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行业四季度报告摘要:●2004年1-8月,全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873.11万吨,同比增长17.36%,依然保持了产销两旺的态势。
由于全球范围内有色金属需求缺口的持续增大趋势,我们认为有色金属行业2004年全年的运行情况将好于2003年,全行业盈利继续增长已成定局。
●国家为避免经济过热而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带来了直接和间接的双重影响,特别是对过度投资、重复建设严重和高耗能的相关子行业影响明显。
数据显示,4月以来有色金属行业的增速在放缓。
●由于影响有色金属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是其产品的供求关系,而我国经济“软着陆”后的GDP仍会有7%左右的增长率,加之全球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基本金属库存不断降低,因此我们认为全球有色金属市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仍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在有色金属行业中,重点关注其产品市场缺口较大,并具有成本优势、资源优势、规模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重点关注公司一、行业运行良好调控影响减弱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材料,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快速连续发展。
2004年1-8月,有色金属产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十种有色金属产品总产量达到873.11万吨,同比增长了17.36%,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受4月以来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有色金属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从3月的峰值(同比增长24.6%)逐渐下滑,7月份行业生产开始企稳,8月份的数据显示有色金属行业的生产再度回升,见图1。
预计今年四季度有色金属行业产销两旺的形势将保持始终。
在有色金属行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行业内重点企业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在“2004年中国企业500强” 的评比中,中国铝业公司、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等11家有色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为了防止个别行业过度投资,国家今年采取了严格的宏观调控政策,这部分降低有色金属行业上半年过高的增幅。
以电解铝行业为例,从去年开始国务院进行宏观调控措施,目前电解铝投资过热的现象已被基本遏制。
从去年开始,电解铝行业未发现新的设计和规划项目,停建和缓建项目237万吨,投资规模明显下降。
今年以来,已有17户电解铝厂全部停产或半停产,停掉能力40万吨。
预计今后几年,在不增加电解铝新开发项目的情况下,电解铝生产能力和需求基本平衡,防止了大量无谓的投资损失。
四季度有色金属产业结构调整速度还会加快,一批工艺装备落后、竞争力低的中、小企业将被迫退出市场,资源、能源短缺,工艺装备落后的企业将被淘汰。
更多的投资将向矿产资源和附加值高的有色金属深加工及新材料产品转移,有色金属的再生利用也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有色金属行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关度极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上半年我国经济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为9.7%,是我国经济近年来同期最高增速,整体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由此预测,虽然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适度放缓,但是仍然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有色金属行业也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表1:2004年主要有色金属产品产量(截止7月31日)资料来源:聚源数据、华泰证券研究所图1:十种有色金属产品产量同比变动情况(1月-8月)从影响有色金属行业增长的主要因素变化情况来看,有色金属行业已呈现“软着陆”,2004年全年运行情况将好于2003年:供求情况全球经济的趋暖,特别是美国和欧洲经济的复苏以及以中国为首的亚洲经济的高速增长,使有色金属的消费需求面临着新一轮高涨。
由于供给缺口的扩大,2003年以来,铝、铜、黄金、镍等的价格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有色金属工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很高的产业,在我国现有124个产业中,有113个部门使用有色金属产品,比例高达91%。
因此只要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态势保持不变,对有色金属的需求就会不断增加,成为推动有色金属价格上升的主要因素。
进入2004年以来,由于消费增长旺盛而市场供应不足,国际、国内市场上有色金属产品价格继续保持上涨趋势,铜、铝、铅、锌、锡、镍等纷纷创下多年来的最高价。
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需求的改变,有色金属产品的价格会进入相对平稳整理阶段。
根据统计资料,随着经济高速持续发展,我国有色金属精炼产品消费从1995年的450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1200万吨,9年间增长了2.7倍。
加上直接进口的加工材料和制品,年总消费量已接近1300万吨,成为世界最大的有色金属消费国。
长期来看,有色金属的供给缺口将始终存在。
●库存情况2003年以来,主要金属交易市场上相关有色金属库存大幅下跌,对有色金属的未来走势会产生影响。
锡、铜、和铅的库存较低,对其价格有较强的支撑作用。
