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材]《与朱元思书》导学案.doc

[教材]《与朱元思书》导学案.doc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词义,积累文言词汇,感知课文大意。

反复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2、感受富春江奇特秀丽的口然景色,通过品读赏析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

3、体会文中作者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资料准备:1、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

骈体文的特点是讲究对仗,通常是四六句和互交替,结构、词性、词义和互配对。

《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2、简介作者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鄆(今浙江安吉)人,南朝粱文学家。

岀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

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3、背景资料: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紊乱。

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

吴均一生的仕途也不如意。

梁武帝吋, 他I大I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免其职。

此后,他便到石门山中去隐居。

由此可见,这篇文章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

4、关于书信中的景物描写六朝文人在往还书信中好用景语作点缀,其作用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典型的景象打动对方,例如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中写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就有引起对方故国之思,促其早□归顺朝廷的作用。

另一种是借景物烘托写信人的心情,例如六朝人伪托的《李陵答苏武书》,其中“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jid)互动,牧马悲鸣, 吟啸成群,边声四起”这一段,就有力地烘托了写信人独居塞外、不得归国的凄苦心情。

由此可见,书信中的景物描写也是有意而为,是服务于书信的宗旨的。

至于吴均此书宗旨如何,I大I不见原信全文,难以臆断;如果仅就这段景物描写而言,其耍害当在“莺飞戾天”两句上,其宗旨可能是自明本志,也可能是对朋友婉言相劝,希槊他早FI 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

基础达标:1、题目《与朱元思书》中“书”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的作者是南朝梁家。

字____________ ,吴兴故鄆人。

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

经纶( )世务 泠泠( )作响 嘤嘤( )成韵 窥( )谷横柯( )上蔽轩( )邈( )2、给下列加点字注咅:水皆缥( )碧 W ( )飞戾( 急湍( )其箭 千转( )不穷3、解释下列加点字: 风烟俱净从流飘荡 一百许里 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互和轩邈 争高直指 泉水激石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莺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疏条交映 翻译下列句了( 1 ) 风 烟俱 净, 天 山 共 色 ( 2 ) 从 流 飘 荡任 意 东 西(3) 口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界水,天下独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游血细石,直视无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 急 湍 甚 箭, 猛 浪 若 奔(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争高宜指,千百成峰(10 )~~蝉则千转不穷,~~猿贝U百叫无绝(11)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枇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吋见日设问导读1、课文用那八个字概括了富春江的山与水?在结构和内容能起什么作用?2、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3、作者是如何描摹奇山异水的特点的?温馨提示:从描写角度、词语运用、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表达作用等角度,任选一点,揣摩妙处,体会写法。

示例:游血细石,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血群穿梭,不仅衬托水Z清秀,且逗人游兴,给山水增添无限生趣。

主要运用了侧面衬托的手法。

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界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僦叹,从哪些句了中可以看得出来?这些感慨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拓展提高1.背诵课文,比一比谁的记忆力好。

2小丽是富春江的导游,她想用最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述富春江如冊i景色,打动参加富春江之旅的游客,下面她只开了头,她想请在座的同学帮忙续写几句,相信大家一定会各显身手,描绘出最美的山水!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正置身于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的富春江。

瞧,这水……自我检测1、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中写水之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止面写水清的句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侧面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运用比喻直接描写江流气势磅礴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章所写是哪_季节的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从哪些语句上能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旬你所积累的这个季节的诗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吗听觉感受的对偶句: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8、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一句是写水流湍急,这让我们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中描写三峡水流湍急的诗句“,9、“莺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莺飞戾天者”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纶世务者”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从积累的古诗文屮,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

附:鼻文言积累卡片•通假字:窥谷忘反“反,通“返二返冋千转不穷“转"通“軟爲鸟叫声•词类活用:风烟俱净(消净、消散,形作动)任意东西(向东向西漂流,名作动)皆生寒树(使人觉得有寒意,形作动)互和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名作动• 一词多义:天下独绝(绝妙),百叫不绝(停止)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上面•古今异义:一百许里(左右/允许)蝉则千转不穷(穷尽/贫穷)经纶世务者(治理/政治规划)•朗读指导a.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皿奔”二字上。

b.节奏——以“二二呻拍为主(多为四字句),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貯;对于整散相间的句子,应读得抑扬顿挫。

c.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d.情感——流露出对富春山水的由衷赞叹、无比向往之情。

答:写“山”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写“水”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答案:秋季。

“风烟俱净”可见天高气爽,“水皆缥碧”可见万物沉静, “寒树”可见秋天的凄凉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概括赞叹富春江的句子: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7、暗示文中写景色特征的一个字是: (猿或寒)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9、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找出对偶句,视觉: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听觉: 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并说说表达效果。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1、中心:本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表达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世俗的思想感情。

奇异水,天下独绝的作用是:(总领全文)富阳至铜庐之间的山光水色总特征是怎样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1、文章中写山之奇的句子是:(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说说山之奇表现在哪里?水之异表现在哪里?山奇表现在:“陡悄入云,争高直上”水异表现在:“清澈、湍急”4、富春江的特点是清澈(清)、湍急(急)6、把原本静止的崇山峻岭写活了的句子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万重山远上寒山石径斜8、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有什么表达效果?从听觉上的音响不同和视觉上的色彩不同来观察和把握事物的特征,从而使笔下的山水显得物态纷呈。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10、追求了。

作者到这样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在晴天丽日下有何感受?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段意:13、第一段:总叙了自富阳至桐庐富春江上的景色。

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墨描写富春江的异水。

第三段: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富春江的奇山。

15:通假字:见:现反:返转:嚥5、文章第3段中在意思上前后呼应的两句话是什么?'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相呼应。

6、第3段写景的手法运用在文中有何作用?大量使用了四字或六字的对偶修辞方法,作者从景物的形状、光线、声响和给人的感受等多角度去描绘两岸的山景。

景色写得生机勃勃,富于动感,富于生命力。

7、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呢?因为作者此时可谓陶醉于大自然的绝美景色之中,自然人世间争名夺利、官场角逐的一切,都变得了无趣味了。

另外,作者被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得到洗涤而变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而和谐、幽静而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自然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

1、理解背诵。

按耍求写出句子。

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四)总的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