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4)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4)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4版)编制单位:2014年5月16日发布 2014年5月16日实施 国民经济行业代码与分类:预案 编号批准页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为了及时有效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建立完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全面提高我公司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理和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减少、减轻突发环境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公司环境风险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保证应急工作科学有序,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本预案是公司环境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支撑文件,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保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情况通报办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甘肃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X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规定,明确了公司的环境应急职能、应急组织机构、应急预案体系及应急响应。

2014年5月16号经公司各相关部门讨论、总经理批准后予以发布试实施。

总经理:2014年5月16日企业名称:(盖章)企业性质:民营法人代表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联系电话:预案编制人员姓名编写章节单位职务签字预案审核人员姓名单位职务签字目录1 总则 (5)1.1 编制目的 (5)1.2 编制依据 (5)1.3 工作原则 (6)1.4适用范围 (6)1.5 事件分级 (6)1.5.1 较大环境事件(Ⅰ级) (6)1.5.2 一般环境事件(Ⅱ级) (7)1.6应急预案体系 (7)2 基本情况 (7)2.1 公司概况 (7)2.2工艺简介 (9)2.2.1工艺流程简述 (9)2.2.2原辅料储存、使用情况 (10)2.2.3物料运输情况 (11)2.3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措施 (11)2.3.1废气 (11)2.3.2废水 (12)2.3.3噪声控制措施 (12)2.3.4固废控制措施 (12)2.3.5危险废物控制措施 (12)2.4环境概况 (12)2.5环境保护目标及执行标准 (12)3环境风险评估 (14)3.1生产工序环境危险源识别 (14)3.2危险物质识别 (14)3.3锅炉环境危险源识别 (16)3.4危险废物处理 (16)3.5环境应急能力评估 (16)3.5.1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6)3.5.2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17)3.5.3应急队伍建设 (17)3.5.4应急物资与装备 (17)4 组织机构和职责 (18)4.1应急组织机构 (18)4.2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19)4.2.1应急领导小组及职责 (19)4.2.2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19)5 预防与预警 (20)5.1预防措施 (20)5.2预警措施 (21)5.2.1预警分级与预警发布 (21)5.2.2预警发布后应对程序 (22)5.2.3预警结束 (22)6 应急响应 (22)6.1分级响应 (22)6.2 信息报告 (23)6.2.1信息的内部报告 (23)6.2.2信息的外部报送 (23)6.3 信息通报 (23)6.4应急准备 (24)6.5应急监测 (24)6.6现场处置 (24)6.7受伤人员救治 (25)6.8安全防护 (25)6.8.1环境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25)6.8.2受灾群众安全防护 (25)6.9信息发布 (26)6.10应急终止 (26)7 后期处置 (26)7.1 调查与评估 (26)7.2 善后处置 (27)7.3 恢复重建 (27)7.4 保险 (27)8 应急保障 (28)8.1应急队伍保障 (28)8.2经费保障 (28)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28)8.4通信与信息保障 (28)8.5其他保障 (29)8.5.1 技术保障 (29)8.5.2 治安保障 (29)9监督管理 (30)9.1预案宣传培训 (30)9.1.1培训内容 (30)9.1.2培训方式 (30)9.2预案演练 (30)9.3预案修订 (31)9.4责任与奖惩 (31)10附则 (32)10.1 预案签署与解释 (32)10.2 修订情况 (32)10.3 实施日期 (32)11 附件 (33)附件1环评批复文件 (33)附件2平面布置图 (41)附件3单位所处地理位置图 (42)附件4生产工艺流程及排污点位示意图 (43)附件5应急物资清单 (43)附件6危险废物台帐 (44)附件7 (45)附件8 (46)附件9应急监测机构联系人通讯录 (47)附件10单位危险源(生产及储存装置等)分布位置图 (48)附件11本单位及周边区域人员撤离路线 (49)附件12突发环境事件报告 (50)附件13危险化学品安全数据表 (51)附件14应急响应工作流程 (54)附件15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流程图 (55)附件16危险废弃物回收单位资质 (56)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建立完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全面提高我公司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理和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减少、减轻突发环境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公司环境风险的实际情况,实现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特制定以下应急预案。

