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关景双 主题式课例研修行动 简文版
关景双 主题式课例研修行动 简文版
回归学科,沉浸课堂;教研改进,学会教学
5.校本研修的四项技能
①公开自我的技能 ②倾听与回应的技能 ③问题聚焦的技能 ④设计与改进的技能
6.指导者工作的四要素
一个最好的指导应包括下列四要素 学情分析
明白教学内容及学生 的基础、情势与需求
过程测评
着重教学全过程的自 然观摩及测量、评估
任务设计
确定内容水平与思路 及其环节结构与要点
2.行动教育的基本形态:校本教研嬗变校本研修
2005年1月第二届教育部“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经验交流与工 作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顾泠沅指出了四点变化:
第一,从技术熟练取向到实践反思取向; 第二,从研究教材教法到全面研究学生、教师的行为; 第三,从重在组织活动到重在培育研究状态; 第四,从关注狭隘经验到关注理念更新和文化再造。
4.作业布置 的适切性
观评点之拓展 理解的过程性、认知的指导性、方法的概括性、 媒体的辅助性、环境的控制性、生成的互动性、 教法的示范性、效果的反馈性、教学的改进性、 教师的灵活性、讨论的破解性、对话的有效性, 等等。
“师之蕴”体悟:先行解读文本,先行解读观课点, 观察课堂更清晰,观察师生行为更清楚,观察效果更深刻
4. 主题举例
例 “师之蕴”课例主题(2005—2013)
•课时目标与课堂互动的关联性研究 •基于目标贯通的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目标贯通的语文课堂
课例观点:圈点三维目标方法 确定第一维,看篇章语句的“语修逻文”知识(重点) 确定第二维,看知识生成和师生认知互动过程(学法) 确定第三维,看单元主题、文题、文脉、文眼(难点) 我们一直主张:目标贯通的语文教学旨趣
主题式课例研修行动
上海市级 共享课程
关景双 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师之蕴工作室领衔人 上海市农优青研修项目主持人 上海市名师培养基地副主持人 上海市初中写作学会常务会长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
“师之蕴”网站
序:今天应该如何做教师
1.我的愿景: 专业素养、生活品质、教育质量同步提升!
我们一直行动: 做课例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一个团队在创造!
3.做课例的支撑点:会的做做,做的写写 ①“做中学”: 青浦语文“四层次五环节”
青浦实验数学课堂五要点
② “做课例”:
运用“三实践两反思”方法开展常态教学,
同文解读,同文教学,同课反思,同课写作。 在课例制作中“听懂的东西做出来、把会做的东西写出来”。
2.我的观察: 名师,教师觉醒且连续自觉而成; 名校,群体坚守且连续坚守达成。
3.教师在职学习的三条定则:
工作立场决定学习需求
真实案例催生鲜活经验
行动反思成就专业教师
《教师“行动教育”——青浦实验新世纪探索》,《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3期第4页
4.“师之蕴”体会
学了,就有思路; 做了,就有方法; 写了,就有底蕴。
【教学主张与观课要点】
【文本解读与学情分析】
【目标确定与环节贯通】
【执教反思与领衔点评】
我们一直思辨: 问题与经验是硬币的两面;进步与问题是孪生的一对。
“用笔说话”价值:
1.记忆教学
2.实证梳理
有自我挑战的欲望才能勇敢面对挑战! 有强烈的改进意识才能虚心反思改进! 有聪慧的悟性一定能默会更多的智慧!
“师之蕴”研修目标:思考力、习惯性、最优化
提纲:
一、主题生成:解读与示例 二、行动教育:学习与操作 三、课例研修:选择与持续 四、用笔说话:表达与写作 五、主题研修:价值与传播
一、主题生成:解读与示例
1.现状与处方:2004年上海“八区联动”校本研修项目
联合调研,发现教研活动模式可以概括为:
问题 主题 目标 经验 解决
课例研修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形态之一, 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观察 点着眼,以观察和反思为手段,以互动对话 为特征的群体的应用的课堂教学研究。
2.理念与历练 做课例,边教边研边写成为习惯! 备课组,课例实证感悟成为常态! 专业化,导师与学员临场共成长!
