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磺化与硫酸化反应

磺化与硫酸化反应


ClSO2OH + ROH
Cl SO2OH ROH
Cl + ROSO2OH HCl + ROSO2OH H
v k[ROH][ClSO3H ]
工业上制备硫酸十二烷酯(月桂醇硫酸酯):
ClSO2OH + CH3(CH2)10CH2OH
CH3(CH2)10CH2OSO2OH
1.4影响因素
1.4.1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SO3H
O2S O OSO3H
MES
NaOH
R CH COONa
SO3Na
α-磺化脂肪酸酯具有优良的溶解度和水解稳定性,对 硬水不敏感,毒性低,刺激性小,生物降解好,用于制造
无磷、低磷洗涤剂
1.3.2硫酸化反应历程
⑴链烯烃的加成反应
H2C CH2 + H2SO4 CH3CH2OSO3H + (CH3CH2O)2SO2 H2O C2H5OH
H2C CHR + H
H3C CH R HSO4 H3C CH R H2O H3C CH R
OSO3H
OH
加成反应是按马氏规则进行的,链烯烃质子化后生 成碳正离子是速率控制步骤,然后与H2SO4加成生成烷 基磺酸酯,烷基磺酸酯进一步生成醇
⑵醇的硫酸化反应
醇的硫酸化反应形式上可看作硫酸的酯化
①醇类与硫酸的反应
磺化过程类型
(1) 芳环上的取代磺化
(2)α-烯经用三氧化硫的取代磺化
(3) 高碳脂肪酸甲酯用三氧化硫的取代磺化
(4) 链烷烃用二氧化硫的磺氧化和磺氯化 (5) 用亚硫酸盐的加成磺化
(6) 用亚硫酸盐的置换磺化
硫酸化反应: 向有机分子中引入-OSO3H的化学过程。
反应生成C-O-S键。 产物主要为 :C-SO3H 磺酸
SO3 H+....H2O
SHO3 H +H2O
+H2SO4
磺化的逆反应
影响水解的因素:
① 电子效应
磺基水解为亲电取代,亲电质点是H3O+ 。对于有 供电子基的芳磺酸,芳环上的电子云密度高,磺基容易 水解。对有吸电子基的芳磺酸,芳环上的电子云密度较 低,磺基难水解;
② H3O+的浓度 介质中H3O+的浓度越高,水解速率越快,采用中
甲苯 乙苯 异丙苯 叔丁苯
邻二甲苯
相对速率 1.00 0.95 0.66
0.56
3.50
③萘的磺化反应
萘磺化时,小于80℃时主要生成α-萘磺酸,大于 160 ℃时主要生成β-萘磺酸。
一取代产物: α-萘磺酸、 β-萘磺酸,两种。 二取代产物:1,5-、1,6-、1,7-、2,6-、2,7-,五种萘二磺酸 三取代产物:1,3,5-、1,3,6-、1,3,7-,三种萘三磺酸 四取代产物:1,3,5,7-,一种萘四磺酸
⑴硫酸化
醇与硫酸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其平衡常数与醇的性质有关。 当同样采用等摩尔比时,伯醇硫酸化的转化率是 65%,仲醇为40%~45%,叔醇更低;
按反应活性比较,伯醇的活性大约是仲醇的10倍, 即伯醇﹥仲醇﹥叔醇;
产生副反应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叔醇﹥仲醇﹥伯醇。
⑵磺化反应
①电子效应 芳环上存在供电基团,磺化较易进行;存在吸电基团, 则反应较难进行。在50~100℃用硫酸或发烟硫酸活化时, 含供电基团的磺化速率顺序为:
可生成C-S,O-S,N-S化学键
与C原子相连的产物为磺酸化合物(R-SO3H); 与O原子相连的产物为硫酸酯(R-OSO3H); 与N原子相连的产物为磺胺化合物(R-NHSO3H)。
1.1.2 磺化及硫酸化产物的性质
酸性 水溶性 可取代性 可逆性
1.1.3 磺化反应的主要目的
①使产物具有水溶性、酸性、表面活性。 ②将磺基转化为羟基、卤基、氨基或氰基
OO
S
HO
OH
OO
S
HO
Cl
SO3 + HCl
H + ClSO3H
SO3H + HCl
优点:①反应能力强; ②生成的HCl 可排出,有利于反应完全。
缺点:①价格较贵; ②引入一个SO3分子的磺化剂用量大; ③产生的HCl具有强腐蚀性。
1.2.4 亚硫酸根离子
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等属亲核试剂
O
2-
S
1.2磺化剂、硫酸化剂
1.2.1 三氧化硫
H + SO3
SO3H
⑴结构 气态时是单体,以S为中心的等边三角形,是
共轭体系,具有亲电性。
o_
s+

