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主题式课例研修行动(关景双讲稿)
主题式课例研修行动(关景双讲稿)
→→→→→→主张:目标双对应的解读与教学
课例选文:沪版七年《社戏》 课例观察点: 1.简化教学目标 2.优化教学内容 3.细化教学环节
基于有效性的思考, 可以根据教学目标, 设计适当的测试题, 当堂课后检测效果。
○沈巷中学课例主题与观察点
课例主题:目标贯通的语文课堂
→→主张:目标贯通的语文教学旨趣 课例选文:《一千张糖纸》《父与子》等
顾泠沅《中国教师成长的 “校本研修”途径》,2012.4.23于青浦“上海市教师发展指导者讲习班”第7 讲
针对性处方:从事务布置到有主题的研讨
1. 明确研修活动主题,了解主题范围和前沿信息。
2. 借助教师的观点和要求生发、选择真正有利于发展的主 题。 3. 主题不仅要能解决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还要对教师的 专业发展有潜在价值。 4. 在设计活动时有意识地引入一位“外部人”,内部和外 部的不同观点之间建立对话关系是重要的。
4. 表述在于三维目标的逻辑性。
5. 实效在于课堂环节的贯通性。 6. 多学在于课程目标的整体性。
做课例:微观取证,筛选默会
观察筛选,对话默会
观察点 我们初步默会 2.教师语言 是实现目标贯通的基础。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桥梁。 的术语化 是体现文体特质的关键。是激活学习情感的纽带。 是检验教师素养的试剂。 3.课堂环节 是目标落实的基点。要有破难解重的互动。 的有效性 是预设与生成的融合。要关联和衔接的适宜。 要有课堂设计的主线。要边学边评价边总结。 4.作业布置 是维系良好师生关系的纽带和载体。要契合本课堂 的适切性 的教学目标。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拓展和延续。 要契合本课堂的生成目标。要预设多样,布置适量。
100.00% 任务布置多深入研 讨少 以应付考试为中心 60.00% 理论学习离课堂实 际太远 听课缺乏明确的研 究目标 活动计划性针对性 差 20.00% 金山 长宁 宝山 浦东 静安 徐汇 青浦 普陀
80.00%
40.00%
顾泠沅《中国教师成长的 “校本研修”途径》,2012.4.23于青浦“上海市教师发展指导者讲习班”第7 讲
课例观察点:
1.课时目标的具体化,2.教师语言的术语化, 3.课堂环节的有效性,4.作业布置的适切性。
评学论教(出声想):
执教者、观课者、研讨者:看有指向,研有要点,改有要领。
观察点
“目标贯通的语文课堂”观察点解读
课堂教得有数,学之有得。
1.课时目标 备课环节,看教师解读文本的功夫,表述目标的能力,唯有深入 的具体化 到“基本概念”,才能准确、明确、适切地设计文本目标,才能 2.教师语言 上课环节,看教师学科教学的素养,教学语言严谨、教学术语规 的术语化 范、语言组织精当,才能教师与教学皆为目标服务,语文的沃土
3. 主题举例
例1:尚美中学“综合学习”(2008.3)
困惑:审视语文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常常重在阅读和写作,识字
写字、口语交际、综合学习等恰恰显示语文能力方面,表现得薄弱。
课例观点1
1.“综合学习”要有一个鲜明的话题。 2.“综合学习”追求三维目标整合实现。 3.“综合学习”最能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4.“综合学习”最能引发学生的语文兴趣。 5 .“综合学习”最能密切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6 .“综合学习”最能融合师生关系。
完善、印发小册子,提出对应策略,让初中数学老师学起来。二是非考试年
段做课例,通过知识衔接、呈现策略、教师理解等观察,给予示范和引导。
这项研究与贯通,既是初中数学研修基地的成果,也是青浦小初数学教研、 培训的内容与特色。
二、课例研修:校本研修的选择
2004年上海“八区联动”校本研修项目联合调研,发现当前学校教研活动的突出问题:
在于文体,术语的领域亦出于文体。
3.课堂环节 上课环节,看教师设计操作的智慧,即使青浦语文“四层次”, 的有效性 也是层层对应目标、达成目标,才是有效的设计;即使“五环
节”,也是每个方法服务目标,才是有效的操作。
4.作业布置 作业环节,看语文魅力和师生兴趣,作业一是要巩固目标,串联 的适切性 知识,二是要拓展语文,延伸兴趣,尤其布置要清楚,要求要明
确,课堂能够“导入”则更好。
例:“目标贯通的语文课堂”主题课例的观察点 观察点1:课时目标的具体化 制定教学目标要做到清晰、合理、适切、关联,有可操作 性与可检测性,体现语文学科基本要求。 初步默会:教学目标具体化 1. 前提在于文本解读的透彻性。 2. 适切在于教学内容的确定性。 3. 定位在于课文文体的明晰性。
我的愿景: 专业素养、教育质量、生活品质同步提升!
我的观察: 名师,教师觉醒且连续自觉而成; 名校,群体坚守且连续坚守达成。
解惑:梦在路上,路在脚下!
