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含答案)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含答案)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来论证论点的方法,学会紧扣中心论点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

2.学习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品味论证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学法指导1.先找出各段要点,试着划分段落层次,感知文章的论证思路。

2.再带着问题去读,如查《现代汉语词典》“学问”是什么意思?“怀疑”与“学问”是什么关系?作者为何要谈论二者关系?3.注意文中语言运用的精准、严谨的特点,圈点勾画,同时标识出你的疑问来。

【课前导学】一、预习任务1.通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生字词、各段的中心句及名言,弄清意思。

2.文章提出了什么论点?为了论证这一论点,提出了几个分论点?两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运用了哪些论据?尝试着理清作者论述的思路。

3.写一写你对怀疑精神的理解。

4.记下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二、新知认知1.议论文的三要素:①论点(需要证明什么)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观点和主张。

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如: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财富是可以实现幸福的方法,但拥有财富不等于拥有幸福。

论题: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标志是词语或词组,如:尝试错误、财富与幸福③论证(如何进行证明)2.论证方法在文中的作用及答题格式:(1)举例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文章列举了……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了……,证明了……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3)对比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把……与……对比,使之形成鲜明对照,突出全面地证明了……的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三、预习检测(一)基础题1.给加点的字注音。

程颐.( ) 譬如( ) 步骤.( ) 懒惰.( )塾.师( ) 大儒.( ) 停滞.( ) 虚妄.(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辨论流俗停滞怀疑 B.启迪观察根据虚忘C.轻信锻练来源女娲 D.丰富治学盲从程颐3.请从括号内的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________(视察省察)。

(2)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_______(辨认辨别)是非。

(3)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_______(启示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_______(懒惰懒散)。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B.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C.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解析:A.“这是谁说的话”是疑问句,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问号。

)(二)判断题1.“流俗”的意思是“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

()2.课文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在论证上属道理论证。

()3.本文开头引用两句名言,既可以作为中心论点,又可以作为论据。

()4.课文的标题用了一个并列短语,揭示了文章论点。

()5.“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这句中的“学术”和“文化”不能互换位置,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此句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后就讲不通了。

()(三)简答题1.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说说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⑴有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尽信书不如无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四段中,“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句中的“是”和“非”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段中,“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中“基本条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怀疑精神包括哪三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5.怀疑与学问有着怎样的关系?(用书中的原话回答)6.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怀疑精神吗?结合课文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参考答案(一)1.yí pì zhòu duò shú rú zhì wàng2.D3.3.(1)视察(2)辨别(3)启迪(4)懒惰4.A(二)1.× 2.√ 3.√ 4.× 5.√(三)1.略 2.正确不正确 3.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 4.怀疑思索辨别5.(1)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2)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6.略(言之有理即可)【课中导读】一、初读课文,把握论点、论据及论证思路1.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明确:第1段:第2段:第3段:第4段:第5段:第6段:2.课文中心论点是什么?分论点有两个,你能确定是哪两个吗?明确:分论点:明确:三、研读文本、理解分析1.研读1、2段,作者是怎样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作用:2.研读第3段:(1)第3段四句话之间层次关系如何?试划分层次?明确:①②③④(2)第三句是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明确:(3)概括第3段主要内容。

明确:3.研读第4、5段:(1)第4段可以分三层,意思分别是什么?明确:(2)什么是怀疑的精神?明确:(3)第四段举例论证有何作用?明确:(4)第五段是怎样论述正确对待书本、学问的态度的?明确:(5)引用名言有何好处?明确:(从典型性、代表性、权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上考虑。

)(6)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是否可以去掉第5段?两段的内容有何相异?明确:(7)总结第3~5段的论证方法。

明确:(1)举例论证:(2)道理论证:(3)对比论证:4.研读第6读:(1)先把第6段划分层次,再说明是按怎样的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进行的?明确;:本段共13句(标出序号)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2)第一句在文章中起何作用?明确:(3)第(2)(3)(4)(5)四句同第(1)句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四句中,又可分哪几个小层次?明确:划层次:(2)(3) (4) (5)(4)第(6)(7)(8)(9)(10)句同第(1)句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五句中,又可分为哪几个小层次?明确:划层次:(6)(7)(8)(9)(10)(5)第(11)句“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句中的冒号为什么不宜改为句号?明确:(6)第(11)-(13)句是从什么方面论述的?第(13)句中的“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能互换吗?明确:四、阅读题型问题1:本段中第7-10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明确:问题2:试举本段中对比论证一例,并说说其作用?(自由选,组织答案)明确:问题3:第6段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明确:五、品味语言本文语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

请你找出相应的句子,朗读体会,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示例: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分析:“怀疑”“思索”“辨别”这三个步骤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先对事物产生怀疑,再进一步思索疑点,辨别正确与错误。

(批注:圈出这三个词,写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自己找一句自行批注:问题1.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换?为什么?明确:问题2.“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这一句中的“更新”“更善”怎么理解?明确:问题3:第六段第12句中的三个“新的”突出了什么?明确:六、联系生活,拓展延伸1.联系生活,用自己生活积累中的实际例子和阅读积累中的有关事例来体验和认识怀疑精神的重要作用。

示例:①哥白尼对毕达哥拉斯和托勒密两位前人的研究成果不盲从,而是根据自己的观测结果加以分析,发表了《天体运行》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

②2.是不是对于一切的学问都要怀疑呢?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后导练】一、课内阅读(1)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懒。

(3)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4)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5)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进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鍊出来的。

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6)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7)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8)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

(9)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10)他的哲学就建设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

(11)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2)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

(13)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第(1)句在文中起了____________的作用。

2.划分这一段的层次。

(1)(2)(3)(4)(5)(6)(7)(8)(9)(10)(11)(12)(13)3.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A.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B.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C.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4.第(1)句中谈及“消极方面”的作用是__________,谈及“积极方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别人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那么不懒惰的表现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第(7)(8)两句写戴震好问,是事实论据,直接证明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第(11)句中“要这样……”句中的“这样”指代的是________8.本段文字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