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政治全一册考点33.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自觉亲近、服务社会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个人离不开社会。
因为:①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②人们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种种条件;③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
(2)社会离不开个人。
因为:①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②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2.青少年应当亲近社会、服务社会:(1)亲近社会必须:①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和“看客”现象;②遵守社会公德,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③善于明辨是非,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
(2)服务社会要:①忠于职守,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②乐于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爱心和力量。
考点34.知道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意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意义:(1)只有文化上认同,才会有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
(2)各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能够产生亲情与亲和力,使海内外华人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这是实现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
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3)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①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是激励中国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强大精神动力。
②弘扬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考点35.了解挫折对个人的影响,知道战胜挫折的正确方法1.挫折对个人的影响:挫折对人具有双重影响。
或给人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或给人以教育和磨炼,使人奋起和成熟。
挫折对人产生什么影响,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对待挫折。
2.战胜挫折的正确方法:(1)认知调整训练。
如:确立奋斗目标;树立自信;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找准基点,分析原因,寻求对策等。
(2)行为训练。
如:放松训练;自我对话训练;换个角度思考;请求帮助等。
考点36.理解创新的重要价值,勇于开拓创新1.创新的重要价值:(1)创新可以发掘我们的创造潜能,造就有用人才。
勇于创新是战胜困难的重要途径之一。
(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全社会、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2.青少年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责任,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考点37.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正确参与竞争1.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合作与竞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1)合作中存在竞争,因为合作者之间往往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
(2)竞争中需要合作,因为竞争者之间需要互相帮助、相互学习、互惠互利、共享成果。
2.正确参与竞争:(1)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敢于参与竞争,“相信我能行”。
(2)正确对待竞争中的先后、得失、成败,胜不骄,败不馁。
(3)竞争中必须审时度势、扬长避短。
(4)反对不正当竞争,反对在竞争中弄虚作假、损人利己。
考点38.懂得诚实做人的基本要求,正确认识诚信的重要价值1.诚实做人的基本要求:(1)对人守信。
重诺守信是诚实人的做事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尺。
(2)对事负责。
对事负责既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3)说老实话。
对人对事,与他人交往,都要说老实话,做老实事。
2.诚信的重要价值:(1)诚信是为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是个人高尚的人格魅力。
(2)诚信是协调公共关系的重要条件,是维护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器。
(3)诚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无形的资本和竞争力。
考点39.知道依法治国的本质、核心、根本目的和基本要求,自觉树立法治观念1.依法治国的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2.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公民应当自觉树立法治观念:(1)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习惯。
(2)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考点40.了解我国公民经济权利的主要内容,保护智力成果1.我国公民经济权利的主要内容:法律保护的财产权、继承权、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知识产权等。
2.保护智力成果:(1)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著作权、发现权和发明权。
(2)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
考点41.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正确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是毛泽东思想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伟大旗帜。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中,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1)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基本路线提出的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坚持基本路线的伟大意义:①坚持基本路线,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②坚持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经受风险考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可靠保证。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考点42.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人民代表:①由人民群众依照法定程序选举产生。
②人民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根据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在各自的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听取群众意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②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以确保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直接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①有利于少数民族人民充分享有民主权利;②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和繁荣。
3.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①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基本方略。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考点43.知道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正确行使民主政治权利1.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有: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③对人民代表、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权利。
2.公民应当珍惜并正确行使民主政治权利:(1)每个公民应该树立主人翁意识,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政治权利及自由。
(2)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公民在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时,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照法定程序,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考点44.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考点45.知道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及核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及其重要性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部分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
2.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和东部率先四大板块。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1)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客观要求。
(2)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考点46.了解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正确理解和平与发展的关系1.当今时代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
2.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
(1)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
(2)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考点47.了解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1.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国。
(2)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考点48.知道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实现理想需要艰苦奋斗1.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
我们青年学生要把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结合起来,积极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