1.2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5)《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8日发布);(6)《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06年1月24日发布);(7)《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8)《甘肃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甘政办发[2011]252号);(9)《X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市政办发[2012]244号)(9)《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情况通报办法(试行)》(环办 [2010]141号);(10)《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04)(2004年12月11日实施);(1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国务院令第591号);(1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 589-2010)(2011年1月1日实施);(1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14)《甘肃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规范全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甘环监察发〔2012〕40号);(15)、采掘机械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010年9月)(16)防爆电气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011年9月)(17)磷酸亚铁锂矿灯组装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011年11月)1.3 工作原则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中,必须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响应敏捷、快速控制,科学有序、有效恢复”的原则。

坚持预防和救援相结合,把保证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建立统一指挥、响应迅速、职责明确的分级响应应急救援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1.4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

1.5 事件分级根据环境保护部令(17号)《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的分级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按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突发环境事件划分为较大(Ⅰ级)、一般(Ⅱ)两级。

1.5.1 较大环境事件(Ⅰ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1)因乙炔、二氧化碳泄漏、爆炸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以上中毒的;(2)废机油、废乳化液泄漏造成环境污染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以上;(3)因机油、乳化液中所含有毒物质给作业人员造成伤害(4)油漆、稀释剂中有害物质排放,给作业人员造成白血病、神经系统障碍等伤害。

1.5.2 一般环境事件(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1) 因锅炉除尘器故障,Tsp 超标;(2) 因喷涂房粉末回收装置故障,Tsp 超标。

1.6应急预案体系本应急预案参照《X 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针对公司运营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环境事件采取预防及控制措施所编制的《X 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专项应急预案,该预案与《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共同构成公司的应急预案体系。

2 基本情况2.1 公司概况单位名称公司应急预案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 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公共卫生应急预案法人代表企业法人代码详细地址邮政编码企业经济性质经济性质隶属关系正常上班人数往来人数2.2工艺简介2.2.1工艺流程简述(1)防爆电气工艺流程外购的各类钢材料进厂,根据产品需要采用切割机对钢材进行切割下料,然后送机械加工车间和焊接车间进行初步零件加工,达到产品要求的形状规格后对各构件进行进一步的精加工,然后对壳体进行打水压试验,监测产品的防爆性能。

通过外购件检 验检 验粗加工精加工 表面喷涂 入半成品库入半成品库装配 检验 整机综合测试 安装标识牌 整机检验 原材料 交付用户焊接加工静电喷涂工艺将零部件进行表面喷涂处理。

外购件检验后入半成品库房。

将加工好的壳体和外购件组装即形成成品设备。

(2)磷酸亚铁锂矿灯生产工艺流程原材料、外协、外购件进厂,对物资进行检验,合格件送往装配车间进行筛选。

蓄电池由电池分容仪检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由保护板电卡尺测量,驱动板由万用表检测。

元件测试合格后进行组装,成品用目测法检测,用出厂试验、检验台检验,合格产品入库,不合格产品返工。

(3)重型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电牵引采煤机工艺流程三种产品工艺基本类同,对选好各种类型的原料进行预处理,后将原料按照设计尺寸焊接加工。

制作好各部件后,对其检验,检验不合格的元件返回上一步工序进行校正制作,合格后进行粗加工,并采用电加热法对产品进行热处理,后精加工制成半成品,经表面抛丸处理后喷漆,检验合格后对制成半成品进行组装,实施整机测试,即为成品。

2.2.2原辅料储存、使用情况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消耗的原材料为钢板,使用的危险化学品主要为二氧化碳、乙炔。

使用、贮存详见表2-1。

表2-1原辅料储存、使用情况一览表原、辅料名称年使用量最大储存量日最大使用量来源备注钢材T 1000 150 20 下料铜材T 15 2 0.3 导线电线KM 1000 30 1 导线机油KG 1500 300 30 设备润滑乳化液KG 500 200 20 冷却液氧气瓶2000 30 20 气割下料二氧化碳瓶500 15 10 工件焊接乙炔瓶80 5 3 气割下料2.2.3物料运输情况公司与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需要明确供货单位)签订协议,生产单位负责将危险化学品运输到公司内,事故责任主体是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