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题式课例研讨的操作程序和具体做法

主题式课例研讨的操作程序和具体做法

主题式课例研讨的操作程序和具体做法
(水波学区研训室培训资料)
主题式课例研讨的操作程序有以下四个方面:确定主题、制定计划、开展活动、总结推广。

具体操作如下:
一、确定主题
(一)如何确定“主题”
1、首先由教师向教研组提交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教研组长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整理,筛选出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提交到教研组。

3、教研组对这些问题进行再筛选、提炼,最后确定研究的主题并纳入研究的计划。

(二)先行研究,制定计划。

教研组成员查找有关主题的资料,进行研究。

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在正式研究之前教师心中对这个主题就有了一定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思路,根据思路确定校本教研计划。

二、个人备课
校本教研活动小组确定适合于这个主题的教学内容并组内成员人人围绕这个主题备课。

(听课教师也要进行备课,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研究课标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要求,根据自己的教学思想或研究的主题写出教学建议或教学设想)
三、集体备课
这一步是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形成一个教学方案并确定执教人的过程。

和集体备课中的集体备课环节稍有不同的是集体备课中的主讲人是事先确定的,而主题课例研讨中的执教人大多是在这个环节产生的。

四、上课听课
(一)听课前组长给每位听课教师分工,以便评课研讨时突出重点,不重复,不遗漏。

1、教学目标
(1)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关注学生的差异。

(2)可操作的程度,教学目标明确、具体。

2、学习条件:
(1)学习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学习资源的处理,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处理是否科学,学习活动所需要的相关材料充足,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

3、学习活动的指导与调控:
(1)学习指导的范围和有效程度,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根据学习方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教师的语言准确,有激励性和启发性。

(2)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程、难度进行适当调整,合理处理临时出现的各种情况。

4、学生活动:
(1)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对问题情景关注,参与活动积极主动。

(2)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人数较多,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多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充分。

(3)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能提出有意义问题或能发表个人见解,能按要求正确操作,能够倾听、协作、分享。

5、课堂气氛
(1)课堂气氛的宽松程度,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得到鼓励,学生的质疑问难得到鼓励,学习进程张弛有度。

(2)课堂气氛融洽程度,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师生、生生交流平等、积极。

6、教学效果
(1)目标达成度,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多音乐生能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2)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有些学生能灵活解决教学任务中的问题。

(3)教师和学生的精神状态,教师情绪饱满、热情,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二)听课位置选择
听课教师根据观察的目的可以坐在不同的位置,教室的前、中、后都可以选择。

教室前面可以分左右两个观察角,侧对学生和教师,既可以面对全班学生进行观察,又可以面对教师进行观察。

优点是可以看到学生的面部表情和一举一动,可以真切的观察到全班学生的学习状态。

教室后面可以选择左中右三个观察角,从背面观察全班学生,从正面观察讲课教师。

优点是可以自由观察教师及学生的互动情况,特别是便于观察后半部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便于和学生进行交流。

坐在教室中间左右两边和学生坐在一块儿便于进行个案观察和交流。

(三)听课记录(后附主题式研讨听课记录表)
观察人员要认真记录课堂信息并简明提出分析意见,快速记录感性认识。

听课者要快速整理归纳听课记录,将分析意见列出提纲,尽量从理论的高度去归纳课堂教学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为评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组织研讨
(一)组长或主持人开场说明本次研讨会的背景、目的和研究主题,说明研讨的方式和方法,鼓励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二)讲课者首先说课。

说教材教法、说教学思想、说教学设计、说教学反思等,还可以把自己在备课中的难题与困惑提出来。

(三)听课者根据课堂观察谈对本课的认识,一要用欣赏的眼光透析课堂教学的闪光点,把成绩说足说够,使讲课者有一种成就感和荣誉感;二要尽量从理论视角把问题说深说透,态度要真诚真切,使讲课者口服、心服、信服、乐服;三要提出困惑的问题寻求同伴帮助解决;四要提出本学科教学改革的设想或改课方案;五是讲课人听了大家的意见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提出新的问题。

(四)组长作总结。

组长或主持人总结本次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安排讲课教师认真写好课后反思,听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案例分析,教研组记录人要整理好本次研讨记录。

如果有理论或实践上的突破,
可以寻求向有关报刊投稿以实现资源共享或交流。

同时安排好下步教研组活动。

(五)一个主题是否研究完成,要看真实的教学研究效果。

如果预想的问题和在课例研究研讨中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开展下一个新的主题,如果研没有解决,应针对每次的研讨实际情况,制定下次的课例内容,集体备课时间。

六、整理运用
主持人把本组的研讨整理成文字稿,进一步反思并整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写成文字稿,将心得体会自觉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附:主题式课例研讨听课记录表:
课题:年级:评课教师: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