学了,就有思路; 做了,就有方法;
写了,就有底蕴。
“师之蕴”: 我们选择并坚持用语文的方式生活, 成为用学习的力量支撑发展的研修共同体, 始终致力解读与教学双修! 始终致力思想与方法相伴! 始终致力成长与成果同步!
二、做课例的环节与技术
1.做课例的四环节:
解读课文定目标, 设计教学找方法, 观课研讨评效果, 课例写作练能力。
由指导教师排出时间表,由秘书协调实施。
2.做课例的关注点: 以主题为引领,从观察点着眼——观察思考的线索
在课堂中洞察,在教学中取证——思考筛选的沃土
在悟谈中生成,在课例中积蕴——经验方法的提炼
研修环节
解读+ 研讨对话 观课+ 研讨观察点 用笔说话+ 研讨写作
研修方法
执教与团队成员解读课文 研讨对话共识教学目标 执教设计教学找方法 研讨主题和观察点,评学论教,筛选 得失
研修成果
二、撰写课文解读 三、教学设计对应 目标 五、组长主持,撰 写、整理综述
执教者根据主题、目标达成、观察点、 四、撰写教学反思 研讨观点等形成教学反思:简述过程, 重在提炼课例观点和研修体会
2005年1月第二届教育部“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经验 交流与工作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顾泠沅指出了四点变化:
第一,从技术熟练取向到实践反思取向;
第二,从研究教材教法到全面研究学生、教师的行为;
第三,从重在组织活动到重在培育研究状态; 第四,从关注狭隘经验到关注理念更新和文化再造。
正是在上述意义上,认为把“校本教研”称为“校本研修” 更为合适,因为它既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的一场深刻 变革,同时也是教师学习方式、历练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
漏洞,结果是,老师一课一课讲,领着一题一题练习,学生没有得到
“知识系列”“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等知识。
3.教师教法枯燥:只有老师讲,加上学生讨论。结果是,教师按着教
案推进,往往还是完不成预设任务。这里有教学思想的弊端,也有教师 技能的局限。
改进因素:
1.从教师改起:肖老师说得好,课程、教师、学生的诸因素,教师最先
破解:在做课例中越做越知道! 我们一直感悟: 困惑的问题在课堂实证中渐渐明晰
例2临平三中课例主题(2008.2) 主题修改《好嘴杨巴》 :
↓教学目标合理定位的研究 ↓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关联性的研究 →课堂互动与课时目标的关联性研究
黄琴《在课堂关联处磨练教学能力――基于“课堂互动与课时目标的关 联性”的〈好嘴杨巴〉课例研究》发表在《长三角教育》2008年9月号
突破口:
寻找“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因素。
关景双《课说2:语文人看数学课》
影响因素:
1.教师未知学(生)识:课堂上老师讲一半了,学生喊“会”。其
实知识的理解水平层次小初不同,学生或识概念,但老师不知所识和理
解水平状态。结果是,老师一律“归零”重新讲起。
2.学科知识缺漏:或者理解有误、肤浅,或者缺失整体知识系列、有
课例观点: ①课题鲜明,才能做出有效的课例; ②清晰明确的课时目标是师生互动的线索; ③关注文本、课堂环节是师生互动的基点; ④“关联性”关联着目标实现的教师能力; ⑤媒体环境对课堂互动的作用不容忽视。
例3:小学初中数学课程衔接
主题群: 一是小初知识衔接, 二是知识理解与贯通, 三是呈现知识方法。
能把握的是自己,建议端正态度钻研教材,走进教材提高素养。这就能够初
步练就学科教学知识的功底。
2.从关键改起:寻找影响数学学习质量的关键有三,一是小学初中知识
衔接,二是初中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理解,三是数学教学方法,其目前牵一发
而动全身的是第一点。我建议在知识内容上,小初贯通,构建教师功底。
3.从学习改起:一是先将“小学与初中数学相关内容衔接问题一览表”
7 .“综合学习”最能检验教师的基本功。 8.“综合学习”最能考验教师在课堂中的领导力。
9.“综合学习”最能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
课例观点2
追问1:“综合学习”是什么? 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用语文),用课堂“学得”带动生活 “习得”。 追问2:“综合学习”的原则? 主体性、语文性、主题性、综合性、实践性、生活性、持续性 等等。
一、“主题式”解读
现状与处方:
2004年上海“八区联动”校本研修项目联合调研,发现教研活动模式可以概括为:
开学初布置任务与要求——前半学期组织一两次听
课评课活动——期中布置考试工作和考后情况分
析——下半学期再组织一两次听课评课活动——期 末再布置考试和分析——最后是总结与表彰会。 很少有研究成分。
1. 释义与抓手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教师 为研究主体,以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 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的行 动研究。 课例研修是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观察 和反思为手段,以互动对话为特征的课堂教 学的群体研究。
2.理念与历练 做课例,边教边研边写成为习惯!
备课组,课例实证感悟成为常态!
课例报告格式分五部分,其中:一、课例报告前言说明:选题、选课文、 观察点、研修团队。其余四部分见右栏。最后由执教者汇总形成课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