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语句“压缩语段”即根据要求,对材料中的相关信息进行筛选、提炼、整合等。
从近年各地高考试卷来看,压缩语段比扩展语句出现的频率更高。
从上表可以看出, 2009年共有6套试卷考查了“压缩语段”,考查形式还是以要点概括为主;2010年共9套卷考查了压缩语段;2011年共6套卷考查了压缩语段。
从上表可以看出对压缩语段考点的考查有如下特点: 1. 题型、设问形式不单一。
高考对压缩语段的考查主要采用主观题题型,如2011年重庆卷、四川卷等等。
有时也采用客观题题型,如2011年安徽卷。
其设问形式也是富于变化的。
如2011年四川卷是提炼概括关键词,2010年山东卷是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2010年天津卷是拟写一句话新闻,2010年全国卷I是补写总括性句子。
2. 趋向结合其他考点考查。
对该考点趋向于综合考查,即与其他考点合并考查。
如2011年重庆卷,压缩语段和图文转换合并考查;2010年福建卷考查压缩语段的同时也考查了评论社会现象的能力。
2012年高考,压缩语段的命题量会继续大于扩展语句的命题量,题型也会有所创新,这是一个新趋势。
如2011年浙江卷和安徽卷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2010??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要点回答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缺少“什么”。
(不超过25字)(4分) 4月23日,“2011大学校长全球峰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其中,“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热议的话题。
多位大学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顶尖大学在吸纳拥有国际学术背景人才、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学制度和成功经验等方面缺乏全球化视野;许多人安于现状,在科研方面全方位地紧盯世界一流水平的意识不够,仅满足于在国内获奖或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
他们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学校营造出宽松的发展环境;全社会对于大学发展应抱有平和的心态,少一些急功近利。
【答案】全球化视野、追求卓越的意识、宽松环境、平和心态。
【解析】锁定信息源,是多位大学校长接受记者的采访内容,标志性的信息是分号的前后内容。
梳理层次,总结概括 [2011??浙江卷 ]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5字)(3分) 对于五四时期的新文学阵营而言,所谓“新”,代表着晚近的先进的事物,代表着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旧”则是落后的腐朽的事物,是应该抛弃和埋葬的。
可是在旧文学阵营的眼中,所谓“新”,只是新潮的、还未经过时间考验的东西,往往昙花一现,其中有太多需要去掉的夸饰和虚伪,而“旧”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真理,是过去的精华所在。
【答案】五四时期新、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理解有差异。
(或:新、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价值判断不同。
) 【解析】本题提供的语段属于记叙类文字,在解答时要注意利用记叙类表达方式的特点,具体过程如下:①阅读语段,看清写了什么事情,删除原文次要信息,保留主要信息;②抓住语段的要素,筛选出表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词语或句子;③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来进行归纳概括。
本题的答题思路是:时间――五四时期;陈述对象――新文学阵营和旧文学阵营;陈述内容――对“新”与“旧”的不同解释 1.解题思路语段压缩题型在近几年高考题中不断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所以,在答题时要学会审时度势,认真审清题目的要求,准确无误地答好题目。
压缩语段的解题思路如下: (1)审清题干,明确材料特点。
首先要弄清题目在内容、形式、手法以及字数等方面的要求,给自己一个正确的思考方向。
接着,要明确材料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材料采用不同的方法寻找有效信息。
记叙性语段主要是找记叙的基本要素;议论性语段主要是找论点、论据,明确其论证的方法;说明性语段主要是明确说明的对象,弄清楚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及程序等内容。
(2)分层提炼,明确语段中心。
针对语意比较复杂的材料,可以先给语段划分层次,提炼各层次的要点,找出语段的中心句和关键句,也就是将文中次要性的、修饰性的、解释性的文字删除,而保留主要的、关键的、实质性的文字,然后再加以总体概括,明确语段所要阐述的中心意思。
(3)整合表达,明确答案表述。
根据文段内容和题目要求,充分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把所给语段中相同的词语或相近的内容逐一合并,明确语段中的有效信息。
接着,要严格按照题目要求答题,注意语言形式,运用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准确简明表述。
拟写完答案后要认真复查,复查主要是看答案是否存在信息遗漏、信息交叉、出现病句或超过规定字数等现象。
2.解题方法虽然不同性质的阅读材料,有不同的压缩要求,但压缩语段的方法是可以通用的。
常用的压缩语段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筛选组合法即所谓“提取组合法”,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
这种方法适用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
用一句话表述下面语段的主要意思。
(不超过25个字) 在清清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思维轨迹】其中,“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华丽”“耀眼”“绚烂”为重点,筛选之后,连缀组合后就是答案。
