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

考生号: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说课稿1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九课《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绘画欣赏,对中国古代近七千年的绘画发展历程作了简要介绍,并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向学生展现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发展脉络和演变及其多种风貌的艺术风格。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首先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识。

其次从学生的主动评述,谈论感受,合作交流中,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方法,提高基本的艺术素质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最后通过历代各时期代表性作品的欣赏,力争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有两方面,一是知识涵盖面比较广,呈现历代绘画作品时既要突出重点又要脉络清晰,欣赏历代绘画作品时既要有所取舍又不能顾此失彼。

二是引导学生掌握绘画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能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绘画中的体现及它的深厚底蕴。

四、教学程序
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设定的目标,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多媒体直观展示图片及视频和小组交流合作汇报的方式完成的本课的教学,下面就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程序及设想:
1.课前准备:本节课为欣赏课,所以需要学生的充分主动参与,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审美观。

课前我会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分别对帛画、敦煌莫高窟壁画、古代人物画、古代山水画、古代花鸟画这五类中重点选取几幅作品进行课前准备。

准备的资料可以有图片、视频、作者生平介绍、作品背后的故事等。

学生在准备资料的过程中就对相关绘画作品有了初步的感觉,这样在课堂上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为实现教学目标作好了有效的辅垫。

2.导入环节:由课题“形神兼备,迁想妙得”引入。

通过解释题目意思,初步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精髓就是迁想妙得,是作者的思想与感情赋与了绘画作品的生命和气韵,使作品形神兼备。

这八个字也是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方法所在。

从课题入手,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特色有一个整体认识,围绕这根主线,也可使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能有法可依。

对破解本课难点也有极大帮助。

3.讲解欣赏:主要分帛画、壁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五个环节进行,按照分析作品的形、神,解析作品背后的思想感情为主线,由小组代表引领学生学习,教师从旁辅导纠正,并适当拓展。

这样的安排既能体现学生自主又能有效正确引领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一般方法。

讲解的过程中基本以学生为主,由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学习所得,引领其它学生的学习。

讲解作品时。

要求学生不仅在于怎样理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理解,教师及时对学生的欣赏观点和想法进行概括。

学生代表汇报的方式也并不完全相同,有直接阐述的,有配乐朗读的、有小品式表演的、有设问抢答的。

各个小组各有特色,这也是在开设美术鉴赏课时有意培养的,所以学生驾轻就熟。

教师的角色则在于组织、协调、纠正和适当拓展。

欣赏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敢于表达出自己对绘画作品的感觉。

从而在表达中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4.拓展延伸:除了重视课本作品范例外,适当对本课五个环节的作品范例进行引申拓展,使学生对每种类型的其它绘画作品都有所了解和比较,使课本选取的作品范例作用更加突出,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对绘画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5.练习巩固:本节课还安排了课堂测试,用选择和连线题的方式复习相关作品的作者及艺术特色。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