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论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论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2007级法学专业研究生班雷志军2009年5月12日,《魔兽世界》大陆服务器例行更新之后,玩家在登陆时发现其用户条款出现变化,其中第七条声明第九城市有权终止和删除用户账号。

此条款引发玩家不满,纷纷将矛头对准九城。

但很快,九城发布声明称该补丁并非自己所为,自己对此毫不知情。

而游戏开发商暴雪则表示,该条款去年10月份就已修改成现有内容,不过是这次更新才出现而已。

5月20日中午,CCTV2的《全球资讯榜》栏目中出现了《魔兽世界》的报道,持续时间长达5分钟多,且被冠以“今日特稿”,节目对魔兽“补丁门”事件做了大致回顾,虽然有“买装备花数十万人民币”这种语句出现,但一改以往“战网魔”的立场,完全视作是对日常民众生活的正常报道,态度上客观正面。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CCTV第一次旗帜鲜明对虚拟财产的保护问题进行了关注。

一、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的意义虚拟财法律保护问题首先是一个认识问题。

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后发国家,大众对这一财产形式还没有形成普遍的认同,因此,明确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的意义是在立法、司法等环节保护虚拟财产的前提条件。

(一)虚拟财产的概念什么是虚拟财产?一般认为,虚拟的财产,非现实的财产,又称网财,实际上是存贮在游戏服务器上的电磁记录,是一组数据,一个程序。

因此,虚拟财产一般定义为:数字化的、非现实的、观念上的财产。

虚拟财产不仅指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物品,还应包括ID号、QQ号、电子邮件、网络寻呼等等。

可以称之为“虚拟财产”的事物,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现实性的结合虚拟财产的最大特征就是具有虚拟性,又称无形性。

这种虚拟性表现为它以数字化的形态存在于虚拟的“赛博空间”。

正如学者指出的,“虚拟财产首先要满足虚拟的特性,这就意味着虚拟财产对网络游戏虚拟环境的依赖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不能脱离网络游戏而存在,当然也正是这一特征使得按照现行的法律难以调整与规范。

”但是,虚拟财产如果仅仅发生在虚拟空间里也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虚拟财产,只有与现实社会发生了某种联系才有可能被界定为法律意义上的财产。

由此,就排除了纯粹游戏行为产生并仅存在于虚拟空间的财产,比如大富翁游戏里的楼房、股票等,对玩家而言在虚拟世界里是有‘定的意义的,但这不能作为法律上的虚拟财产。

但如何判断这种联系,这种联系达到何种程度才能称其具有了现实性这一特征呢?笔者以为,一个可的衡量标准就靠是,这种所谓的虚拟财产能在现实中找到相应的对价,而且能实现在虚拟世界和现实社会间的自由转换。

2、可再现性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有形财产,一旦被毁损、灭失或者消耗,就会出现财产的绝对减少(排除使用价值转移的情形),不可重新出现。

但是,存在于网络空间里的虚拟财产,由于它以数字化的电子数据形态存在,如果遇到数据丢失(如电脑死机)的情况,在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重新获得该份数据,达到虚拟财产再现的目的。

所以,较之于有形财产,虚拟财产具有一定的可再现性。

3、合法性这一特征之所以区别于传统(形态)财产主要在于强调虚拟财产获得方式的合法性,而非符合现行法律的规定,因为我国目前法律尚未明确对虚拟财产能否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作出任何限制性的规定。

所以,那些通过非法方式获得虚拟财产,比如通过使用“私服”、“外挂”。

、通过玩非法游戏积累以及通过非法途径入侵游戏程序修改虚拟财产属性等手段而得到的虚拟财产,它们对于特定范围内的玩家而言或许有一定价值,也可能发生了真实的交易关系,但这种虚拟财产不能被界定为合法的财产,这也体现了打击私服、外挂等网络游戏顽症以维护虚拟世界之公平秩序的法律价值。

此外,单就娱乐本身而言,我们认为也完全可以成为获得财产的一个合法方式。

比如购实彩票应成为市民的娱乐活动,一旦中奖,奖金便是其合法所得。

因此,笔者认为,上述借“游戏不是劳动,而是娱乐”的论调以否定虚拟财产的获得,显然是缺乏填密逻辑的。

4、期限性期限性这一特点对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的界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这也是理论和实务中都最易引起争议之处。

我们认为,虚拟财产是具体网络游戏的组成部分,并依托其而存在,否则便荡然无存。

作为自主经营的SIP 向市场推销的一种依托于网络的娱乐服务,网络游戏必定随着ISP的经营状况、经营成本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变化而存在服务期限,该期限也就决定了虚拟财产的期限性。

否则,会给ISP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游戏中虚拟财产往往数额巨大,勉强维继经营某些衰落的游戏,ISP将无利可图甚至不堪重负,尤其是当ISP经营不景气而被申请破产时,面临对玩家巨大的损失赔偿,无疑会给新兴的网络游戏产业成长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5、易变性虚拟财产主要存在于游戏玩家所控制的帐号(DI)项下,该DI所记载的虚拟财产等是一系列可变的动态参数。

功相关的参数(正面)提高后所产出的虚拟财产能给玩家带来更多的乐趣和刺激,这也是虚拟财产交易活跃的重要原因。

(二)虚拟财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为什么要对虚拟财产予以法律保护?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角色和虚拟物品独立于服务商而具有财产价值,这一财产形式在现实生活中己经占据重要地位,实际上己成为公民乃至国家、单位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虚拟财产虽然是虚拟的,但产生的利益却是实际的。

网络空间中的虚拟财物究竟有没有真实价值?对普通群众而言,这依然有点陌生。

虚拟财产虽然虚拟的其本身并不具有价值,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虚拟财产的获得主要是通过个人劳动和财产投入而取得的。