【参考答案】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缤纷华丽,绚烂耀眼。
2.解题方法 (2) 摘取中心法这种方法要求考生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所提供语言材料的中心,打叶削枝,摘取中心句或关键句,根据要求把多余的枝叶去掉。
一般说来,新闻材料往往要抓住第一句或第一段,即新闻的导语。
议论类或说明类的材料要能够抓住中心论点或者要说明的中心意思。
将下面一段话压缩为一句话,表明作者的主张。
(不超过22个字) 我绝不反对倾向诗本身。
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都是有强烈倾向的诗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现代的那些写出优秀小说的俄国人和挪威人全是有倾向的作家。
可是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同时我认为作家不必要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和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思维轨迹】该语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是说“不反对倾向诗本身”,第二、三句是从不同文学作品方面论说“作品有倾向”,而第四句则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谈倾向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流露出来。
第四句是本语段的中心句,第一、二、三句是关键句。
将第四句抽取出来,压缩的任务就基本完成了,然后将句子枝叶削掉就成功了。
【参考答案】文学作品的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流露出来。
2.解题方法(3) 分层合并法。
“分层合并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
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对二胡作了介绍,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60个字。
二胡是中国的一种很奇妙的乐器,是胡琴的一种,比京胡大,也叫南胡。
二胡的构造很简单:由一根长约80厘米的细细的木制琴杆、内外两根琴弦、琴杆下端的蒙着蟒皮或蛇皮的琴筒构成,琴筒呈茶杯形,用木或竹制成,蟒皮或蛇皮是制作二胡的重要材料;用马尾做的琴弓演奏,这与小提琴同样用马尾做琴弓是一样的。
二胡声音低沉圆润,听起来略带<a name=baidusnap0></a>忧伤</B>,常用来表达比较深沉的情感。
二胡产生的历史悠久,又比较容易学习,因此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是中国民间普及率比较高的乐器。
【思维轨迹】语段属说明性文字。
然后概括层意,本段分四层:①二胡是胡琴的一种。
②二胡的构造:琴杆、琴弦、琴筒,蟒皮或蛇皮是重要材料;用马尾做的琴弓演奏。
③二胡声音低沉圆润。
④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
根据层意,连缀语句。
2.解题方法 (4)舍末逐本法。
语段的多种信息中,往往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压缩时,需要对语段信息进行正确分辨、准确权衡,确立信息的主体,分清主次,掂出轻重,然后舍弃次要的、轻微的,选择根本的、重要的,去粗取精、舍末逐本,最后压缩成句,准确全面地表述出来。
将下面一段话概括为一句话,表明作者的观点。
(不超过12个字) 艺术的目的是夸张美好的东西,使它更加美好;夸大坏的一切仇视和丑化的东西,使它引起厌恶,激发人的决心,来消灭那庸俗贪婪的生活中可耻的卑鄙龌龊。
艺术的本质是赞成或反对的斗争,漠不关心的艺术是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的,因为人不是照相机,他不是“摄照”现实、他或是肯定现实,或是改变现实,毁灭现实。
【思维轨迹】这个语段由两句话组成,前一句是谈艺术的目的,后一句是谈艺术的本质。
从作者的倾向性上来看,前者是次要的、轻微的,后者是主要的、重要的。
只需抓住第二句进行压缩就能够将作者的观点提取出来,然后选取精华,正确表述出来。
【参考答案】 (示例)艺术不是现实的“摄照”(或“翻版”)。
2.解题方法 (5)同义替换法。
阅读材料中有能够体现语段主旨的中心句,且中心句中有关键的词语,这时候就可以运用此法将指示代词替换成语意明确的词语。
为下面的报道拟一条标题。
(不超过12个字) 近日,新会市博物馆展出了一件特殊的文物“木美人”。
这是画在一幅木质门板上的油画,画的是两个与真人一般大小、身着汉式服饰的西洋美女。
研究者初步认为,这幅“木美人”是我国最早的油画作品,其艺术性不逊于意大利著名油画家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
据传,这副“木美人”门板,是明朝一位新会籍人士从福建带回来的。
木门所属的屋子因失火而烧毁,画有美人的门板是屋子里唯一没有烧毁的东西,距今至少有500年的历史。
这幅画究竟是何人所作?为何画中女子身着汉人服装,面部却有明显的西洋人特征?这些问题至今还不清楚。
【思维轨迹】材料的信息要点是最后三个句子,但超过了12个字。
可以运用同义语替代法:首先将“这幅画”具体化,根据上下文,即指“中国的‘木美人’”,或根据文中的“这幅‘木美人’是我国最早的油画作品,其艺术性不逊于意大利著名油画家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一句还原为“中国的《蒙娜丽莎》”;然后再抓住最后一句“这些问题至今还不清楚”,即它仍是一个迷,可用“之谜”一词来代替。
这样就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中国的《蒙娜丽莎》(或“木美人”)之谜。
压缩语段常见误区 (1)找不到切入点。
拿到一段文字或相关材料,无从下手,于是东打一枪,西抓一把,影响做题的速度和质量。
(2)抓不住重要点。
在整段材料中徘徊,不知道重点在哪里、如何提取,就随便抓来一句,却不合要求。
(3)分不清楚主次。
对文字中的内容,没有做到仔细分辨,一些主要信息被漏掉,而一些非主要信息却被保留了下来。
(4)字数超过限定。
语段压缩题对字数的限定非常严格,超过限定,反映出概括能力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