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发育生物学研究技术和方法

第二章 发育生物学研究技术和方法


Developmental Biology
• 二..原理 • 是以抑制PCR为基础的DNA差减杂交。抑 制PCR.是利用DNA链内退火优于链间退 火,比链间退火更稳定的特点,使非目的 系列片段两端反向重复系列在退火时产生 类似于“锅一柄”的结构,无法与引物配 对,选择性地抑制了非目的基因片段的扩 增。同时,该方法运用了杂交二级动力学 原理,即高丰度的单链cDNA在退火时产生 同源杂交的速度要快于低丰度的单链cDNA, 从而使原来在丰度上有差别的单链cDNA相 对含量达到基本一致。
Developmental Biology
第三章 发育生物学研究技术和 方法
Developmental Biology
• 在第一章回顾发育生物学的历史时,我们已了解 了实验技术对发育生物学发展的突出贡献,特别 是分子生物学的兴起给发育生物学的发展所带来 的活力。事实上,发育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 的学科,很多重要的发育理论和发育模型都是在 大量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中涉及各 种各样的研究技术和方法,既有传统的胚胎学和 细胞学方法,如胚胎移植、胚胎分割、细胞核移 植等,又有新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如显微注 射、原位杂交,基因转移及基因功能分析等。本章 将重点介绍发育生物学研究中的几种常用方法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第一节 显微注射 • 显微注射(microinj ection)是发育生物学研 究中最经典而又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 特别是近十几年来通过基因转移创造生物 反应器这一具有明显商业价值的应用研究 的开展,更显现出这一技术的活力。本节 将介绍显微操作系统、注射用卵子或胚胎 的准备、操作过程等。
• 全胚原位杂交的基本原理: • 是用各种标记物标记与体内特定mRNA互 补的RNA分子(反义RNA),以它们作为探 针与动物的整体胚胎进行原位杂交,然后 用相应的抗体来检测特异探针的分布情况。 以下以爪蟾胚胎为例介绍全胚原位杂交的 操作步骤。其他动物的全胚原位杂交与爪 蟾基本相同。
Developmental Biology
Developmental Biology
• 二、显微注射步骤 • 1.注射用卵母细胞的制备 • 在鱼类和两栖类动物中,卵母细胞可采用两种方 法获得,一是将动物麻醉后,通过解剖取出卵巢 叶(两栖动物),或用挖卵器从泄殖孔取出所需要 的卵母细胞;另一种方法是杀死动物,取出全部 卵巢。对哺乳动物而言,一般通过超数排卵 (superovulation)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即模拟体 内卵母细胞发育与排放的激素调节模式,通过注 射不同的促性腺激素,刺激暂时处于休眠状态的 卵母细胞进入成熟发育期,成熟后排放到输卵管 中。由此可以获得的卵母细胞远多于自然排卵。 下面以两栖动物爪蟾为例,简要介绍制备卵母细 胞的这两种方法的基本步骤。
Developmental Biology
• 二.胚胎组织切片原位杂交 • 原位杂交是研究胚胎基因表达的常用方法。 虽然全胚原位杂交简单易行,但在许多情 况下,该方法还达不到研究的要求,因而 需要在胚胎的组织切片上进行杂交。在胚 胎的组织切片上杂交的有利因素在于不存 在探针不能渗入到胚胎内部的问题。
显性突变
Developmental Biology
从自然或人工突变体中分离鉴定控制发育的基因
突变类型图示
Developmental Biology
从自然或人工突变体中分离鉴定控制发育的基因
• • • • • • •
(一)单色全胚原位杂交 1.原位杂交试剂 2.操作步骤 (1)探针制备 (2)胚胎的固定与保存 (3)原位杂交 (4)洗脱和检测
Developmental Biology
(二)双色全胚荧光原位杂交
• 用2种不同的标记物(DIG-11-dUTP,生物 素一11一dUTP等)分别标记2个探针,同时 与胚胎杂交,然后对两个探针分别用相应 的抗体进行检测。 • 在双色全胚原位杂交中,探针的制备、胚 胎的固定杂交及洗脱方法与单色原位杂交 步骤相同,只是检测方法有所不同。
Developmental Biology
• •
核糖核酸酶保护实验的基本原理是: 将待分析的目标DNA.序列作为模板,用逆转 录的方法合成与之互补的放射性标记的探针。 将此探针加入到RNA混合物中后,它便可与目 标RNA杂交,形成双链RNA。由于该双链对 核糖核酸酶具有抵抗力,因此,杂交体系中未 杂交的样品RNA.及过量的探针全部被核糖核 酸酶消化,只剩下杂交形成的双链RNA。核糖 核酸酶失活后,通过凝胶电泳和放射自显影检 测被保护的RNA探针的量,即RNA样品中目 标RNA的量。
Developmental Biology
第四节发育基因的启动子分析
• 一。用途 • 启动子调控作用分析是研究胚胎发育基因 功能的一种重要方法,特别在研究基因时 空表达的分子机制方面,更是有突出的作 用。通常,启动子分析包括基因特异调控 序列、启动子(promoter)和增强子元件 (enhancer element)的鉴别,它们都是基因转 录活性的重要调控单元。
Developmental Biology
• 有多种方法可用于体内(in vivo)启动子分析, 如转基因动物、显微注射等,在不同的动 物中可选用不同的方法,但比较而言,转 基因动物法较为费时,而且需要一些特殊 条件,而显微注射法较为简单。本节将以 斑马鱼胚胎中goosecoid基因启动子分析为 例介绍启动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Developmental Biology