我们一直自勉: 从“想到”到“做到”:考验智慧 从“说到”到“做到”:考验毅力
散碎式的方法——结构化的范式——自动化的操作
2.成长与成功的方法
审视: 课改有先进理念,如何变成教师进步成长的行动; 师傅有经验方法,如何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本领。 “师之蕴”主张并坚持:课例研修是教学改进的行动。
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
4.“行动教育”课例研修模式:三实践两反思
原行为阶段 关注个人已有经 验的教学行为 更新理念 反思1:寻找自身与 他人的差距 新设计阶段 关注新理念、新 经验的课例设计 改善行为 反思2:寻找设计与 现实的差距 新行为阶段 关注学生获得的 行为调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例为载体/教师与研究者的合作平台:理论学习、教学设计、行为反省
二、做课例的环节与技术
1.做课例的四环节:引领与指导
解读课文定目标, 设计教学找方法, 观课研讨评效果, 课例写作练能力。
由指导教师排出时间表,由秘书协调实施。
2.做课例的关注点:组织与筛选 以主题为引领,从观察点着眼——观察思考的线索 在课堂中洞察,在教学中取证——思考筛选的沃土 在悟谈中生成,在课例中积蕴——经验方法的提炼
行为改进
与学生实际的对接与 调整,三分雕七分磨
横向很好沟通:把握学情与过程评估是来回往复的关系,而不断的设计与 改进是专业化的根本途径
纵向很不简单:如何依据学情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任务,如何通过快速测 评即时改进教学行为,已成为指导工作有待突破的要害所在
三、课例研修:选择与持续
1. 释义与抓手
序——课例背景,含主题、选文、观察点及分析、
课例形式及团队分工
一、课文解读与目标筛选
二、教学设计与实践改进 三、观点提炼与研修体会 结束语——回味与展望。
例如:华新孙建国《戏里戏外——〈社戏〉课例报告》
格式2:“三实践两反思”式课例报告
适用有主题的团队合作研修,可以生成许多随笔、观课报告,课例报告的格式:
标题:风声雨声研修声声声入耳(如《马来的雨》课例题目,直白或比喻式标题) 副标题:教学目标贯通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马来的雨》课例报告 正文:(行文提示:提纲讲概括、文脉讲逻辑、表达书面语) 序:课例背景,含主题、选文、观察点及分析、课例形式及团队分工 一、解读文本,筛选目标(分段式、表格式、批注式等解读,最后概述教学目标) 二、设计教学,说明预设(叙述环节设计,用黑括号说明学情、多种预设、目标达成) 三、课堂实践,反思改进(从教学目标、课堂环节、观察点寻找得失与分析、
评学论教(出声想):
执教者、观课者、研讨者:看有指向,研有要点,改有要领。
观察点
1.课时目标 的具体化
先行解读
备课环节,看教师解读文本的功夫,表述目标的能力,唯有 深入到“基本概念”,才能准确、明确、适切地设计文本目 标,才能课堂教得有数,学之有得。 上课环节,看教师学科教学的素养,教学语言严谨、教学术 语规范、语言组织精当,才能教师与教学皆为目标服务,语 文的沃土在于文体,术语的领域亦出于文体。
3.观点提炼
4.积累师蕴 5.成果分享
我们一直把握: 自己走出的或离我们脚步最近的经验
例:“目标贯通的语文课堂”主题课例的观察点 观察点1:课时目标的具体化 制定教学目标要做到清晰、合理、适切、关联,有可操作 性与可检测性,体现语文学科基本要求。 初步默会:教学目标具体化 1. 前提在于文本解读的透彻性。 2. 适切在于教学内容的确定性。 3. 定位在于课文文体的明晰性。
现状:教研多是教/考的事务,少有研/修成分 处方:研修有主题
2.主题生成 研修的主题缘起于教师的困惑 困惑的破解源自于主题的坚持 坚持的品质缘由于实证的感悟
我们一直这样:用教师的经验解决教学的问题
3.“主题式”意义
教师的技能蕴藏在课堂招式中 教师的思考伴随在教学情境中 教师的问题解决在观摩学做中 我们一直追求: 讲上课,写上课,上好课!
2.教师语言 的术语化
3.课堂环节 的有效性
上课环节,看教师设计操作的智慧,即使青浦语文“四层 次”,也是层层对应目标、达成目标,才是有效的设计;即 使“五环节”,也是每个方法服务目标,才是有效的操作。
作业环节,看语文魅力和师生兴趣,作业一是要巩固目标, 串联知识,二是要拓展语文,延伸兴趣,尤其布置要清楚, 要求要明确,课堂能够“导入”则更好。
改进与对策、用课堂实录和研讨建议说话)
四、课例观点,研修体会(从课例主题、观察点思考提纲;从团队研修和过程得失寻找体会) 最后,结束语或相关链接(如实录批注、教研组建设、研修综述、过程花絮、学生反馈、学生
习作等)及参考资料
简化格式3:
第一部分:课例背景解读
(含主题、选文、观察点及分析、课例形式及团队分工)
4. 表述在于三维目标的逻辑性。
5. 实效在于课堂环节的贯通性。 6. 多学在于课程目标的整体性。
做课例:微观取证,筛选默会
五、主题研修:价值与传播
1.教研与教学的价值
①“做课例”是在学科常态教学中教研同伴们走出的校本研修。 ②“做课例”是发现默会与学习应用学科教学经验的应用研究。 ③“做课例”是在自我反思追问中用自我实证得出适宜的经验 。
第二部分:目标实践概述
(从教学目标、课堂环节、观察点寻找得失与分析、改进与 对策、用课堂实录和研讨建议说话)
第三部分:课例观点体会
(从课例主题、观察点思考提纲;从团队研修和过程得失寻 找体会)
例:语文“课堂任务单”《猫》课例体悟
格式4:语文迁移修为思想的课例报告格式
借鉴顾泠沅老师提炼的“教师发展指导者”的“课堂四要素”(2012)
综上所述,把“校本教研”称为“校本研修”更合适,因为它
既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