6 4
o_
o_
⑵形态
性质活泼,室温时易发生聚合,以α、β、γ、 δ四 种形式存在。 δ沸点95℃
聚合形式
结构
形态
熔点/℃
γ型 β型
3SO3
O2 OS
反应几乎立刻发生,反应速率受气体的扩散控制,化 学反应在液相的界面进行。硫原子存在空轨道,能与氧原 子结合形成络合物,而后转化为磺酸烷酯,反应不可逆。
ROH + SO3
ROH SO2O
ROSO3H
③醇类与氯磺酸的反应
氯磺酸活泼性很高,可在室温下进行反应,是实验室 制备磺酸酯的主要方法,反应放出HCl,反应不可逆。
ROH + H2SO4
k1 k-1
ROSO3H + H2O
1 v k1h0([H 2SO4][ROH] [ROSO2OH ][H 2O])
K
h0 ----介质酸度
K----平衡常数 K k1 k 1
当用等物质量的酸、醇(1:1)进行反应时,转化率为
65%,为可逆反应.
②醇类与SO3的反应
O2S
O
OS
O2
O
O
O
OS OS OS
O
O
O
液态 丝状纤维
16.8 32.5
α型
与β型相似,但包含连接层与层之间的键 针状纤维
62.3
⑶其他性质 易升华,溶于水(形成硫酸)和浓硫酸(形成发烟硫酸),腐
蚀性小,具有强氧化性。
1.2.2 硫酸和发烟硫酸
⑴ 硫酸:
无色油状液体,凝固点为10.01℃,沸点为 337.85℃(98.3﹪ H2SO4) 。
H ~ -C2H5 -CH3 -C3H7 -OC2H5 -OCH3 -OH
含吸电基的活化速率为:
H -C2H5 Br ~ -COCH3 ~ -COOH -SO3H
-H+
SO3H
R SO3H
磺基的体积比较大,磺化时的空间效应很大。空间效应对
解离物亲电质点: SO3,H2S2O7,H3SO4+,不同磺化剂的SO3分子。 活性: SO3>H2S2O7>H3SO4+
在较浓的H2SO4中磺化,活泼质点是H2S2O7 (SO3·H2SO4 ) 在较稀的H2SO4中磺化,活泼质点是H3SO4+ (SO3·H2O+ ) 采用发烟硫酸磺化时,活泼质点除H2S2O7 外,还有H3S2O7+ 和H2S4O13+ (H2SO4 +3SO3)。
44
磺内酯
注:亲电试剂进攻烯烃时符合马氏规则,亲电质点(氢)
加在含氢较多的碳原子上。
②自由基历程
在氧或过氧化物存在下,烯烃与亚硫酸氢钠发生反马 氏加成,生成磺酸钠盐,反应按自由基历程进行。
氧为引发剂,引发亚硫酸氢根离子变为自由基。
⑸饱和长碳链脂肪酸或酯的磺化反应历程
①脂肪酸 饱和长链脂肪酸同SO3等反应是在α-进行的单磺化反应
sp3 杂化
O
O
1.2.5 其他磺化剂
硫酰氯(磺酰氯) SO2Cl2,氨基磺酸 H2NSO3H, 二氧化硫 SO2 等,用量较少。
磺化活性: SO3>发烟硫酸>ClSO3H >H2SO4
1.3磺化及硫酸化反应历程
1.3.1 磺化反应历程
⑴反应历程
反应历程:原料通过化学反应生成产物所经历的全过 程,由产物结构和动力学数据推测。
C6H5SO3K KCN C6H5CN
③制备特殊位置的化合物
CH3
H 2S O 4
CH3
C l2 Fe
SO3H
CH3
Cl
H 2O
CH3 Cl
SO 3H
④合成药物。引入磺酸基使化合物具有特殊的药效。
Me3C
CMe3 ①浓硫酸 ②NaOH Me3C
CMe3 SO3Na
抗生素磺苄西林钠中间体的合成:
CH2COOH
(亲电取代)
OO RR CCHH22CC OOHH
++ SSOO33
加加成成 快快
OOSSOO33 RR CCHH22 CC OOHH
重排 R
OSO3H
重 排R 慢

CHHH O RCSHOC3HHC
O COCOSOOOS3HOH3H重慢排R
O O
RCHCHH COCOHOH RSOSC3OHH3HC OSO3H
{ 工业硫酸:质量分数
92%~93%
98%~100%
绿矾油
⑵发烟硫酸:是三氧化硫溶于浓硫酸的产物(H2SO4·xSO3), 以含游离的SO3的质量分数来表示。
{ } 20%~25% 都具有最低共熔点,便于运输和使用。 60%~65%
1.2.3 氯磺酸
ClSO3H可以看作SO3·HCl络合物。 mp -80℃,bp 152 ℃,分解为SO3和HCl。
重点、难点
• 磺化反应历程及其影响因素
1.1 概述
1.1.1 定义
磺化反应(Sulfonation Reaction) :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磺酸基(—SO3H),磺酸盐基 (如—SO3Na)或磺酰卤基(—SO2X)的化学反应。 产物: 磺酸:R-SO3H,R代表烃基; 磺酸盐:R-SO3M,M代表NH4或金属离子; 磺酰卤(R-SO2X,X代表卤素),根据磺酸基中S原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