• 一.显微操作系统 • 显微操作系统已经历了多次更新和发展。现今 普遍使用的显微操作器一般由带荧光或相差的倒 置显微镜、显微操作臂、注射器及玻璃微吸管、, 摄像装置和计算机图像处理装置等组成。为了配 制一个性能优良的用于发育生物学研究的显微操 作系统,虽有许多必须考虑的因素,但由于现在 普遍采用的显微操作系统一般都是配套购置,且 都具有详细的说明书,因而这里就不详述。有兴 趣者还可参考有关文献。
(一)、鉴定发育相关新基因的主要方法
从自然或人工突变体中分离鉴定控制发
育的基因;
分离时空特异性表达基因的方法;
利用基因序列同源性的克隆法; 利用生物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克隆新的
基因。
Developmental Biology
从自然或人工突变体中分离鉴定控制发育的基因
突变体的类型
隐性突变; 半显性突变;
Developmental Biology
第六节 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
• 一.应用: 抑制性差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最早见。1996年6 月Clontech公司、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俄罗斯 科学院合作的研究报道(Diatchenko et a1 .996), 是一种简便而高效的通过比较两种总mRNA,而 克隆只存在于其中一种总mRNA中特异表达产物 的新方法。例如可以快速从不同细胞系、不同组 织间或同一细胞系、同一组织在不同条件下(如发 育时间的差异、病理性差异等)克隆出差别表达基 因。
• 一.全胚原位杂交 • 全胚原位杂交(whole mount insuite hybridization,WISH)是广泛用于胚胎发育 调控基因表达研究的一种技术。近年来该 技术发展较快,不仅可以检测到较弱的杂 交信号,而且可以多色杂交,检测多个基 因的表达情况。
Developmental Biology
Developmental Biology
Developmental Biology
• 2.分散囊胚细胞中的启动子分析 • 3.完整胚胎中启动子的定量分析 • 4.整体胚胎中启动子空间活性分析
Developmental Bi 分析
• 一应用:核糖核酸酶(RNase)保护实验是 定量分析基因转录水平的常用方法之一, 它对mRNA的分析具有灵敏度高(比 Northern杂交和点杂交灵敏8~10倍)、 特异性强的特点。另外,核糖核酸酶保 护实验还可用于转录起始位点的确定、 内含子/外显子边界的确定、选择性剪 接(alternative splicing)分析及确定转入 到胚胎中的核酸的降解率等方面的研究。
Developmental Biology
第三节 胚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 一.用途:胚胎免疫组织化学是定位胚胎 内的内源或外源蛋白质的一种有效方法。 该技术操作相对简单,如果和其他一些免 疫学技术结合使用,可以快速获得相关蛋 白质功能的有关信息。
Developmental Biology
• 二.胚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基本原理: • 是用某种蛋白质免疫其他动物(通常为鼠或 兔)而获得相应的抗体(初级抗体),再用初 级抗体免疫另一种动物,获得次级抗体。 在次级抗体上偶联上一种酶(如碱性磷酸化 酶),构成免疫复合物。将胚胎与初级抗体 结合后,洗去多余的抗体,再与免疫复合 物结合。最后利用显色反应来确定胚lift内 特定蛋白质的表达位置。本节以爪蟾胚胎 为例介绍胚胎蛋白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 操作方法。
Developmental Biology
• 三.SSH基本过程是: • 抽提2种不同细胞如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mRNA分别作 为检测样本(tester)和参照样本(driver),反转录成cDNA., 用Rsa I或.Hae III酶切,以产生大小适当的平头末端 cDNA片段,将‘tester cDNA分成均等的2份,各自接上2 种接头,与过量的driver cDNA变性后退火杂交。第一次 杂交后有4种产物: (a)testercDNA.,(b)自身退火的 tester cDNA双链,(c)是tester和driver的异源双链,(d)是 driver cDNA。第一次杂交的目的是实现。tester单链 cDNA均等化(normalization),即使原来有丰度差别的单 链cDNA.的相对含量达到基本一致,由于tester cDNA中 与drivercDNA。序列相似的片段大都和driver cDNA形成 异源双链分子(c),使tester cDNA.中的差异表达基因的 目标cDNA得到大量富集。第一次杂交后,合并2份杂交产 物,再加上新的变性driver单链,再次退火杂交,此时, 只有第一次杂交后经均等化和扣除的单链tester cDNA和 driver cDNA一起形成各种双链分子,这次杂交进一步富 集了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产生了一种新的双链分子(e), 它的2个5’端有2个不同的接头,正由于这2个不同的接头, 使其在以后的PCR中被有效地扩增(图3—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