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课外古代诗歌鉴赏分类训练边塞军旅诗、咏史怀古诗

中考语文课外古代诗歌鉴赏分类训练边塞军旅诗、咏史怀古诗

中考课外古代诗歌鉴赏分类训练: 边塞军旅诗、咏史怀古诗
边塞军旅诗
这是指以战争为题材的诗。

因唐、宋两代开边、戍边、抗敌复国的战争几乎是接连不断,所以边塞诗,军旅诗就应运而生了。

唐代的边塞诗多叙写边塞将士孤独艰苦的生活情景,表现驰骋疆场杀敌效国的豪情壮志和乐观精神及他们的思乡之情。

前者如王昌龄《从军行》、卢纶《塞下曲》、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后者如王之焕《凉州词》、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等。

北宋时代,因与北方少数民族辽和西夏的边界战争连绵,边塞诗大多表现戍边将士杀敌的决心,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到了南宋,这类诗则主要表现矢志抗敌复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壮志及不被重用的焦虑等,闪烁着极浓的爱国主义情怀,主要作家有岳飞、辛弃疾、陆游等。

如岳飞的《小重山》、辛弃疾的《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等。

当外敌入侵,国土沦丧,民族危亡之际,诗人唱出的歌大多是慷慨激昂、悲壮激越的,这些作品或直抒胸臆,如岳飞《满江红》,或借景抒情,借古述志,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68. 小重山
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词中说的“心事”指。

(2)“梦”是指。

(3)这首词的主旨句是。

(4)有人评岳飞词“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而不露),诸君细读《小重山》。

”请简述你对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的理解。

69.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第一句写美酒,葡萄酿制的美酒是西域的特产,又是用玉琢成的夜光杯来盛,如此丰盛,逼出第二句中的冲动。

“马上催”说的
是,平和的气氛一下转入紧张激昂。

(2)三、四两句是写征人的心理设想,从语气上看,这位军人的胸襟
是,但表达的感情却是、(用两个双音节词回答)柳宗元说:“嬉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痛哭。

”联系诗句简述这两句诗的表达技巧。

70.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①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②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①边声:指边关的风声。

下文的“角”指军队的号声。

②燕然未勒:燕然,山名。

《后汉书·窦宪传》载,窦宪出击匈奴,遂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这里言战事未了,边境未安。

(1)上片写景由三字领起,描写的是怎样一幅图景?试简说之。

(2)从词意上看,下片中“人不寐”的原因是。

(3)这首词上片写边塞秋色为下片抒情渲染了一种的气氛,但全词抒情格调是。

71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试评述第三句诗包含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

72.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写出了怎样的情形?诗篇表现了戍边将士何种情怀?
73.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闻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说说一、二两句对表现征人思乡之情的作用?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是历代诗人喜爱的题材,这类诗的特点是,作者咏史绝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有所寄托:或借古喻今讽喻现实,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或写兴衰之感;或借古写已,抒发胸中的块磊;也有评价历史人物,表达自己的历史观点的。

理解这些诗,首先应熟悉诗中所怀的“古”,即熟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然后再分析诗人怎样咏“古”,怎样述怀。

记住,赏析咏史诗还必须详知诗人的生平遭际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因为这往往是理解和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依据。

74.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朱雀桥、乌衣巷是东晋贵族聚居游乐的地方,王谢即王导、谢安。

(1)一、二句是从朱雀桥、乌衣巷的形象写起,它已是一
幅图景。

(2)三、四句没有直接抒写自己的感慨,而是用燕子寻不到旧巢这一典型变化来反映。

(3)本诗在表达技巧上两个显著特点是。

75. 途经秦始皇墓
唐·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1)试述“崩”字在文中的含义及诗人借之抒发的感情。

(2)最后一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方法,有何意义?
76. 越中览古
唐·李白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咏史诗运用的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诗人“览古”意在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68.《小重山》(1).是指下片中的“归程”,隐含重返疆场,为国效力的壮志。

(2).当年率领将士杀敌复国的情形。

(3).白首为功名(功名应指志向、抱负)(4).上片中“惊回千里梦”句,及梦醒后的独自徘徊,隐含对往日战斗生活的向往,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下片用“欲将心事付瑶琴”写诗人壮志难伸的惆怅与痛苦,都十分蕴藉。

69.《凉州词》(1).欲饮军乐吹响,催征人出发(2).豪迈、旷达沉痛、忧伤这是反向抒情的手法,表达忧伤的感情用悲哀语言的感人力量不如用旷达的语言,就像人气愤极了反而会发笑,悲哀极了反而会唱那样。

这样表达的感情更沉重、更深刻。

70.《渔家傲》(1).风景异通过秋雁、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勾勒出一幅苍茫、肃杀的边塞秋色图。

(2).①燕然未勒(边塞战争未平息)②思念家乡和亲人(3).悲凉慷慨悲壮的
71.《从军行》“黄沙”点明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环境艰苦、恶劣;“百战”既言经历时间之长,又言战争之残酷和频繁。

这一切又用“穿金甲”来进行集中的形象描绘。

突出地表现出戍边将士艰苦卓绝的战斗经历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72.《塞下曲》(1)艰苦的生存环境;(2)紧张的战斗生活。

表现了戍边将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战胜敌人的决心。

73.《夜上受降城》这是边城秋夜的景色描绘。

诗人通过悲凉景色的描写和凄婉笛声的渲染村托了征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74.《乌衣巷》(1).寂寞衰败(残破荒凉)(2).燕子寻不到旧巢随着朝代更迭,煊赫一时的豪门贵族早已不复存在了(富贵不能永久)(3).今昔对比以小见大
75.《过秦始皇墓》.“崩”言秦始皇死,又言秦王朝速灭,还言后世人之怒。

一字意深。

从中也透视出诗人对秦始皇的针砭与嘲讽。

2.反衬法。

以汉文帝的谦和、礼让与秦始皇的残暴、贪婪作对比。

作者不直接写自己,而是推己及人,用“路人”(行人)“唯拜”写尽秦始皇的无道和诗人的感慨。

76.《越中览古》今昔对比。

诗人意在表明:胜利后的骄奢、淫乐只能是新的失败的开始,任何表面的辉煌都只会给后人留下笑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