●原材料供给我国部分有色金属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原料供应紧张将制约产能增长。
主要有色金属原料(矿源)供应紧张,价格上升,从成本上推动有色金属价格上扬。
根据《各国矿产储量潜在总值》的估算,我国矿产资源储量潜在总值为16.56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矿产储量潜在总值为1.51万美元,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排世界第53位,而且人均资源数量和资源生态质量仍在继续下降和恶化。
●成本因素电力和煤炭等能源价格上涨,运输费用提高,均使有色金属的生产成本增加。
特别是电力短缺和电力价格上涨将在一定程度影响有色金属的生产和供应,从而影响有色金属价格。
●政策影响我国政府为抑制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对相关行业实施了宏观调控措施。
受此影响最明显的是电解铝行业。
除此之外,由于整个经济发展速度的降温,对作为上游原材料的整个有色金属行业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汇率变动2003年美元汇率持续低迷,促使投机资金把有色金属作为避险工具加以追捧,为有色金属价格的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004年随着美元加息进程的启动,有色金属价格亦会作出反映。
需要说明的是,汇率对有色金属的价格有一些影响,但决定有色金属价格走势的根本因素是有色金属的供求关系,汇率因素不能改变有色金属市场的基本格局,而只是在涨跌幅度上可能产生影响。
国内各种有色金属产品价格2003、2004(1-9月)年涨幅一览表数据来源:上海有色网、WIND咨询、华泰证券研究所二、品种分化明显后市生机再现2004年四季度,受益于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复苏以及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将继续保持发展势头,行业利润将继续提升,全行业效益好于去年同期已成定局。
有色金属属于原材料行业, 在产业链中处于上游地位, 企业面临的竞争没有终端产品激烈;另外由于有色金属企业多数具有很强的垄断能力,企业之间不存在价格竞争的现象。
在有色金属消费量大幅增长的同时, 有色金属价格随之上升, 有色金属行业效益全面改善。
2004年四季度有色金属工业总体仍将保持持续上涨的态势,增长景气仍将继续攀升但攀升幅度有所降低,效益景气也将随增长景气的上升而增长。
中国产业增长预测模型显示, 2004年有色金属全年的增长仍然比较平稳,下半年的增幅略低于上半年。
2004年上半年有色金属行业将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700亿元, 同比增长15%以上,10种有色金属产量670万吨, 同比增长20%以上;预计2004年下半年有色金属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300亿元, 同比增长15%左右,10种有色金属产量约1200万吨, 同比增长20%左右。
有色金属全行业良好运行的同时,各品种之间的差异开始显现,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相关子行业的投资机会。
铜:需求强劲铜价探高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公布,由于需求增长较快,2004年1-6月全球铜供应缺口为68.2万吨, 而去年同期为36.3万吨。
ICSG表示, 2004年上半年全球精炼铜使用量同比增加了6%。
根据国际铜研究组织(ICSG)预测, 2004年世界精炼铜产量将达到1597.4万吨。
尽管中国经济放缓会对铜需求产生影响,但美国和欧洲经济逐渐恢复是不容忽视的。
2004年铜的消费预计会增长5.2%达到1636万吨, 铜的供应缺口将达90万吨左右,。
从全球范围来看,商业环境今年四季度仍将维持强劲,创历史最高水平的建筑支出、强劲的住房市场,电子和汽车业的良好发展状况,这些都将对铜价在高位运行形成支撑。
评级:推荐。
图2:1#电解铜 2003--2004 年走势图(元/吨)资料来源:上海有色金属网、华泰证券研究所铝: 供需相当铝价平稳截止2004年8月,中国电解铝的产量为417万吨,同比增长21.1%;氧化铝产量为463万吨,同比增长14.8%。
行业分析机构BME在今年6月初表示,2004年全球金属铝将供不应求,预期将短缺84.2万吨。
美国及中国需求强劲增长,同时中国因电力及氧化铝不足而限制铝生产,都导致全球铝库存下降。
BME称,2004年原铝产量将增加4.3%至2920万吨,消费将增长9%至3000万吨,产量低于消费84.2万吨。
中国是全球有色金属需求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其中对铝的需求就占到全球市场的五分之一。
目前我国电解铝供需基本平衡,国内电解铝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同时全国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不会很快消除,电力成本上升的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因而面临一定的市场竞争风险。
而作为原材料的氧化铝,从市场预期看,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全球氧化铝现货依然保持紧张态势,供应缺口将达到1260万吨,国内氧化铝的价格将会保持在高位运行。
因此,我们给予电解铝中性评级,给予氧化铝推荐评级。
图3:标准 Aoo铝锭 2003—2004 年走势图(元/吨)资料来源:上海有色金属网、华泰证券研究所铅:缺口加大溢价上升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铅供应商。
由于需求的拉动,2003年铅的价格升幅较大。
2004年4月后,在宏观调控的影响下,铅的价格曾一度走低。
然而,随着冬季电池季节来临,全球库存不断走低,促使铅价再度走高,溢价猛涨。
铅的消费增长主要取决于汽车保有量和蓄电池出口量的增长水平。
据预测,2000-2005年间,我国汽车和摩托车社会保有量将分别以年均9%和5%的速度增长,至2005年我国铅消费量将达到90-110万吨。
国际铅锌研究组织(ILZSG)的最新数据显示,2004年西方国家精炼铅市场将出现130000吨的供给缺口。
我国近年来一直是铅的净出口国,2004年一季度铅净出口108480吨,增长了14.1%。
同期中国铅消费较上年同期增长36.5%。
由于下半年铅精矿产量下降,加之电力、运输等成本因素的影响,精炼铅的产量会受到影响。
需求增长而供应不足,铅价后市走强已成定局。
评级:推荐。
图4:标准 1#铅锭 2003--2004 年走势图(元/吨)资料来源:上海有色金属网、华泰证券研究所锌:库存增加价格平稳2003年中国锌矿产量增至190万吨,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