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历史亚洲觉醒的先驱测试题

高二历史亚洲觉醒的先驱测试题

选修4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中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含义是( )。

A.反对封建统治 B.反清复明 C.反满兴汉 D.反对民族压迫2.孙中山辞去大总统后,致力发展实业,他把建设的重点放在( )。

A.农业 B.商业 C.交通运输业 D.建筑业3.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革命行动是( )。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护法运动4.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 )。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临时约法》的颁布 D.清帝下诏退位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在当时的实际意义是( )。

A.人民政治上翻了身 B.确立r民主共和国政体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D.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6.辛亥革命后,革命派连续发动革命斗争,主要是为了( )。

A.维护民主共和政体 B.维护约法C.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D.根本反对袁世凯7.下列史实按因果关系排列,应是( )。

①孙中山号召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爆发②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③袁世凯与帝国主义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④1912年底到1913年初,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得相对多数席位对多数席位A.③→②→①→④ B.④→①→②→③C.②→①→④ D.④→②→①③③8.下列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历史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B.中外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趋于合流C.资产阶级运动由改革到革命D.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改革失败后转向革命9.下列孙中山有关民族主义的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③驱除鞑虏,光复我民族的国家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10.毛泽东曾说过:“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统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是因为孙中山()A.首先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首先提出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C.首先发动了反清的武装起义D.首先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1.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民主要求,主要体现在约法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以法律形式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君权C.赋予国民以自由权利 D.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12.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A.反对袁世凯独裁复辟帝制 B.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统治C.传播民族、科学思想 D.维护共和体制和《临时约法》13.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护国运动②“二次革命”③袁世凯称帝④宋教仁遇制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③①④② D.②④①③14.孙中山从“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客观上反映了①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剧②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③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④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D. ①③④15.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最主要体现在A.同意改组国民党 B.同意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共产党合作C.召开国民党“一大” D.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6.孙中山遗嘱中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这个遗嘱的核心主张是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B.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17. 凯末尔从伊斯坦布尔陆军大学毕业后,驻防在( )。

A.萨洛尼卡 B.伊斯坦布尔 C.大马士革 D.安卡拉18. 下列各项内容,发生在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之前的是( )。

A.废除外国的领事裁判权 B.废除素丹制,实行政教分离C.实行文字改革 D.废除各种陈规陋习19.土耳其在建立共和国后实行的最重要措施是( )。

A.签订《洛桑和约》 B.通过国民公约C.宣布不承认伊斯坦布尔的素丹政府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20.“共和国失去了它的缔造者.土耳其民族失去了它的非凡领袖,人类失去了一个伟大的儿子”。

这是给谁写的公报( )。

A.甘地 B.孙中山 C.扎格鲁尔 D.凯末尔21.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贡献是( )。

A.揭开印度民族独立的序幕 B.给英国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C.发动广大群众参加民族独立运动 D.基本上完成印度的独立大业22.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期间发生暴力事件时,国大党即宣布停止运动,本质上反映出A.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B.对人民力量的保护C.害怕引发无产阶级革命运动D.害怕危及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地位23. “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们永远牢记他。

”这句话是为谁而写( )。

A.孙中山 B.甘地 C.凯末尔 D.耶稣24.“1932年初,土耳其一位美女被选为欧洲小姐。

1933年,土耳其有13名妇女当上了法官。

1934年,在土耳其大城市中的电车上,为妇女专设的两排座椅不见了。

1935年,有17名妇女当选为议员。

”致以上事例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A.土耳其妇女的努力抗争B.先进的社会思潮的产生C.男女平等观念在土耳其的传播和深入D.凯末尔的民主改革带来的社会变革25.有人说:“凯末末尔革命开创了现代民族解放运动史这一类型的先声。

”这里所说的“这一类型”是指()A.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B.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民族民主革命C.在十月革命影响下的民族民主革命D.发生在西亚地区的民族民主革命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5分,第28题 21分,共50分)26.( (14分) 甘地始终是一个谜: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在一些人看来,他是“民族之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于英国把印度拖入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印度民族主义力量绝大部分持支持态度,希望在英国困难时候给予帮助,以换取它允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

”…形势的演变把甘地进一步推向前进,……他得出结论说,英国当局行动如此“不谨慎、不道德、不正义”,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林承节《印度史》材料二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

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

……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

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

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

——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材料三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

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

……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

——海默•劳《甘地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促成这一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6分) (2)据材料二、三,甘地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文明”?(4分) (3)人们对甘地毁誉不一,为何有人称甘地为“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解开甘地之谜的关键之处何在?(4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有幸在总统的位置上尽全力组织并管理政府后,现在已经到了应当退休回归私人生活的时候。

这既是我民族英雄所愿,也是为国运所必需。

因为行政首长的定期更替,是我们国家自由所不可或缺的保障。

请允许我离开政府,就像我以前离开军队一样,让那些支持我国的利益、推进社会和谐和秩序与良善政府的人接替我,让上帝继续保佑我们的祖国。

——华盛顿致麦迪逊的信件材料二(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

――《中国革命纪录》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娥民生主义尚未著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些事。

――《孙中山全集》(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华盛顿和孙中山辞职的原因。

(6分)(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对他们的辞职以及辞职后重新投身政治活动作何评价?(9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1982年第5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影片《甘地传》获得八项大奖,上台领奖的人强调说: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材料二孙中山病逝后,有人发表《东西两国父》一文,倡言孙中山和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孙中山的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

请回答:(1)材料一说:“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的理解。

(7分)(2)孙中山、华盛顿并称为“东西两国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7分)(3)分析中国、印度两国运动的结果,从中得到什么认识?(7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C4. D5. D6.A7. D8.C9.C 10. D 11. C 12. D 13.B 14. A 15.D 16. A 17. C18. A 19. D 20. D 21. C 22. A 23.B 24.D 25.A二、非选择题26.答案:(1)变化:从合作到不合作。

因素:英国殖民当局的暴行;甘地对英国殖民当局的失望。

(4分)(2)西方文明诸多弊端(物质进步而道德沦丧);英国的侵略使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破坏了印度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

(3分)(3)甘地多次在群众运动突破非暴力界限时,中止不合作运动并谴责使用暴力的群众。

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

(3分)27.答案:(1)华盛顿:推行行政首长定期更替;回归私人生活。

孙中山:对袁世凯抱有幻想;认为辛亥革命的政治目标已经实现,重心要转向解决民生问题。

(6分)(2)对他们辞职的评价:(9分)华盛顿:不贪恋权位,在防止独裁、促进国家民主建设起了表率作用。

孙中山:观点一:以大局为重,不贪恋权位,光明磊落。

观点二:对袁世凯的政治面目认识不清,给民主共和造成损失,体现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观点三:因内外形势所近,他只能选择辞职,不必苛求。

对孙中山重新投身政治活动的评价:捍卫民主共和,推动民主革命。

28.答案:(1)甘地是印度的民族英雄。

组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把一生献给了印度的民族解放事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