在游戏过程中,游戏参与者获得的虚拟财产,往往是通过数百小时乃至数千小时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以及个人智力投入来获取的。

虚拟财产获得时所投入的劳动量,丝毫不比现实社会中真实财产所投入的劳动量小。

同时,玩家在游戏过程中所消耗的数千小时的上网费也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虚拟财产的价值及其重要性,绝对不亚于实体世界里的真实财产。

我们还应该看到,网络现在已经完全融入生活,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商务、消费、创作等各种活动,产生的数据普遍被认为是有价值的。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于志刚认为,虚拟财产既可以从游戏开发商处直接购买,也可以从虚拟的货币交易市场上获得,因而虚拟财产已经具有了一般商品的属性,其真实价值不言而喻。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心稳则认为,网络玩家的“虚拟财产”其实是由实际财产演变过来的,玩家有实际花费,也能从这些财产中得到满足和快乐。

现在法律中虽然没有针对保护“虚拟财产”的明文规定,按照《民法通则》中保护公民合法利益的精神,虚拟财产是虚拟的,但是产生的利益却是实际的。

2、立法保护虚拟财产也是打击网络犯罪的一个有效方法。

在我国仅2009年1月到10月,仅仅去公安机关报案的案件中与网络有关的犯罪达到4.5万件,其中与网络游戏有关的虚拟犯罪占到36%,达到16200件。

这仅仅是报案的,如果加上因为各种原因未报案的那网络犯罪的数字就远远不是这个。

电脑犯罪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全体犯罪中网络游戏的黑客攻击及欺诈占47.9%,一般欺诈占 10.7%,黑客及病毒传播占7.4%,个人信息侵害占6.1%。

近年来因为好奇心、冲动而引起犯罪的少年明显减少,反而在网络游戏现金交易等财产取得上的欺诈行为增加,而实施这种犯罪行为的则以青年、中年为主。

在台湾地区,网络游戏犯罪案件属于高发性案件,数量占整个网络犯罪案件的第二位。

根据资料显示,以2008年为例,总数五千多件的网络犯罪里就有三千余件属于网络游戏犯罪案件,犯罪型态包括:盗取玩家的虚拟宝物、虚拟货币、游戏账号,用社交或是木马工具,入侵或骗取诈欺虚拟物品、账号。

另外还有强盗、恐吓以取得游戏相关物品等事件。

众所周知,网络犯罪的一大目标就是通过各种欺诈或者盗窃甚至是攻占的方法,实现侵占用户私密信息和网络虚拟财产的目的。

打击网络犯罪,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整顿混乱的网络秩序,培养良性网络使用习惯。

3、权利需要法律来保护,虚拟产权作为新生的权利更需要法律的保护。

在国外立法和司法上承认网络虚拟财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在网络游戏发达的韩国,在立法和司法上均明确承认虚拟财产的价值,规定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独立与运营商而具有财产价值。

运营商只是为游戏玩家的这些私有财产提供一个存放的场所,无权对其肆意删改。

我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均已出台了相关法律,并且已经出现了侵犯虚拟财产刑事判决的先例。

尤其是台湾地区有关部门作出规定,确定虚拟财产属于存在于服务器的“电磁纪录”,在诈骗罪及盗窃罪中均可看作动产,被视为私人财产的一部分。

网易、盛大、九城、金山、腾讯五家互联网企业曾联合发表《关于联合打击网络盗窃、维护游戏产业健康发展的声明》,强烈要求加快立法保护虚拟财产。

但在我国始终没有从法律的角度给予虚拟财产一个合法的名义,在这种尴尬的背景下,关于虚拟财产保护问题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4、加快立法保护虚拟财产可以更有效地保护玩家的权益,完善国家权益保护法律体系。

不管游戏厂商允不允许买卖虚拟宝物,虚拟宝物都有行情表,玩家之间的买卖及交易非常普遍,而且数量相当庞大。

由于网上游戏的武器有价,“网上武器失窃”层出不穷。

2008年11月中旬。

由于香港葵涌16岁的游戏参与者梁某不能忍受被人偷去辛苦“练功”换来的网上“武器”而跳楼自杀。

从法理角度说,受到侵害必然需要赔偿。

但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网民对虚拟财产的权利也不属于现有的消费者权利中的任何一项。

法律缺失导致网络游戏玩家“网财”失窃以后只能“独自受伤”,即使索要也无门。

近年来网游投诉居高不下,玩家游戏账户和网游装备被运营商肆意封杀或者修改,或者出现越来越多的虚拟财产被盗事件,都充分说明当前虚拟财产保护的缺位。

如果这些矛盾不能很好地解决,我们的游戏产业将很难得到发展,社会稳定也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加快立法保护虚拟财产,也是当前我国虚拟财产保护现状的内在要求。

二、我国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现状面对越来越多的虚拟财产纠纷,我国的立法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

《宪法》和《民法通则》只对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予以认可,而并没有对虚拟财产的合法性作出明确规定;已经颁布和实施的《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中,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认定、所有、交易、保护还处于空白状态。

当前,在我国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有利的保护。

2009年,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超过3.8亿,网络物品正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靓号、网游装备、虚拟货币等等越来越具备现实货币价值规律聊天记录、通讯录、博客文章往往还具有超越金钱的纪念意义。

网游公司“数字巧克力”总裁崔普。

霍金斯称,“中国的虚拟物品市场达到了70亿美元”。

网络游戏已经开始并将继续成为我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这种“注意力经济”的出现不仅对传统的经济模式提出了挑战,更是对我们的法律,司法机关提出挑战,面对越来越多的因虚拟游戏而引发的纠纷,因虚拟财产被盗,遗失而产生的诉讼,我们的理论和时间如何应对?对这些纠纷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无疑都是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