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影响限制性内切酶活性的因素5
影响限制性内切酶活性的因素5
3. 功能
自我保护作用
细菌的限制和修饰系统(R/M体系)
任何一种生物体都存在防御外界物质进入的机制
寄主的限制与修饰现象
phage λ (B) EOP=1
E.O.P 成斑率 efficiency of plating
EOP=10-4(限制作用)
大肠杆菌B
大肠杆菌K
EOP=10-4(限制作用) 修饰的phage λ (K)
实际应用中,R常被省略。
Escherichia
Coli
Ry13
EcoR I
属名 种名 株系 编号
若种名头 2个字母相同则其中一个可用种名的第一和
第三个字母。
限制性内切酶的类型
目前鉴定出四种不同类型的限制性内
பைடு நூலகம்
切酶。据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切割
特性、催化条件及是否具有修饰酶活性,
可分为Ⅰ、Ⅱ、Ⅲ、Ⅳ型。
5、限制性内切酶对DNA的消化作用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概念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 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4-8bp),
并由此处切割DNA双链的核酸内切酶。
1. 来源 2. 性质
主要来源于原核生物
内切酶
即在核酸分子链的内部制造切口的酶。 形成5’-P和3’-OH末端
工具酶
基因工程的操作,是在分子水平上的
操作,是依赖一些酶(如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连接酶,DNA聚合酶等)作为工具对基因进行 人工切割,拼接和扩增等操作。所以把这些 酶称之为“工具酶”。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限制-修饰系统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命名和类型
3、I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基本特性
4、影响限制性内切酶活性的因素
个字母的略语表示寄主菌的物种名,组成酶的基
本名称。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用Eco表示;
流感嗜血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用Hin表示
2. 如果酶存在于一种特殊的菌株中,则将该菌株
名的第一个字母加在基本名称后,若酶的编码基因 位于噬菌体(病毒)或质粒上,则用一个大写字母 表示此染色体外遗传成分。 如
限制作用:实际就是限制性内切酶降解外源DNA, 维护宿主遗传稳定的保护机制。
(2)修饰(Modification)
细菌自身的DNA碱基被甲基化酶甲基化修饰所保
护,不能被自身的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切割。
① Dam甲基化酶(DNA Adenine Methylase) GATC 腺嘌呤N6位置引入甲基
② Dcm甲基化酶(DNA cytosine Methylase) CCAGG或CCTGG序列在第二个C上C5位置上 引入甲基 修饰作用:宿主细胞通过甲基化作用达到识别自 身遗传物质和外来遗传物质的目的。
EOP=1(修饰作用)
人们发现侵染大肠杆菌的噬菌体都存在着一些功能性障碍。即所 谓的寄主控制的限制与修饰现象简称(R/M体系)。 细菌的R/M体系类 似于免疫系统,能辨别自身的DNA与外来的DNA,并能使后者降解掉。
(1)限制(Restriction)
限制性内切酶将侵入细菌体内的外源DNA进行分 解,切成小片断。
二、限制性内切酶的类型
据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切割特性、催化条件及是否具有修 饰酶活性,可分为Ⅰ、Ⅱ、Ⅲ、Ⅳ型。
基因工程中使用 主要特性 限制修饰 蛋白结构 辅助因子 识别序列 切割位点 Ⅰ型 双功能(具甲基化) 异源三聚体 ATP Mg2+ SAM 距识别序列1kb处 随机性切割 Ⅱ型 单一功能 同源二聚体 Mg2+ 4-6bp回文序列 识别序列内或附近 特异切割 Ⅲ型 双功能(具甲基化) 异源二聚体 ATP Mg2+ 距识别序列下游 24-26bp处 随机性切割
Hind Ⅱ:d菌株
EcoR I :抗药性R质粒
3. 如果一种特殊的菌株内有几种不同的限制与修
复系统,用罗马字母表示该菌株中发现某种酶的
先后次序。
如Hind Ⅱ:d菌株中发现的第二个酶
4. 所有的限制酶,除以上名称外还要冠以系统名
称。限制性内切酶的系统命名为R,甲基化酶为M。 如 R.Hind Ⅲ表示限制性内切酶 M.Hind Ⅲ 表示相应的甲基化酶
• 根据作用的核酸底物不同:
特异水解断裂RNA分子,核糖核酸酶(RNase) 特异水解断裂DNA分子,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 非专一性酶,底物或者为DNA或者为RNA • 按水解断裂核酸分子的方式:
从核酸分子末端逐个降解核苷酸,叫外切核酸酶 从核酸分子内部切割磷酸二酯键使之断裂形成小片段,叫内 切核酸酶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限制-修饰系统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命名和类型
3、I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基本特性
4、影响限制性内切酶活性的因素
5、限制性内切酶对DNA的消化作用
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
1973年H.O Smith和D. Nathans提议的命名系统,
命名原则如下: 1.用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和种名的头两个字母组成3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限制性内切酶 DNA连接酶 DNA聚合酶和反转录酶 DNA修饰酶 外切核酸酶 单链内切核酸酶 RNA酶
基本概念及其生物功能
核酸酶:通过切割相邻的两个核苷酸残基之间的磷酸 二酯键,从而导致核酸分子多核酸链发生水解断裂的 蛋白酶。
(3)限制与修饰系统相关的三个基因
① hsd R: 编码限制性内切酶 这类酶能识别DNA分子上的特定位点,并将双 链DNA切断 ② hsd M: 编码限制性甲基化酶 这类酶使DNA分子特定位点上的碱基甲基化, 即起修饰 DNA的作用。 ③ hsd S: 编码限制性内切酶和甲基化酶的协同表达 作用是协同上述两种酶识别特殊的作用位点。
限制和修饰作用的分子机制
1.大肠杆菌宿主细胞 K株,B 株 ,有各自的限制和 修饰系统。 2.入噬菌体长期生长在大肠杆菌宿主细胞 K株,B株
中,
1 )宿主细胞甲基化酶,将染色体 DNA 和噬菌体
DNA特异性保护.
2)封闭自身所产生的核酸内切酶的识别位点 --
----(修饰)
3. 外来 DNA入侵时,遭到宿主限制性内切酶的特异降 解 ------(限制) 4. 由于降解不完全,外来少数 DNA分子在宿主细胞中 繁殖过程中被宿主细胞的甲基化酶修饰,虽然是外 来却不被降解。 5.接受了新宿主菌甲基化修饰的同时,丧失了原宿主 菌修饰的标记,丧失在原宿主细胞中的存活能力。 基因工程中,应采用缺少限制作用的菌株作为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