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章)笔记整理一、教育研究常用方法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个案研究、田野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二、调查研究1.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一种描述研究,是通过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研究对象的资料从而形成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2.调查研究的特点◆自然性◆多样性(访问、座谈、问卷调查、测验和网上调查)◆灵活性◆间接性◆广泛性3.调查研究的意义◆揭示教育发展中现实存在的意义,从而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和矛盾◆获得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的教育研究提供数据和资料◆发现和总结教育思想和经验,更好的改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收集资料,为制定法律法规、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决策提供依据4.调查研究的类型◆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现状调查、发展调查、关系调查、比较调查和原因调查◆根据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根据调查研究的内容:事实调查和意向调查◆根据调查研究的范围: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根据调查研究的方式: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座谈会调查和测验调查5.调查研究的操作程序◆确定调查课题◆选择调查对象◆草拟调查提纲◆制定调查计划◆做好调查准备◆组织调查实施◆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6.调查研究应注意的问题◆调查对象要有代表性◆调查内容要科学全面◆调查指导语要协调一致◆调查的问题要适宜◆调查资料要客观真实◆要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调查结论要做科学分析三、实验研究1.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以探索、验证所研究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2.实验研究的特点◆控制性◆因果性◆教育性◆重复性◆综合性3.实验研究的意义◆是丰富教育理论的重要手段◆是探索教育改革的有效方法◆是教育理论成果向实践应用转化的必经路径4.实验研究的类型◆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功能: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推广性实验◆根据实验变量的控制程度:前试验、准实验和真实验◆根据实验的性质: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根据实验的范围:单项实验、综合实验和整体实验◆根据实验变量的个数:单因子实验和多因子实验◆根据实验场地的不同: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5.实验研究的操作程序(一)准备阶段◆确定实验课题◆提出实验假设◆完成实验设计(二)实施阶段◆实验前测◆实验控制◆试验记录◆实验后测(三)总结阶段◆整理试验资料◆统计处理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题目、署名、前言、实验内容、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实验结果及分析、讨论、参考文献及附录)6.实验研究应注意的问题◆坚持教育性原则,绝不进行有害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验◆做好实验研究方案◆加强对无关变量的控制◆要认真选择测查工具◆要保证实验的科学性◆要周密设计并系统地进行实验四、个案研究1.个案研究个案研究即对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社会集团或一个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个案研究即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的方法2.个案研究的特点◆单一性◆典型性◆深入性◆针对性◆借鉴性◆自然性3.个案研究的意义◆有助于实施因材施教◆能够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有利于教师开展集体教育工作◆能够促进教师进行自我反思4.个案研究的类型◆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个人个案研究、机构个人研究和社会团体个案研究◆根据个案数目的多寡:单一个案研究和多重个案研究◆根据研究目的:诊断性个案研究、指导性个案研究和探索性个案研究5.个案研究的操作程序◆确定研究对象◆收集个案资料◆分析个案资料◆实施个案指导◆追踪指导研究◆撰写个案研究报告6.个案研究应注意的问题◆要遵循道德准则,切实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权◆要排除主观干扰◆准确把握个案研究的适用范围◆不要轻率的将结论推及总体◆确保收集的资料完整、真实、可靠五、田野研究1.田野研究田野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者对象的真实情境中,以参与观察和具体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2.田野研究的特点◆实践性◆客观性◆参与性3.田野研究的意义◆属于人本主义的研究方式,特别有助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教育及教育研究的特性◆为教育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有助于我们从教育的角度认识和帮助弱势群体4.田野研究的操作程序(一)准备阶段◆选择调查对象和地点◆熟悉调查对象和调查点情况◆拟定研究方案◆实施预调查(二)开始阶段◆争取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进一步了解调查点当地情况◆选好居住地(三)调查阶段(四)撰写研究报告阶段5.田野研究应注意的问题◆要获得第一手真实的资料◆要做到研究的有的放矢◆要边调查边整理资料◆要尊重不同的意见◆要遵循研究原理六、行动研究1.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以教育教学情境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教育教学情境中问题为目的的研究。
2.行动研究的特点◆合作性◆现实性◆反思性3.行动研究的意义◆有利于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融合◆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4.行动研究的类型◆按照教育行动研究水平:技术的行动研究、慎思的行动研究和解放的行动研究◆按照参与者分类:独立式行动研究、支持式行动研究和协同式行动研究5.行动研究的操作程序◆确定研究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制定研究计划◆行动并改进工作◆评价反思◆撰写研究报告6.行动研究应注意的问题◆应避免将行动研究简单化◆要建立研究者与行动者之间的平等关系◆要正确对待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七、叙事研究1.叙事研究叙事研究是对教育生活中富有价值的教育事件和具有意义的教育现象的描述和揭示。
2.叙事研究开展方式◆教育者既充当叙事者又充当研究者◆教育者只是叙述者或者研究对象3.叙事研究的特点◆真实性◆情节性◆反思性◆及时性◆实践性4.叙事研究的意义◆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为读者提供一种能让他们参与进来的生活语言风格的研究文本◆有助于研究参与者发掘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的例行事项的深层意义◆是教育教学反思的重要方式,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5.叙事研究的类型◆从叙述的目的:叙事的教育行动研究和叙事的人类学研究◆从叙事的内容:教学叙事、生活叙事和自传叙事◆从叙事的主体:教师的叙事和关于教师的叙事6.叙事研究的操作程序(一)明确研究的问题(二)选择研究对象◆选择的研究样本要精准◆选择的研究样本要有典型性◆选择的样本要能理解研究者的意图(三)进入研究现场(四)收集相关资料◆观察◆访谈◆实物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五)叙事研究应注意的问题◆要善于处理所获得的信息◆事件要具有典型性◆要通过叙事研究提升理论八、历史研究1.历史研究通过收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资料,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认识历史事实、揭示其发展规律。
2.教育历史研究的对象主要有教育活动中的历史事件、现象、过程和经验,教育理论中的思想、观点流派,以及教育历史人物等。
3.历史研究的特点◆历史性◆逻辑性◆具体性4.历史研究的意义◆可以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助于借鉴历史经验,预测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有助于开拓新的教育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5.历史研究的操作程序(一)确定研究问题(二)收集、鉴别和评价历史资料◆简单判定法◆二重证据法◆三角互证法(三)综合分析历史资料的信息(四)分析解释,形成结论6.历史研究应注意的问题◆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要注意多运用多学科理论◆要抓住主要事实材料◆要遵循历史研究的伦理规范◆要重视研究对象发展的时间顺序◆研究者要具有历史感和现实感九、比较研究1.比较研究对经验事实材料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分类比较,揭示教育的本质规律和特点2.比较研究的特点◆同一性◆广泛性◆具体性3.比较研究的意义◆有利于认识教育现象的本质属性,把握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有助于人们更好的认识本国、本地区的教育状况和特点◆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比较研究的类型◆按照比较的时间维度: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按照比较对象的属性: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按照比较的方法维度:定量比较和定性比较5.比较研究的操作程序◆明确研究主题◆确定研究对象◆获取相关资料◆描述和解释内容◆得出研究结论6.比较研究应注意的问题◆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比较研究◆要注意比较的全面性◆要慎重对待比较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