闭而爆炸。

最后用干净的纱布密封,加上盖子,静待发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